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主要在三个向度上展开:一是思维变革——从抽象理性转向唯物实践;二是主体关注——从抽象主体转向现实的实践的人;三是制度变迁——从资本现代性转向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实质是通过对传统哲学的清算,确立科学唯物主义的批判原则;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和现代资本主义弊病的揭露,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解构,从而建构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即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叙事体系,"共同价值"表明了其在历史必然中应然出场的叙事缘由、超越西方现代性并重构现代性的叙事实质以及坚持意识形态守正与创新的叙事特征。从"共同价值"产生的叙事缘由来看,在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一体化进程中,"共同价值"的产生顺应了人类相互连接、共同交往的发展要求,并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与伦理正当性的基础上,指引现代性世界协作共进,证明了其出场的必然性与应然性;从叙事实质上来看,"共同价值"超越了西方现代性体系的虚假性与有害性,重构了"合作共赢"的现代性意识、"平等协商"的现代性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方案;从叙事特征来看,"共同价值"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独特优势,即在守正科学意识形态基础上,实现了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世界性创新,解决了意识形态差异与合作发展之间的历史性矛盾。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问题是很多哲学家,政治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赫勒关于现代性发展的三种逻辑的思想,从技术,社会地位、功能和财富划分,政治权力(统治)三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性发展的趋势。技术的逻辑强调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作为技术想象的发展形式已经代替宗教成为支配性的世界观;社会地位、功能和财富划分的逻辑强调在市民社会中,正义、合理性对现代社会的推动作用;政治权力(统治)的逻辑,强调上层建筑对现代社会中民主制度的建设作用。赫勒关于现代性的三种逻辑的思想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的超越和补充,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发轫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现代性指引人类创造了伟大的现代文明.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将现代化建设作为自己的战略任务和目标,追求现代性成长,表明现代性仍是人类未完成的谋划.现代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势,为当前社会发展指引着方向.然而,社会现代性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警示我们不可盲目地对待现代性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意识形态批判应是必然的思维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性成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发展理念对传统发展观的变革,究其本质乃是中国特色现代性发展模式对自由主义现代性模式的超越。具体而言,在现代性发展的道路上,新发展理念打破自由主义道路的"我向性"思维,彰显中国特色现代性道路的"共生性"原则、"生机性"实践与"可鉴性"品质;在现代性发展的理论上,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现代性的理论创新,破解"历史终结论""单一经济论"与"中国威胁论";在现代性的发展制度上,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制度的"人民性"与"人类性",超越自由主义制度带来的发展限制、极权主义;在现代性发展的价值取向上,新发展理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避免世界发展陷入自由主义现代性全球化引发的全球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6.
将多元的空间差异缩减为线性时间序列中的一个静态平面和一个抽象再现而依附于时间,是西方一元现代性话语的秘密所在。这种将"空间时间化"的西方现代性话语的本质是一种全球现代性的时间叙事,其自身面临不可克服的深层理论与实践困境。时代呼唤一种全新的全球现代性方案,从而为探寻现代性的不同文化和道路模式提供新的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开启了以空间维度审视全球现代性的多元现代性的话语可能,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性时间叙事的现代性的空间叙事。如果说西方一元现代性的时间叙事就是在进步的时间序列上形成一个以资本逻辑为中轴的单一性世界格局,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视界中全球现代性的空间叙事,就是在全球范围内生成一个尊重文明多样性和现代化制度模式多样化的多元性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是一个为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有不同的解读。而马克思通过揭示现代性问题内部矛盾,从实践角度出发为人类走出现代性困境指出了方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两者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风险古已有之,但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始于近代,它是与人类对现代性的追求相伴而生的。风险是现代性的后果,从哲学层面看,现代性凸显了人类理性和人类主体性。人类对理性特别是对科技理性的过度追求导致风险(社会)的产生;人类对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加速了风险(社会)的形成;理性的全球扩张导致风险社会的到来。当前,风险已无法回避,我们必须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勇于承认风险,正确面对风险,有效治理风险,力求以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其自身的困境和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从主体形而上学、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三个层面对现代性困境进行揭示,并通过对此三重困境的实质分析,指出形而上学同一性逻辑是导致现代性困境发生的内在逻辑支撑,将对克服现代性困境,提供必要的基础性视野。  相似文献   

