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瑞卿事件”后,毛泽东表达了对军队既放心又不放心的心理 1965年11月30日,林彪派叶群带着他的信和11份材料乘专机赶到杭州。单独向毛泽东作了几个小时的汇报。汇报的情况现在已无从知道.但从叶群几天后在上海会议上的发言可以了解.林彪诬陷罗瑞卿的内容至少包括:罗瑞卿要夺取军权:罗瑞卿一贯反对突出政治,反对毛泽东思想,存在单纯军事技术观点,等等。  相似文献   

2.
离开江西庐山后 ,毛泽东的专列先到长沙 ,停在支线休息。 1 5日到了武汉。 1 6日 ,他批阅了汪东兴就庐山会议上跟着主张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所犯错误而写的第二次书面检讨 ,并约汪东兴谈话。毛泽东说 :“他们 (指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引者注 )在各组一起动作 ,煽动 ,他们几个 ,还有黄永胜报名要发言 ,都用了语录 ,但他们的简报 (指华北组以外的简报。———引者注 )未发。一说不行了 ,记录就收回 ,这当中好像是有点名堂。”又说 :“我劝林应好好地想一想 ,表一个态嘛 !今天未想通 ,待想通后表态也可以。”他还嘱咐汪东兴回京…  相似文献   

3.
1932年10月3日至8日,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小源召开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对于这次会议,毛泽东一直以来都是耿耿于怀并曾多次提起。1964年,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就曾谈道:"宁都会议后,啥人也不理我,就剩我一个孤家寡人。我说,有一个菩萨,本来很灵,但被  相似文献   

4.
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率苏联党政代表团前来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 当天晚上,中苏两国领导人便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了会谈。 赫鲁晓夫一开始就喋喋不休地谈他的美国之行,谈戴维营会议,又谈美国的工人是怎么富等等。毛泽东听得不耐烦了:“赫鲁晓夫同志,你去和美国人谈,我  相似文献   

5.
赵一楠 《湘潮》2011,(1):6-9
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泽东在他的住所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毛泽东讲话,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对新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大跃进"运动,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但他也是党内高层中较早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努力进行纠正的。从1958年冬发现"大跃进"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一直到晚年,毛泽东在不同场合不下50次谈论这场运动的错误和教训。1959年2月27日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的讲话稿中,毛泽东就有自我批评的话,并就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承担了责任。3月5日第二次郑州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同部分省委第  相似文献   

7.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二颗原子弹在西北地区空爆成功。当时毛泽东正在长沙,听到汇报,笑着说:我们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那个月,赫鲁晓夫下台;我们第二颗原子弹爆炸,胡志明75岁生日快到了。这时,胡志明也到了长沙,听说毛泽东要会见他,特别高兴。一见面,他就快步上前拥抱毛泽东并问好。他发现毛泽东嗓音沙哑,便问,"毛同志,你病了吗?"毛泽东说:"我患重感冒,还没有完全好。""请你少讲话。"胡志明  相似文献   

8.
《湘潮》1991,(4)
毛泽东亲设便宴为他的警卫班长饯行延安时期,我们警卫班的老班长张瑞岐就担任了毛泽东的警卫员。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他同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48年3月下旬,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离开陕北东渡黄河时,中央机关作了决定,陕北的同志如果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可以留下来不走。张瑞岐是陕北清涧县人,快30岁的人了,还没有结婚成家。为此,毛泽东也替张瑞岐着急。在我们就要离开陕北的时候,在米脂县杨家沟,毛泽东专门找张瑞岐谈了一次话。张瑞岐来到毛泽东住的窑洞以后,毛泽东对他说:“张瑞岐同志,我现在就要离开陕北了,你跟我有好多年了,你可以留在家乡不走。回到家里,你的婚姻问题也就能解决了,要不然,越走离你的家乡越远了。”而张瑞岐却不是这样想。他觉得,他是受陕北人民的重托来保卫毛泽东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怎么能早早地离开毛泽东留下来呢?所以,他坚决地向毛泽东说:“主席,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要把你送到  相似文献   

9.
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泽东在他的住所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是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后,直到1976年9月9日逝世,他再没有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重病缠身的周恩来抱病出席了这次会议,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全部出席了会议。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讲了他一段时间来深思熟虑的问题。可以说,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新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庆刚 《党的文献》2012,(5):119-122
1956年9月13日,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陈云被提名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会上,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陈云:“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毛泽东是以政治家、战略家的眼光来评价陈云的,其中蕴含着毛泽东对陈云思想方法和品格风范的肯定与赞赏。  相似文献   

