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老之学是托名黄帝之言 ,以老子道家学说为主旨 ,同时兼采诸子百家学说而形成的一种经世之学。它形成于战国末年而盛行于西汉初期。其基本内涵包括无为而治、以法治国、文武并行各个方面。这些思想是华夏文化宝库中的精华 ,处处充满着辩证法和管理意识 ,对解决当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开发人力资源 ,提高管理效益 ,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巨大的启迪性和实践性。本文拟就黄老无为而治、以法治国、文武并行思想对现代社会管理的价值作一探讨。(一 )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社会管理无为而治是黄老之学的精髓。自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 ,到汉武帝…  相似文献   

2.
“文景之治”是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第一个太平盛世 ,它是在黄老“无为”思想指导下所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 ,故又称“黄老之治”。老子曰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就是说 ,明古之理 ,可以治今之事。[1] 今天 ,我们研究黄老之学与文景之治 ,并借鉴蕴涵其中的现代管理意识与领导方法 ,对于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 ,提高现代领导水平和管理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启迪性。一、黄老之学与文景之治所谓“黄老之学”是指战国时期形成的道家学说的两派。“黄”指黄帝之学 ,既讲道也讲法 ;“老”指老子学说。它是以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3.
"黃老学"产生于齐宣王时的稷下学宫,是百家争鸣的结果。"黄老学"是指各家托名黄帝、老子立言而汇聚成的以道为中心、为"王治"服务的学术思潮。它孕育、形成于战国中后期,发展、兴盛于秦汉之际,沉暮于西汉中期,开新于西汉末至东汉末。"黄老学"具备以道论(气化论或规律论)为基础、无为而无不为、身国同治的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形态,它包括战国中后期的"黄老之术"、秦汉之际的"黄老道家"和西汉末期至东汉末期的"黄老道教"。"黄老学"综合了各家学说,在历史上起过拨乱反正和养生修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海涛 《前沿》2009,(8):58-64
《吕氏春秋》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但是迄今为止,对吕著法律思想系统深入的研究还没有展开,研究吕著所构建的新的“德治”法律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吕著的“德治”思想对儒家“德治”进行了扬弃并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内容,形成新的德治理论,该理论由四个要素组成。在春秋战国末期鼓吹经过改造的“德治”理论符合历史潮流,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新的“德治”体系包括物质基础、实施主体、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实力保障和统一天下的舆论准备七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荀况(约前328—前235),战国时期赵国(故里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具有和孟子同等地位的大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弟子。《荀子》共32篇,著名的《劝学篇》说:“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胜于蓝。”荀子身体力行,坚持学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各学派,取其之长。荀子是一位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又有法家思想的政治家。他主张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对立。“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以后天才要接受礼仪的教化。教养好的,以成为圣人;教养不好的,就成为人。这说明教育和学习对人非常要。荀子是儒家学…  相似文献   

6.
引言 先秦的“道家”一名、初见于西汉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西汉早期称之为“黄老”。“黄”是追家夏、商之前伏羲、神农(炎帝)黄帝所谓“三皇”和黄帝、帝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帝尧、帝舜所谓“五帝”中的黄帝;“老”是指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哲学家春秋时的老子(老聃或李耳)。东汉以后的道教祖“黄老”;尔后,“黄老之学”或“黄老思想”包括道家和道教;两者与彝族原始虎宇宙观的关系,十分密切。拙著旨在揭明和论证历来被忽视彝族虎宇宙观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国外科学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慕慈 《传承》2008,(18):82-83
黄老政治管理思想曾被秦始皇打入冷宫,西汉初年,却又重见天日,兴盛于宫廷上下。黄老政治管理思想中除烦去苛、轻徭薄赋、敦朴节俭、明具法令、宽律弛禁的主张对汉初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无为而治的主张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深刻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老政治管理思想曾被秦始皇打入冷宫,西汉初年,却又重见天日,兴盛于宫廷上下.黄老政治管理思想中除烦去苛、轻徭薄赋、敦朴节俭、明具法令、宽律弛禁的主张对汉初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无为而治的主张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深刻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鹏 《求索》2013,(9):138-140
道家学派形成于先秦时期,与儒家文化互相激荡,相辅相成。道家学派的思想理论体系内容繁杂,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广泛且密切,为我国古文化的精髓,其中,道家学派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尤其深远。笔者常年从事于我国古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本文试图通过例评传统道家学派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道家学派对以先秦两汉时期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学的影响,从中透视道家学派与中国古代文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历史上 ,“权”与“法”的矛盾 ,一直是治国为政者头疼的问题。毫无疑问 ,产生法治思想的久远 ,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骄傲。“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这作为法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在战国时代就提出了。韩非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 ,明确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 ,建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完整的法治理论。他主张法令一经公布于众 ,就具有不可违背的威力。“境内之民 ,其言谈者必轨于法。”既重视立法 ,又重视法律的效力。这些思想作为法家学派的理论 ,无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追溯历史 ,它对中国封建统治确实产生过积极影响 ,并断断续…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国法律思想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无讼。不管是长期占据正统的儒家,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大影响的法家和道家,都追求一种无讼的理想境界。当然,他们达至这一理想的途径是截然不同的。无讼思想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和制度根源的,它对当今我国的法律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颖 《春秋》2010,(2):42-43
孔子创建的儒家学派.经过子思、孟子、苟子等人的努力,得以薪火相传。迨至两汉时期,儒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黄老学派一些思想被儒家学派吸纳.西汉时期的儒家已经不同于先秦时代的原始儒家。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将汉代儒家称之为“新儒家”。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的重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民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的基本课题之一。 历史上,不论是儒家、法家、道家,尽管其学术观点各有歧异,但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实践中,取得一种共识:庶民百姓的向背对于维护其所代表阶级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具有决定性意义。于是,他们在艰苦的理论探索中创造了“重民”概念,并对之进行多方面探讨,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与学说,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宝库中一颗颗璀灿明珠。王船山作为明清之际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之大成者,对  相似文献   

