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钧撰文认为,“先进生产力”是一个经济的、技术的概念,它表明的是生产力这种物质力量本身(包括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的发展水平,回答什么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即生产力的先进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一个阶级的、政治的概念,它表明的是对待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对生产力的发展所必然引起的社会经济后果的观点和立场,实质上是一个用怎样的世界观、历史观来看待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经济"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是一种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宗旨,以第三部门为主体,通过吸纳弱势失业者在社区服务中就业,来提供相对小范围的、单一的公共或准公共物品的经济。它为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诸多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十分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培育社会经济,发挥其解决困难群体就业、促进福利体制改革和完善民间组织发展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顾金喜 《探索》2008,(2):95-99
本文具体探讨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历史作用,然而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国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简单的坚持这样的原则,已经有点与实际不符.本文在分析某些片面坚持这个原则的政策所可能导致的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社会历史现状出发,为了保持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客观地审视和反思这个原则,并加以调整,使效率、公平实现动态平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农二师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部分职工成为自营经济致富大户、个别职工通过发展自营经济成为“百万富翁”的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职工在发展自营经济过程中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自营经济户均收入不足3000元。与此同时,近年来职工大田承包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职工家庭经济收入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状况。职工间经济收入悬殊、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逐渐成为团场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不仅给基层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同时也给社会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针对这一现状,农二师工会于去年8月份正式在全师团场启动了“五○○○致富带动工程”。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的泛滥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斌 《探索》2005,(4):144-148
新自由主义被包装成所谓“规范改革”方案,在国际权威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下,一度仿佛成为风行全球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新自由主义流行全球二十多年之后,终于因所造成的日趋严重的社会经济恶果,在全球范围遭遇越来越强烈的抵制和反对。新自由主义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存在内在的联系,从大量证据包括西方学者透露的内幕,都揭露了美国如何将新自由主义作为战略工具,误导前苏联东欧和拉丁美洲的经济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的大规模私有化,导致了经济衰退、失业和社会贫富分化,经济命脉和战略性行业落入跨国公司控制之中。  相似文献   

6.
李宏 《理论学刊》2001,(3):24-25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观是人们动态地、前进地观察、对待经济和社会演进趋势的总的观点。有怎样的发展观 ,就有怎样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执政党的发展观 ,关系着执政党自身和这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 ,集中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这个发展观的确立 ,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的全球视角以及洞察经济和社会变化趋势的崭新思维。这个体现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的发展观 ,使“三个代表”思想达到有机联系和辩证统一 ,是贯穿其中各部分的主线。一、在“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和社会组织形式都在发生变化,导致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就业形式和就业渠道相应改变。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  相似文献   

8.
一、"面向现代化"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的必然趋势 1.内容要现代化.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思想政治工作从内容上要扣住时代的脉搏,大力倡导顺应世界潮流、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思想和现代观念.思想政治工作应大力弘扬和倡导自立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培育符合现代要求的健全人格;激励人们服从全党全国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壮大自己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导人们加强改革开放意识,立足自身发展,着眼世界潮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与技术,尽量减少"入世"带给中国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用好用够"入世"带给我们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发展观把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的全部,从而导致对GDP的崇拜和迷信。但经济繁荣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稳定。如果没有政府宏观调控和积极的社会政策干预,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和其他社会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要求建立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总体看好,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保有压,为我省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特别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调整提升经济结构,对于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目前看,省里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这是我们党和政府走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选择.在制约可持续发展的诸因素中,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详尽阐述了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强调指出必须通过拉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办法,使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归根到底就是务必把科学发展观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把科学发展观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把科学发展观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要着力于自主创新;把科学发展观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科学发展现转入科学发展轨道需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从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思想到科学发展观 ,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这一脉相承之“脉” ,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则主要体现在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长过程中 ,在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上 ,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 ,提出了有差别、有侧重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全面深刻系统地理解发展的科学内涵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发展 ,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 ,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只有发展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发展 ,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实现发展的奋斗目标 ,需要抢抓发展的机遇 ,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 ,同时应为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的根本特征是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新经济 ,制度创新是关键 ,主要包括产权制度、风险投资、二板市场和成果孵化器及科技园区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发展型体制是以东亚为代表的后发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政治经济结构。历史经验表明,发展型体制对后发国家在短期内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发展型体制的内在结构决定了它必然会导致一种非均衡的经济增长,导致资源向权力集中,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从而无法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针对此种现象,日韩两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和策略,建立和推行包容性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使更多的民众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进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性的会议。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目前,一个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热潮,正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党校作为党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统…  相似文献   

18.
周四选 《学习论坛》2005,21(1):28-30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 ,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被世人称为中国发展的“新理念” ,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熊伟  张劲 《探索》2005,(1):158-162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城市人口-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作为判断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协调程度的理论基础,然后根据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揭示两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而提出西部地区应稳步加快城市化速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6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发展观的变迁史。从毛泽东人民发展观到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是硬道理”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观的提出,再到江泽民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可持续发展观以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的正式提出。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沿着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社会发展,继而关注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直至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演进和深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