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士引 《求实》2016,(3):34-41
随着古典经济学向现代经济学的转型,人们投资的原动力从"经济理性"转向了"财富幻象"。财富幻象是一种片面的、扭曲的财富观,是对财富本质、结构、意义、方式和时空的片面反映和不合理夸大,是对"人的目的"和"物的手段"二者关系的颠倒。要把二者颠倒过来,跨越财富幻象的陷阱,就必须大力倡导"人本财富观",以"全面生产的经济学"扬弃经济学的"传统智慧"、以"人本财富观"扬弃"物本财富观"、以"人本价值观"扬弃"物本价值观"、以"人本世界观"扬弃"物本世界观"、以"人类幸福和个性自由"相统一的人生观扬弃"物本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陆文强 《求是》2014,(6):54-57
<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当今西方主流经济学,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排除干扰,保证改革发展健康进行。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流行与影响当人类社会处于自然经济时,人们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规律的认识是表面的,像重商主义认为财富来源于贸易,重农主义则把农业看成财富的惟一源泉。工业革命后,经济活动趋于复杂和活跃,客观上要求建立深入和系统的经济理论,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英国古典经济学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斯密、李嘉图等人。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目前将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概念的发展归纳为四次转变形态,即"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货币形态"、"创造财富的东西"、"能使经济(财富)快速增长的东西"。将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概念描述为这四个阶段或四种形态,固然有新意,但学界的论者在阐述财富这四个阶段或四种形态时,没有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指导分析论证,因此,对财富概念的演进历程和各形态的本质归属解释得难以到位,缺少哲学理论底蕴。本质实际是由人们社会实践定位的事物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质。本质内涵的这种规定,是理解财富演进形态的本质定位的哲学理论基础。人们的财富本质定位不但因人们从事不同实践形式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即使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本质定位,也会因生产实践各产业形式的演化不同,而对财富的本质定位也会不同。因此,人们对财富观念一定要辩证地看,切忌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4.
刘茂竻 《世纪桥》2011,(21):53-54
马克思是在对资本的批判中提出财富本质思想的,他通过对重农主义以及古典经济学派财富本质理论的分析证明了财富的本质实现与劳动的本质实现相一致,财富的本质表现出人的主体性。最终,人的劳动必然愈来愈依赖财富,反之,财富又愈来愈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存在。  相似文献   

5.
<正>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作为研究人和财富的经济学,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人民群众的“身边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关于时间的经济学思考马传景自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以来,经济学的许多代表人物均对时间的经济学意义给予高度重视。亚当·斯密在研究财富的性质和源泉时,断言劳动时间是财富与价值的源泉。马克思继承了斯密的传统,极其重视时间的经济重要性,曾指出"一切节约,都是时...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研究的主题是如何增加人们的财富;而幸福学研究的主题是在财富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极大化人们的幸福。幸福程度未必和财富成正比,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你作为老板同样可以增加下属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8.
青玉案     
2006年6月,世界第二富豪、被誉为"股神"的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宣布,他将捐出370亿美元投向慈善事业,这些财富约占其私人财富的85%。于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问他:"您把大部分财富都捐了出去,您会给您的孩子留下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自由主义思潮与金融危机的对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杨:在我国改革开放中什么是经济学的主流?到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新自由主义的西方经济学?国际国内的事实,特别是美国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大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语丝     
《党课》2012,(2):19-19
财富不管用什么方式获得、用什么方式消费,最终还是会通过不同的形态还给社会,财富本身还是有它的社会性规律。这就是财富如水的道理。大海不属于任何人。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家华在《浙江日报》发表《构建生态文明范式下的新经济学》认为,从学理认知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法论创新,是对工业文明发展范式下的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体系、财富核算方法和收入分配理论的批判、修正和改进,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财富测度指标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深化和拓  相似文献   

12.
创建中国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界长期未竟之业。就我们这代人来说,要想在短时期内完成这项使命,恐怕很难。具体说来,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经济学人知识结构难适应 马克思之所以能站在科学之巅,就因为马克思通晓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我国经济学人知识结构残缺不全,是特殊历史条件作成的。由于知识结构残缺不全,讨论经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学校知识管理 学校知识管理即学校管理者把信息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学校的财富和核心,运用学校教职员工集体的智慧,通过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等方式提高学校组织及其成员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和竞争力,以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杨小凯新兴古典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的 1 0年期间 ,以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这个经济学体系跨越马歇尔的新古典主义 ,复活了斯密古典主义关于社会分工是国民财富源泉的灵魂。杨小凯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 ,重新解释了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城市化、工业化、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宏观经济学的资本理论、货币理论、失业理论和景气循环理论等 ,推进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达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周国平 《学习月刊》2013,(15):53-54
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看重财富。我并不认为财富一点也不重要.我没有那么清高。我的看法是,金钱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我们不能为了这次好的东西而把最好的东西牺牲掉了。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我所说的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那是真正能使人感到幸福的东西。你可以去挣钱.挣得越多越好.但是要记住.第一不能让挣钱的过程损害了人生的主要价值.第二应该让挣到的钱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主要价值.这样财富才会是增进人生幸福的一个砝码。  相似文献   

16.
张宽政 《学习论坛》2005,21(11):32-34
资源如今已是哲学社会科学频繁运用的概念。资源作为经济学概念,可以涵盖生产资料,与资本、财富、生产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5,(9)
在投资活动中,投资主体以一定的理性预期为逻辑预设,这种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存在预期收益下降甚至本金受损的风险。人们对财富的无限追求和理性算计必然使人的认知系统和评价系统发生变化,产生拜物意识的精神幻化即财富幻象。财富幻象消解了财富创造的原有意义,把作为手段的财富颠倒成为作为目的的财富,把凌驾于自身之上的异己力量的财富当做自身的本质力量。财富幻象是一种享乐主义价值观和占有主义人生观的彰显,而向人的本真生存状态的复归则是超越财富幻象的进路。  相似文献   

18.
正信息化在宏观上测什么?作为一个经济统计问题,取决于对财富性质和生产方式的认识。先看一个虚拟的情况:按对财富的现有认识,老婆炒菜不创造GDP,但保姆炒菜创造GDP,区别在于货币报酬的有无。从理论上说,如果把保姆娶为老婆,GDP一定是会下降的。当然,很难想象全国人民一齐把保姆娶成老婆。但互联网上真要发生的事情,比这个影响还要大,例如在家办公(SOHO)。设想一下人类在高科技条件下回到家庭经济。两个人相互DIY,交换3D打印  相似文献   

19.
正人在一生中必然要和财富打交道。对于德行和财富的关系问题,历史上"叔向贺贫"的故事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德行与财富哪一个更重要?不注重修德,财富能够守得住吗?拥有了财富,财富是不是就一定属于自己?求得了财富,是不是就一定能保住财富?在这个世界上,究竟什么是属于我的价值?对这些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三个鲜明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休谟的形而上学批判,对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当·斯密同时并用了演绎法和归纳法来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命题,探讨增进国民财富的规律。休谟的批判对斯密的经济学方法论有着很深的影响:第一,斯密抛弃了先验预设的形而上学思路;第二,斯密从人们经济活动的习惯中抽象联想出“自利”人性观。这种影响有助于对经济学研究中人性和财富关系进行重新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