10.
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蕴涵着深刻的反思与批判现代性社会的价值,预设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现代性社会是一个反自然的社会,而其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是酿造了生态危机的发生,并致使人类社会本身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解构现代性社会这种自我毁灭的性质,须终结其反自然的本性,建构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型社会,使人类像善待自己那样善待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自然界是对象性人的本质,内在地决定了人类社会走向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型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的具有内在张力的总体性概念,它具有多元异质性、开放流动性的特征。现代性是源于西方的概念,在我国,现代性言说具有其独特的中国本土语境。当代中国的现代性面临着社会、环境和人自身的三重困境。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基本准则,以本土特色为民族场域,以和谐社会为价值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张欢 《学理论》2015,(1):78-79
现代性对传统的否定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的思想,却孕育着新的危机:现代性造成人的新异化,成为人类自我解放的新桎梏。马克思对犹太人问题做出了深刻剖析的同时也指向了现代性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理解《论犹太人问题》中对鲍威尔的批判,明晰犹太人问题的实质及其与现代性的勾连,为解决现代性问题寻找到可能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一)近代的四次科学革命 从近三百年来,科学、技术、教育三者的发展和变革,可以明显看出,教育与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教育革命? 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的飞跃,即科学革命。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飞跃,即技术革命。 人类传授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与能力的本领的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9,(2):11-20
在当代技术背景下,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应该理性选择由现代性与技术二者相互建构而形成的现代性制度供给的路径。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路径的理论前提下,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性制度供给的逻辑在于遵循由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公共性与虚拟现实性共融共生的合规律性,而其所发挥的功能体现在社会动员与政治整合、利益分配以及维持政治和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为此,应该科学定位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性制度供给的实践:就其过程而言,应不断提升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性制度供给的意愿和能力,并努力克服制度供给的滞后性和偏差性;就其供给质量而言,应努力将外在的制度约束转化为人们的内心服从和行动自觉;就其实际操作而言,应力求协调并平衡强制性制度供给与自发性制度供给、特定制度供给和散布性制度供给以及正式制度供给与非正式制度供给之间的关系,确保各类型的制度供给能够相宜相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增强制度的效能与效用。  相似文献   

15.
陶淇琪 《学理论》2015,(1):80-81
工业文明的发展把人类引入了全球化时代,与经济发展并行而来的是全球性的风险。我们进入了一个世界风险社会。从风险社会概念着手,主要介绍了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风险的含义、风险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立足于实践论的角度,剖析了资本逻辑与科学理性在风险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批判了现代性在风险形成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与法的对话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不仅展现其历史的生成性,而且彰显着对话的辩证法,而根本说来,这种关系的发生拥有深刻的现实基础:一是现代性展开的境遇;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驱动;三是科学技术的伦理关涉.因而,如何以法的方式保障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约束与规范科学技术活动就成为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拉开了人类现代化的序幕,而作为现代化的内在核心价值诉求的“现代性”问题,从此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文化生活视野。就一般而言,现代性问题与现代化(工业化)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现代性问题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运动之结构性的问题反思,乃是现代化社会运动的一种思想检讨结果。现代性体现了人们对于现代化(工业化)实践的文化反省,它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伴生物。  相似文献   

18.
近代西方思想家回应现代历史发展,开创自由主义启蒙话语体系,奠定了西方现代性启蒙政治价值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把握启蒙时代的脉动,创立了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及其话语体系,超越了现代性西方启蒙话语体系。百年中国启蒙运动发展经历了三个不断激浊扬清、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马克思主义文化新启蒙运动;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期反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21世纪以来的不断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这是一个话语体系越来越朝向切实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各阶段现实问题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吉登斯"时-空分离"难题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思想是吉登斯建构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理论的基石.作为现代性动力机制之一的"时-空分离"在后传统社会导致个体出现"存在性焦虑".通过考察现代性两阶段中传统的影响、全球化的内涵和反思性程度的转变,"时-空分离"难题得以阐释.此难题不仅凸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空间"纬度,还引发我们对当下和未来时空观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与“市民社会”概念相对的“人类社会”(社会的人类)概念.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当把“人类社会”当作立脚点时,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得以初步形成.同时,如果联系马克思所面对的现代性生活场景,即市民社会中个人、社会以及自然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分裂和冲突,那么我们会发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立脚点的根本区别内含着对现代性的反省和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