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有必要合理和奢侈盲目之分。前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正常需要,后者则是一种不切实际,有悖于道德规范的行为。近年来,由于社会“高消费”之风的影响,一向以艰苦朴素为荣的我军战士中也出现了一股“盲目消费热”。 一、“盲目消费”心理“误区” 青年士兵“盲目消费”心理是指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在与军地双方情况盲目对比中引起的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2.
现代消费与青年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指出,在青年研究中,以往的学者只注重从生产以及再生产的角度去考察青年的处境和问题,而对消费在青年文化的建构中所起的作用估计不足。我们认为,六十年代青年文化的反叛性,其实仅表现在以资本主义生产逻辑的颠覆,而在消费领域,青年文化则不折不扣地复制了甚至扩大了资本主义的流行作法。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青年不仅是消费社会的同谋者,而且还是信息消费的急先锋。但无论怎样,青年可以更多地享受积极创造的自主权,而无须一味地采取敌对性的抗争了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对哈尔滨市青年精神消费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共192人,包括产业工人、纺织工人、基建工人、营业员、乘务员、大专学生、个体青年、机关干部。调查中发现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注意。 青年精神消费的“全频道” 调查表明:当代青年对于精神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已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渴望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因此舍得花本钱,进行“精神投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青年战士消费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部队青年与社会青年一样,其消费方式的变化一直处在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及历史性重大变革,青年战士消费观念十分活跃,新潮消费不断出现,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一是吃高级滋补品的青年战士日益增多。由于家庭生活的改善,一些青年战士入伍后仍保持着吃零食的习惯,并且其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高。吃零食已经不局限于过去那种干鲜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个人的事情,但在考虑一个社会群体或阶层的消费状况时,则不可局限于经济学解释,而应该将其放置社会格局中,考虑社会层面上的意义对其的影响,以"社会人"的视野看待青年公务员阶层的消费,考察社会的相对稳定性对于生活其中的社会群体存在着预先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对×市青年公务员消费状况的实证研究,发现影响青年公务员群体消费是不可忽视的社会格局因素,是高于且先于个人存在的社会稳定秩序或是格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青年生活状况的综合指示器生活质量,最初是由加尔布雷斯·罗斯托等经济学家于本世纪50年代中提出,在60年逐步扩展为经济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尽管它定义众多并难于统一,但西方学者的“多数观点都倾向于把生活质量内容限于精神生活方面”。中国学术界是在80年代中期开始注意这一范畴的,并赋予了本土化色彩的解释,根据我们的理解,生活质量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一是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状态特征,本文中主要是指青年的职业、消费、家庭、社交、闲暇精神生活的特征及其满足程度;二是人们的价值实现和幸福感,这里侧重是分析当代青年的生活目标层次和自我价值实现与否的认知;三是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煤矿青工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研究青年在消费方面的特点,是加强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之一。最近我们就矿区改革后青年的收入和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深深感到,引导青年破除旧的传统观念,进行科学消费,是共青团组织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蕾 《青年研究》2006,(4):8-13
本文以14至35岁的城市青年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城市青年的总体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以及包括健康、工作状况、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自我发展、物质拥有与消费、公共服务与公共政策、休闲娱乐在内的七大领域的主观满意度状况.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诸多转向,其中"消费转向"和"身体转向"的交汇产生了当今风靡全球的身体的消费。身体不但被重新发现,身体的消费和消费者也在大众消费时代成为全球瞩目的对象。但是隐藏在其背后的,与身体的消费和消费者相对应的身体的劳动和劳动者却被大众所遗忘。本研究从足疗连锁店青年女技师入手,试图揭示身体的劳动者的工作与生活界限被打破,身体的劳动不得不忍受资本与市场双重剥削和社会污名化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在一浪高一浪的消费热潮中,青年的消费总是处在这个浪潮的尖峰,他们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最为敏感。对新生活方式和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总是最先体现在这个年龄群体之中。 青年的消费,在一定时期都有一些集中的指向和目标,人们常将位居前三名的高档耐用消费品,统称为“三大件”。“三大件”,反映一定时期社会的消费档次。 五十年代青年中流行的“三大件”,是自来水笔、手表和收音机。 六、七十年代,“三大件”发生变化,主要指向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另一说是自行车、手表和半导体收音机)。到八十年代,“三大件”的指向则转向了电视机、电冰箱和收录机(另一说是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其中,电视机从黑白机到彩色机的转换只有五、六年的时间。电冰箱从单门到双门的转移,也不过几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2)
陈独秀的青年观是陈独秀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的总的观点和看法。陈独秀的青年观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风云变幻、救亡图存的时代。他大声向青年疾呼要做新青年,号召青年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他的青年观对当今青年的发展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他倡导的追求民主和科学的理念,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依旧是当今青年行为的向导。  相似文献   

