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云县是广西茶叶第一大县,是中国白毫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获得广西卫生食品安全放心品牌荣誉,其中浪伏有机茶被欧盟认证为免检出口产品。2005年,凌云白毫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保护。凌云白毫茶是凌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一大税源。据统计,2005年全县茶叶面积为10.5万亩,产量为2100吨,产值为6100万元,实现税收103万元;2006年茶叶面积跟上年一样不变,产量达到2620吨,产值7878万元,实现税收126万元。但纵观凌云茶叶结构和发展状况,还存在许多不协调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扩大和税收收入的增长。一是落后的…  相似文献   

2.
正凌云白毫茶栽培有3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就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食品类二等奖。它是亚洲唯一能加工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类茶品的茶树品种,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年来,凌云白毫茶已经成为凌云县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在产业脱贫中,茶产业当仁不让成为"主战场"。凌春投资集团以茶叶发家,已成长为全县茶产业的"排头兵"。集团广泛吸纳贫困户,将2000多亩的茶园交由他们采摘。十几年来,集团托起了一个个贫困户的脱贫安居梦。  相似文献   

3.
“采茶阿妹唱茶歌,唱得古茶抽新芽,咿呀嘿呀咿呀嘿,采好茶呐采好茶,富裕满茶乡,凌云白毫茶……”4月29日上午,在凌云县茶山金字塔景区的万亩茶园里,1000多名身着各色民族服饰的群众一边采茶一边唱起了悠扬的采茶歌,壮观的场面,让前来参加凌云县第四届茶文化旅游节的嘉宾和客商们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王世勇 《当代广西》2010,(16):59-59
凌云县长期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白毫茶产业,在做大做强白毫茶产业的同时,不断延长自毫茶产业链,从而增加白毫茶的附加值,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年来全县茶叶产值都达1亿元左右。今年,浪伏有机茶等名牌产品供不应求,茶叶价格同比增长42%,在严重旱情的影响下,全县茶叶产值目前已达到了3608万元。  相似文献   

5.
凌云县是广西区内最大的产茶县,茶资源丰富,茶文化深厚。时值全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凌云县要牢牢抓住国家鼓励、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好时机,有效整合茶文化资源,促进凌云“茶文化”的大繁荣。从“道”与“艺”两个层面对凌云茶文化及其蕴含的茶美学进行观照,为凌云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百色市凌云县曾是百越古道上的重要支点,也是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有着近千年的州、府、县治历史,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但显赫的过往在现实面前却难以为继,由于全县90%以上的土地是山地,发展严重受阻,加上基础设施落后,2017年凌云县被确认为广西深度贫困县。"壮志凌云,永不言弃!"凌云正式向贫困宣战。在党建"引擎"的驱动下,全县聚焦"三张叶子一只鸡"(茶叶、油茶、桑叶、乌鸡)的生态农业,依托农产品深加工、建材和矿泉水的生态工业,擦亮凌云  相似文献   

7.
正第九届中国·百色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暨第二届中国·百色"地心之旅"全国徒步大会和全国攀岩锦标赛于2016年4月18-24日在乐业、凌云两县举行。本次活动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百色打造国际户外运动品牌,拓展旅游营销渠道,推动体育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活动连续两年选择在乐业和凌云县举办,旨在推出百色北部生态养生休闲精品旅游线路,展示百色神奇而充满魅力的户外运动资源。  相似文献   

8.
今年前三个季度,凌云县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4274万、27452 万和2754万元,三项重要指标同比增长8.4%、12.8%和 15.98%,这是凌云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经济建设的结果。为了在今年后三个月实现经济发展“三突破”,凌云县以项目拉动经济全面发展,主要抓好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46个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以水电为代表的能源业、以白毫茶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和以生态观光为主的特色旅游业,三管齐下,打造这三张王牌,力争  相似文献   

9.
<正>4月27日,第八届中国·百色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暨首届中国·百色"地心之旅"全国徒步大会和全国攀岩锦标赛在凌云县落下帷幕。这项由乐业县单独举办了七届的赛事,此次联手凌云县共同举办,实现了旅游资源、体育文化和媒体等业态的多元融合,以户外运动来拓展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升级和突破。同为喀斯特地貌的乐业、凌云两县,相隔80多公里。随着前七届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的成功举办,乐业这个深处桂西一隅的  相似文献   