14.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法治的一个学派。所谓“法治”,就是要求以法治国,即要求用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法令作为最高准则,来管理国家和治理天下。这个思想,与儒家的“人治”思想和“礼治”思想很不相同。由于法家的代表人物大多是各个诸侯国的当权人物.他们既是管理理论家,又是管理实践者,因此可以说,法家学派是当时与现实的社会管理活动结合得最紧密的一个管理哲学流派。  相似文献   

15.
简述韩非法治思想的历史地位孙瑞新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人,他出身贵族,但却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是对先秦诸子之学的法家总结,并对现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只就韩非法治思想的历史地位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韩非的法、术、势相...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战争观产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兵家的“安国全军”思想 ,儒、墨、道家的“非攻”、“反战”立场与“义战”、“救守”理论 ,以及法家的“厉行耕战”、“富国强兵”主张 ,表明先秦时期人们有关战争问题的理性认识已经基本成型 ,并且规范了后世战争观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汉对楚文化的继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史家有“汉承秦制”之说,然细加考察,发现此说有偏颇之处:从政治、经济方面来看,可以这样说;但从文化的继承和影响来看,汉文化并未续承秦文化,而是与战国时代的楚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应当说是“汉继楚绪”。 首先,从出土文物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黄帝书》,说明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而黄老之学的源,实出于楚国。老子原系楚人,《老子》一书则是一部产生于南方楚地而具有楚文化特色的哲理诗。还有马王堆一号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在《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中,依《庄子·天下篇》的分析,把稷下黄老之学划分为三派,即“宋鈃尹文派,田骈慎到派,环渊老聃派。”(《十批判书》)“黄老之学”就是“道家”,所以这也就是“道家”三派。冯友兰在《先秦道家三派的自然观的异同》一文中,同样依据《天下篇》,把资料极少的田骈慎到派抽了下来,再加上未曾游过稷下的庄周,也组成了“道家三派”,即宋尹派,老聃派,庄周派。(哲学研究》1959年第四期)近年孙叔平著《中国哲学史稿》,在概论“道家”时,也是划分了宋尹、老聃、庄周三派。(孙著第53页)看来,《庄子  相似文献   

19.
儒法同源:早期儒法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法家由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的特殊性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其源头之一即是儒家经世致用的外王思想 ,其思想体系具有与儒家融合和互补的特点。早期法家注重联系社会现实 ,积极参与政治实践 ,其目标和出发点与儒家殊道而同源。早期法家代表人物通常具有儒家背景 ,因而其社会实践带有儒家痕迹 ,同战国中后期法家具有明显的差异 ,严格意义上来说 ,早期法家是儒法家  相似文献   

20.
老子和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他们向往古朴社会 ,致力于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批判 ,倡导向原始共产社会的回归。道家学派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 ,“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理方略 ,以及用“逍遥”、“齐物”的哲理对人作精神抚慰 ,提升人的生命意识等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行政管理史 ,从而也在古代治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