12.
琼海县位于海南岛东线公路中段,经济状况,处于全岛的中等水平,农村青年的富裕程度和消费状况具有典型性。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富裕农村青年的消费有合理的一面,但是存在着更多的不合理部分,这些不合理部分已经形成令人担忧的发展趋向,如不及时纠正,势必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那么,农村富裕青年的消费状况如何呢? 一、消费的竞争所谓消费竞争是指两个以上的消费者或消费单位互不服气,从而引发的在消费过程中进行攀比的思想和行为。农村青年消费竞  相似文献   

13.
对一个民族来说,消费本身就体现出一种文化,其间交织着人们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当代青年农民约占青年总数的70%,因此,研究当代青年农民的消费生活方式对于认识当代青年的思想以及民族现代比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消费水平指人均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可表现为消费金额、食物消费品种、数量、质量等几个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改革、开放政  相似文献   

14.
富晓星  吴雅宁 《青年研究》2023,(2):72-81+96
购买文旅住房是城市新中产青年新兴的消费方式。借助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和“生活风格空间”概念,对购买某文旅住房项目A社区的北京新中产青年进行考察,发现他们通过崇尚文化景观、生产文化产品、营造公共文明空间三个维度,打造独特的生活风格空间,生产性情化文化资本,以寻求更具优势的阶层地位。基于日常居住体验,新中产青年形成带有阶层标识的新的消费模式。研究可为未来的中产阶层消费趋势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时期,青年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视野 (一)消费与当代青年改革,使过去长期积淀下来的依附于单一计划经济大一统模式的诸多生活和思想规范逐渐解体,或丧失其对人们的约束力。人们得以进一步自由地探寻和选择自己认为适应新的现代化氛围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规范。在此间,对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汲取能力最强,而对传统规范依附性最弱的青年,自然成为上  相似文献   

16.
对广州市中学生消费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中学生的消费资金来源、消费行为、消费观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 ,了解到当今青少年的消费特点、消费模式 ,对引导青少年正确地消费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与青年生活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生活方式的变革,70年代末开始萌动,80年代中期全面展开,90年代初已基本定型,形成了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基础的、不断深化的变革趋势。目前,青年生活模式出现了以下特点。 一、多层次消费拉开了明确的档次 由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多种分配方式的出现,人们的收入拉开较大的差距。在消费方面,随之拉开明确的档次。  相似文献   

18.
青年的住宅需求与住宅市场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求有房——强烈的消费需求 住求有房,是当今我国青年尤其是城市青年最强烈的一项消费需求。其实何止中国,住房问题在世界各国,都已成为人类改善生活的重大困扰之一。据联合国的统计,目前世界上没有住房的人有10亿多,挤在居住条件恶劣的贫民窟中的也有几亿,还有1亿多人露宿街头,无家可归。在非洲60%以上的居民在拥挤的贫民窟里苦度岁月,在拉丁美洲至少有2000万青年和儿童露宿街头。在发展中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有为数可观的无家可归者。今天的西欧,无固定住所的人数至少有百万之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一种倾向,似乎一提起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以为那是纯属对青年大学生而言的,而一触及思想教育者本身的问题时就讳莫如深。殊不知,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如何,与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关系重大。当今高校,大多数思想教育者的业绩令人欣喜,但不少青年思想教育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其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并且已经陷入或正在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1,(7):39
误区一:天然食品对健康更有好处 事实上,这是一个消费习惯和片面理解的误区.举例来说,砷是天然物质,但它却有剧毒.尽管在商店或药店里购买的那些未经加工的天然食品或药品可能会是安全的,但消费者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