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深刻地洞察力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阐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思想。他们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思想是系统的和深刻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十分严峻的。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中蕴含着潜在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劳动实践观、生态经济观和适度消费观等论述中。法兰克福学派作为激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其批判理论的理论原型,对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生态范式作出了重要推进与拓展。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同样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在自然异化解决路径上却有着本质区别,将二者的生态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从学理层面汲取有益的思想成果,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人”的假设模型成了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但是,马克思理论探索的出发点是处于具体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和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而不是提出某种人性假设,或者设计某种自然状态。因此,对于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根据马克思理论探索的前提和方法论,我们的任务不是提出“生态人”的假设模型,而是提出入的“生态化”生活方式,阐明形成“生态化”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文化观念支撑和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4.
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深刻性、思考的全面性、鲜明的指向性和批判的针对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流派之一。可以说,一切涉及生态方面的理论建构都无法跳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而进行言说。生态实践观作为对人类实践形态新的理论概括,作为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理论形态,在自身理论建构的过程中,应注重借鉴和吸收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以在思维路径、理论诉求和理论特质上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强调人与自然的代谢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预见到了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生态危机;马克思的生态智慧推进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指导,有助于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和国际合作,并可培育公民生态意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考察它的当代价值,并分析它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源环境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构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所具有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以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其中有部分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结构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依据思考正义和解决正义的途径之别,正义一般分为理念正义(思辨正义)和实践正义。马克思之前的正义观囿于人的德性、理性思辨来建构社会正义观,故被划归为理念正义。马克思在批判考察了之前的正义理论之后,转向了实践正义观的诉求与探索。马克思正义观在实现了三个阶段的实践转向后,将其“地基”落在了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之上。马克思紧紧围绕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层层展开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深入批判,并最终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所有制构想,即社会所有制。马克思正义观的终极目标是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正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人的现实生存理论更为重视人的生存条件,特别是物质基础和社会制度这些人的生存的前提条件,重视人的生存的生产能力和社会规则,为我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辩证生存观。它对于思考人类在面临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下如何解决生存与发展这个大尺度、大视野问题仍具有深刻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生态思想精神实质是在马克思生态思想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主导或决定作用的理论和方法,它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精华和本质。马克思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理论之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对象性关系;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资本的逻辑"是资本主义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消灭"资本的逻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马克思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方法之维:在把握马克思生态思想时,要学会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在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时,同样要学会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本源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人权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权产生的基础和根据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地阐述了人权产生的基础、根据等基本问题,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权本源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克服了近代资产阶级人权本源观的重大缺陷,是科学的人权本源观。深入地研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本源观,不仅有助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的人权问题,而且有助于我们认清西方自由主义人权的实质谬误,有效地应对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减少它对我国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加强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突发性群体矛盾时有发生,这是应面对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视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健全党员和干部深入联系农民群众的责任制及长效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关心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控辩平等问题是刑事审判改革中的核心内容。我国现行实判制度在控辩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控辩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法官只能作为案件事实的认定人和适用法律的裁决者。实现控辩平等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诉讼结构 ;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中的实体正义 ;有利于提高检察机关的公诉水平 ;有利于健全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
林建华 《理论前沿》2002,26(12):15-17
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是当代世界上极其重要的两大类政党。从20世纪初迄今,两党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14.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关系到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调整利益关系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必须高度重视利益格局调整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深刻认识利益格局调整对党群关系的巨大影响,积极探寻对策思路,扬长避短,正确调整利益格局和利益矛盾,努力巩固新形势下党群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群众与党心连心,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党员干部应切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延安精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峰 《工会论坛》2001,7(1):67-69
讲正气是三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正气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必须树立和发扬的最大的正气.当前弘扬正气主要是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在党内乃至全社会形成一种正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与劳资博弈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劳动关系上,就是要让劳动者劳动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障。同时还应包括平等合作观、人本观、利益共享观、稳定观、诚信观和社会责任观。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企业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和则两利”的双赢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的最大类书。创意并真正主持这项工作的,是清康熙皇帝之三子诚亲王胤祉的老师陈梦雷。全书在康熙晏驾前已经完成。雍正帝胤祯即位后,因对与其争权的前太子胤、三哥胤祉极为不满,所以对为胤祉主编该书的陈梦雷痛恨至极,将其流放。该书原稿及相关的原始资料可能在陈梦雷家被查抄时销毁,这是该书成书过程至今不详的原因。乃礼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者到城镇打工,他们将自己获得的收入寄回家乡,提高了当地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但这并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相反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呈逐渐拉大之势。这里有复杂的原因。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没有多大帮助,要有效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还应结合消除不合理的行业进入壁垒,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近期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等问题。对此,应继续稳定和完善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建议恢复婚检,加强婚育、保健和教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严惩用B超鉴定性别后有意堕女胎的行为;加强计划外生育的管理,健全城乡基本保障制度,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