11.
1967年7月13日,军委副秘书长、代总长杨成武随毛泽东主席视察大江南北离开了首都。没过几天,林彪提出,杨成武不在北京,现在军队日常工作很繁重,需要有人来抓。他既未请示军委主席毛泽东,也没和军委其他副主席商量,就决定成立军委四人办事小组,简称办事组。并指定空军司令员吴法宪任组长,成员有林彪办公室主任、他的妻子叶群,总后勤部长邱会作,海军政治部主任张秀川。  相似文献   

12.
1956年9月间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说:“至于陈云同志,他也无非是说不行、不顺。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至于顺不顺,你们大家评论,他是工人阶级出身。不是说我们中央委员会里工人阶级成分少吗?我看不少,我们主席、副主席5个人里就有一个”。本文拟对毛泽东与陈云的友谊与交往作些探讨,不足之处,欢迎指正。稳定物价的斗…  相似文献   

13.
水箱 盐盒     
《学习导报》2010,(23):53-53
毛泽东经常到田间、山头、工厂、学校调查,行程安排也总是很紧。如1958年1月5日,他到杭州视察浙江农科所和杭州小营巷。6日到达南宁,召开南宁会议。23日,到广州。在2月1日至11日的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间隙,跑了一趟济南,在住地召集山东几位地方负责干部和农业合作社社长谈话。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刚结束,他又开始了东北之行,这次出行,为节约时间,过去很少乘飞机的毛泽东,不坐火车而乘飞机。到东北后,  相似文献   

14.
张素华 《党的文献》2005,(4):122-123
1960年10月初,陈云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各写一信,说他自8月10日北戴河会议结束以后,先在北戴河养病,9月12日起到河北、山东半个月,了解那里的农业情况.有些意见,已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了,也同管计划工作的李富春谈了两小时,还想同毛泽东、周恩来再谈谈.  相似文献   

15.
当年,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就多次谈到一位人物,他就是陈独秀。毛泽东曾对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道,陈独秀“对我的影响超过其他任何人”。1942年3月2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学习组发言时又一次谈到陈独秀:“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在1945年中共七大预备会上,毛泽东再一次评价陈独秀“创造党,有功劳”。是的,太阳是伟大的。然而,崇拜太阳的人们也是不会忘记最早划破长夜、闪耀光亮的启明星的。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就是这样一颗星。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从风景秀丽的安徽怀宁(今安庆)走出来的陈独秀,身材不高,肤色黝黑,双目炯炯有神。他生于1879年10月9日,幼年丧父,随严厉的祖父习四书五经。他讨厌刻板的东西束缚自己,对摇头晃脑背诵圣人的书不感兴趣,自然少不了挨祖父的板子,但他从不叫一声,不掉一滴泪。  相似文献   

16.
正泉 《党史文苑》2002,(4):33-35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逝世。一颗巨星陨落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了毛泽东治丧活动的宣传报道。当时,我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这是我从未遇到过的一次重大宣传报道,也是中央台历史一次空前的重大宣传报道。把这一历史性治丧活动的报道情况如实地记载下来,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3,(11):60-60
倪德刚在9月23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文章,新中国成立前,尤其是井冈山时期丢了不少,有的至今下落不明。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会议上,专门讲了丢失文章的事,他说:“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  相似文献   

18.
正1966年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林彪成了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人物,请林彪题词的人多了起来。林彪妻子叶群为了照顾林彪身体,挡了一些请求,非题不可的词,就集中在一起。等到林彪身体相对好一些时,叶群就通知工作人员备好纸笔。每一个题词,林彪都写两三张,然后从中选一张。一1967年4月28日,叶群从钓鱼台回来对林彪的秘书张云生等人说:"蒯大富最近给中央文革小组写信,说他们正在建造一尊毛泽  相似文献   

19.
第九集青山作证毛泽东喜欢游历祖国的河山。即使到晚年,在平常的谈话中,他也毫不掩饰这个兴趣。1959年4月,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毛泽东立下了一个志愿。他说:如果有可能,我就游黄河、长江,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带上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和文学家。只准骑马,不准坐车,一直往昆仑山那里  相似文献   

20.
1932年10月3日至8日.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小源召开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对于这次会议.毛泽东一直以来都是耿耿于怀并曾多次提起。1964年,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就曾谈道:“宁都会议后,啥人也不理我,就剩我一个孤家寡人。我说,有一个菩萨,本来很灵,但被扔到茅坑里去,搞得很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