10.
地区传真     
正河池第一家保税仓库在南丹揭牌并投入使用2月2日,河池·南丹工业园区的南方有色金属公司保税仓库揭牌并投入使用,成为河池市第一家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韦乐)凌云浩坤湖景区建成正式对外开放2月13日,凌云县浩坤湖景区建成正式对外营业,并开通了百色高铁站至凌云浩坤湖景区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出行。2014年底,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凌云浩坤湖为国家湿地公园,经过一年的建设,浩坤湖的基础设施、游乐设施完善。浩坤湖面积有13平  相似文献   

11.
杨茂旺 《人民政坛》2010,(11):41-41
<正>政和县以茶立县,因茶得名,"白毫银针"自古有名。近年来,政和县大力实施"打响茶品牌,做强茶产业"的发展战略,茶产业蓬勃发展。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名茶厂经营者,为家乡茶产业的繁荣发展感到高兴。但是,在茶产业快  相似文献   

12.
<正>8月24日,笔者在凌云县通鸿水泥有限公司厂区内的海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中控室电脑上看到,生活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已达889.7摄氏度。中控室与垃圾池只是用玻璃隔开,在中控室内一点也闻不到生活垃圾的味道,在室外也见不到生活垃圾焚烧炉内的烟气冒出。"正是这条生产线实现凌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海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负责人蒋代新说。凌云县60%人口居住在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石山区,过去以填埋、露天焚烧方式处  相似文献   

13.
[凌云印象]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要塞,北靠乐业县,西与田林县毗邻,东接凤山、巴马两县,南和百色市右江区相连。凌云县既是边远山区,又是革命老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1984年,凌云县被国务院划定为国家级特困县,199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区县待遇,2002年被国务院定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辖3镇5乡110个村(社区),居住着壮、汉、瑶3个主体民族,2007年末总人口为19.6万多人,其中60%人口居住在石山区。凌云县矿产资源丰富,有水晶、锑、铜、镁等10多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享有“山上水乡石头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14.
每天晚上,大型水上实景歌舞《梦里茶乡》都会在凌云县水源洞口进行演出。这台晚会是凌云县以水源洞自然风光为背景的实景歌舞表演,晚会以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为素材,以地方民俗茶文化为亮点,将凌云壮、汉、瑶各民族生产、生活、劳动、风俗、娱乐等原生态民族风情浓缩于一体,体现凌云“山上水城古府茶乡”的浓郁人文风情。  相似文献   

15.
<正>老班章茶是普洱茶的王中之王,是最优质的普洱茶原料。老班章古树春茶饼,白毫显著,叶芽肥壮,因产量少而一饼难求。老班章是一个地名,坐落在毗邻缅甸的边境线上,是哈尼族村寨,属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班章村委会。勐海县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之  相似文献   

16.
凌云县地处广西西北部,是一座具有近千年州、府、县治地历史的文化古城(宋朝皇佑五年即公元1053年在凌云设置泗城洲)。凌云也是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大石山区于一体的特殊县份。县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其中4个瑶族乡)110个行政村(社区),居住着壮、汉、瑶三个主体民族,2012年末总人口21.9万,壮族、汉族、瑶族分别占总人口的33%、45%和22%。全县农业人口19.8万(贫困人口10万人,占农村人口50.5%),土地总面积305.72万亩,森林覆盖率77.41%。农业资源主要  相似文献   

17.
刘慧  杨通站 《当代广西》2012,(10):56-56
青翠的茶山,悠扬的茶歌,4月28-29日,2012年中国名茶之乡——广西凌云茶文化旅游节在凌云隆重举行。凌云,以茶显其大,诞生天下第一壶、天下第一锣,名茶之乡豪气让人顿生雄怀阳刚。作为全区40个旅游重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18.
山凌云,志凌云,路凌云。 "过去弄怀长青苔,青石板上难聚财,羊肠小道路难走,水贵如油等雨来;今日弄怀乐开怀,扶贫攻坚进瑶寨,四月还是茅草窝,冬月楼房排对排……"这首山歌唱的是中直、区直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凌云县实施扶贫开发后弄怀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里,作为农产品的茶,具有汤饮、蔬食和药疗的重要作用。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茶"之载;《神农百草经·卷一·上经》有"苦菜"  相似文献   

20.
7月4日,2013年中国茶叶博览会(茶博会)组委会专程来到南宁举行新闻发布会,盛情邀请广西的茶商茶企,参加10月底在山东济南举办的首届品牌茶叶博览会。其实,广西茶不止国内有名,在国外也声名远扬。梧州六堡茶、凌云浪伏白毫茶、亿健生态有机茶等都已走出国门,到达欧盟、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浓浓的壮乡茶香让更多人关注广西的茶文化和茶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