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尹姝 《法制与社会》2012,(22):129-130
地方政府间关系包括基于上下级关系的纵向地方政府间关系以及各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横纵交叉的关系网络。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在竞争与合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地方保护主义和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失灵。对地方政府间关系进行法律重构的路径有修改我国宪法、地方组织法,对地方政府间关系作出规定;制定《地方政府关系法》,调整地方政府间关系;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地方政府间关系作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与合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也走上了竞争的前台,政府间的无序竞争与冲突造成的诸多弊端严重背离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与价值取向。结合实践现状,积极推进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建设并实现其法律化、制度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政府间以地方保护、重复建设为特点的不规范竞争不仅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妨碍了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而且制约了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因此,我们应从完善相应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官员的考核标准等方面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已成为政府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公共服务的特殊职能使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越来越从过去仅仅或特别重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竞争转向更重视社会性公共服务的竞争。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其公共服务的竞争力,公共服务竞争力是现实能力与未来潜力的统一。当前,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机制,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以及加强绩效管理等途径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朱虹 《法治研究》2006,(6):65-65
一、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现状 地方政府主要执行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公共服务、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等职能,它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具有自由市场竞争主体的资格。然而,自然资源的差异、地理位置的差异以及历史原因沉积下来的经济文化差异等,导致不同的地方政府对外的吸引力截然不同。虽然地方政府并不具有自利的属性,但国家为了鼓励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制定出的一些激励机制、人员奖励制度等,一方面刺激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地方政府竞争提供了可能。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制度竞争上,尤其是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自然成为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化的改革,是建国以来重要而伟大的制度变迁,这个过程中蕴含着关于地方政府间关系分析的丰富的学理资源。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吸引了诸多学科学者们的广泛参与,也积累了较大规模的研究文献。关于市场转型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效果、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途径以及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的机制来展开。该研究领域从文献分布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学科分殊,即经济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对垒”。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展示一个比较系统的学术脉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7.
《法律科学》2015,33(1)
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地方政府的绩效考评制度和地方官员的晋升机制,使我国地方政府表现出强烈的利己特征,税收政策和征税行为被地方政府作为策略性工具用于GDP和税收收入的争夺中.地方政府间的税收不当竞争破坏了正常的税收秩序,扭曲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背离了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法定原则,导致非法治赋税模式的生成,并对市场个体的偷漏税行为形成激励.在法治背景下,构建税收协调、税收信息交换等软法治理机制,建立财政民主制度以保障辖区居民“用手投票”权的实现,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保障纳税人“用脚投票”退出机制的运行,通过宪法制度确定财权事权划分,改造现行诉讼制度以实现税收竞争纠纷的公正处理,是治理地方政府税收不当竞争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政府竞争是现代政府间府际关系的新趋势,府际关系包括纵向的垂直关系,也包括横向的平行竞争与合作关系,宪法和宪法性法律所确定的府际关系是地方政府竞争的宪政基础。本文从地方政府竞争的理论基础、地方分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出发,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的宪政基础,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地方政府的法律调整和规制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马宏霞 《法制与社会》2010,(13):161-161
我国地方保护问题是由某些地方政府间的地方保护行为而引起的,理论界的学者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针对其中的两种解决之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对浙江大学30余名MPA学员的现场访谈基础上,采用七点量表的方法,设计了一份“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问卷调查表,对浙江大学300余MPA学员和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⑴我国目前省级、地市级、县市级和乡镇四个层级的地方政府信用水平都明显偏低;⑵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加权得分随着政府层级(由省级政府到乡镇政府)的降低而降低,即地方政府信用水平与政府层次两者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守信利民有着坚实的法理基础.地方政府信用缺失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侵蚀着政府的合法性.在影响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众多因素中,地方政府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是造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法律中涉及政府信用的原则主要是人民监督、依法行政、政府赔偿和信息公开,而这些法律制度远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建设.因此,本文在分析政府信用内涵及其法理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即地方政府信用征信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信用评估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信用监管法律体系和地方政府信用惩罚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浅议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地方政府横向合作是当代治理变革的趋势。本文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横向合作的有利的因素与存在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调整和地方政府积极合作的愿望是我国地方政府横向合作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认为,地区利益、地方政府权限以及合作协调机制的不健全是制约我国地方政府横向合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作为地方政府为更好地与时俱进,需要进行政府自身的变革,构建地方政府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政府能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以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学者们讨论美国的合约外包时,他们常常指公私部门之间的合约。然而,论文发现,政府间的服务合约在地方层面上相当普遍。论文采访了5个州的地方政府官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在不断增长的财政压力下,努力为他们的选民提供相同水平和质量的服务。论文就政府间服务合约进行了探讨——地方政府这样做的原因、局限性和成效,以及其与公私部门间合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政法学刊》2019,(2):48-55
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主要采取以行政划界的碎片化管理,与日益凸显的环境整体性治理相矛盾。《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土壤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中地方政府联动协作机制运行中存在着各区域间的合作体系层级低、法律配套欠完善、地方政府间竞争无序、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地方政府协作机制权责不明等问题,需要构建"多元共治"体系,完善协作运行配套机制;发挥市场主体协调自主性,建立生态利益补偿激励机制;厘清权责关系,明确协作管理责任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作为地方政府为更好地与时俱进,需要进行政府自身的变革,构建地方政府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政府能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以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作为地方政府为更好地与时俱进,需要进行政府自身的变革,构建地方政府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政府能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以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确划分政府间事权财权关系对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基本分工、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行为、科学界定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健全财权与财力的法律制度、正确处理好政府间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如英、美、日、德等国都用法律的形式对政府间事权财权关系进行了明确规范。从我国的法律现状来看,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公共事权和财权的法律尚未细化。这就需要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有益经验,建立、健全我国有关政府间事权财权关系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9.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和方向,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有其必要性,也是我国地方政府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推进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20.
论地方政府间税收不当竞争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产生,客观上基于财政分权的结果,主观上缘自地方政府绩效的考虑。对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虽然税权高度集中于中央,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同样难以避免。若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能遵循一定的秩序要求,无疑将有益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经济转型期制度约束环境的弱化与地方政府事权界定的模糊,使得税收竞争进退失据、容易逾越正当的界限。地方政府间的税收不当竞争亟待全面的法律规制,以便为税收竞争提供常规性的制度保障,符合“依法治税”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