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体君 《党史博采》2009,(11):49-53
韦拔群(1894.2.6)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他与毛泽东、彭湃被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大农民运动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韦拔群是个好同志,我过去搞农运,有些东西还是从韦拔群那里学来的。"同时韦拔群还是百色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曾经与邓小平并肩作战在百色这片土地上,二人面对面在一起时,邓小平亲切地称韦拔群为"拔哥",韦拔群牺牲后多年,邓小平称赞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今年是韦拔群诞辰115周年,也是白色起义80周年纪念,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发生在韦拔群身上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右江流域是一片红土地。韦拔群曾在这里领导农民运动,邓小平、张云逸也曾在此领导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百色起义。我市党史部门一行5人(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陆汉勋、调研员邓冠濂、秘书科副科长曾玉兰、柳江县委党史办主任赵世书、柳城县史志办副主任吴喜龙),于2001年2月访问右江革命根据地。现将邓冠濂同志撰写的《右江革命根据地访问日记》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邮票上的韦拔群为何不像常见画像 广西农民运动领袖、右江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革命烈士韦拔群的形象,出现在《人民军队早期将领》纪念邮票上。这枚纪念邮票与其他4枚纪念邮票的首发仪式,2002年8月1日在广西河池市中心广场隆重举行,这是河池革命老区各族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消息传来,人们奔走相告,然而,欣喜之余又留下遗憾:由于这幅画像与公认的韦拔群画像有较大  相似文献   

4.
地处桂西北的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三县简称东巴凤)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北上以后,桂系军阀三次“进剿”右江苏区。留下坚持斗争的右江独立师(原红七军二十一师)和右江特委为配合根据地人民的反“围剿”斗争,先后派干部到滇桂边、黔桂边和右江下游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以便与右江根据地互相策应。1932年底,韦拔群、陈洪涛牺牲后,根据地丧失。惟一幸存的独立师党委常委、副师长黄松坚根据常委会议决定,承担了领导整个右江地区革命斗争的责任。他离开右江下游到滇桂边的富州(今富宁县,下同)后,公开打出了“滇黔桂边区”这个旗号,重新建立了根据地——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笔者经过多年调查和参加编纂《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接触了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认为这是一块独立的根据地。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发动百色起义,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权。1930年2月1日,邓小平等领导国民党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和左江工农赤卫队在左江地区龙州举行起义,成立了中共左江特别委员会和左江革命委员会。至此,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国西南边疆最早的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我党独立领导的又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各  相似文献   

7.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广西东兰县立足革命老区实际,以创建"拔群党建工作站"为载体,构建农村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管理机制。以先烈精神塑魂。东兰县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农民运动领袖、百色起义领导者韦拔群和中国工  相似文献   

8.
河池是红七军的诞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河池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团结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党组织的创立河池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列主义的是韦拔群等进步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正邓小平可称为幽默大师。他话语不多,说起来简短几句,却诙谐有趣,意味深长。听起来可以使人涤荡烦恼,化解压力,开阔心胸。下面摘取几则邓小平的幽默故事,以飨读者。"我这不是一双皮鞋吗,爹娘给的,一辈子都穿不破哟"1930年1月,邓小平进入右江革命根据地,与韦拔群合办起了党员干部训练班,邓任主讲。每次讲课,他总是随乡入俗地像当地农民一样打着一双赤脚走进课堂。韦拔群知道邓小平是出过国留过学的大学生,当初在南宁、平马、百色的几次会议上,总见到他身穿西装  相似文献   

10.
韦建益 《世纪桥》2010,(15):24-26
本文以韦拔群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为主线,对其革命思想形成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分析,力图凸显出民主革命时代以韦拔群为代表的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在国难时坚定的人生抉择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久经考验,众望所归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这种历史地位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历史形成的,是由他政治生活沉浮的坎坷境遇铸就的,是由他对革命矢志不渝的坚定忠诚和勋劳卓著的突出贡献决定的.1920年10月,刚满16岁的邓小平远离家乡和祖国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在武汉参加了著名的“八·七”会议.1929年底到次年初,他与张云逸等在广西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秋到1932年,他到中央苏区先后担任瑞金、会昌  相似文献   

12.
左右江地区位于广西西南边陲,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革命传统。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左右江地区开始传播,特别是在东兰农民运动实践中,早期左右江地区的中国共产党人利用各种传播方式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在左右江地区的早期建立和发展,为后来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骏同志生于1895年,是黑龙江省(前吉林省)宁安县宁安镇人。1919年就读南开中学。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东北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马骏同志是最早在吉林、哈尔滨等地从事革命的无产阶级战士,为东北建党做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百色起义时期,右江革命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反腐倡廉革命斗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开展的反腐倡廉建设之一。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该大力弘扬右江革命根据地军民反腐倡廉优良革命传统,在创先争优实践中,努力创建清正廉洁的基层党组织,争当廉洁优秀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5.
1929年,邓小平等发动百色起义,创建左右江根据地和红七军。红七军由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军长,下辖3个纵队(师)。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邓小平、张云逸率红七军第十九、二十两个师约7000人从河池北上,韦拔群率二十一师坚持根据地斗争。红七军一路攻占怀远、四把、三防、长安等地,进攻桂林受阻,转进湖南。1930年12月21日,红七军占领湖南绥宁县。24日攻打武冈县城。数日不克,敌援兵至,红七军被迫撤出战斗,进入新宁。  相似文献   

16.
郭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顾委委员、中共辽宁省委原第一书记。1915年生于吉林省德惠县,193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革命,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005年4月不幸逝世。他一生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在党内、军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年是郭峰同志诞辰100周年暨逝世10周年,为缅怀郭峰同志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特撰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悼词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党久经考验的好干部贺敏学同志。贺敏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不幸逝世,享年八十四岁。贺敏学同志是江西省永新县人,生于一九○四年八月。他早年发动和组织进步学生和农民运动,积极投身革命,一九二七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了永新农民自卫军到指挥、指挥,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县委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他率部上了井冈山,汇  相似文献   

18.
董昌鹏 《世纪桥》2011,(14):27-30
董亦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少数在中共一大之前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之一,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参与领导了上海"五卅运动",并介绍陈云、张闻天等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广泛奔走于江苏各地,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九十周年。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前后不到十年时间,中间还发生了五四运动。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过:"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中国农运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黄学增创立了雷州青年同志社。资料证明,这个组织是当时中国乡村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组织。雷州青年同志社的革命活动丰富,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在广东南路革命史中留下了较重的痕迹。本文就雷州青年同志社的创立、活动经过进行分析,试图全方位还原该组织的历史面貌。在此基础上,就雷州青年同志社的历史定位和历史贡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