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张博 《奋斗》2020,(7):66-67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随着小说《林海雪原》的出版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成功演出,剿匪英雄杨子荣独闯匪巢、活捉座山雕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更让故事中的原型东北解放战争时期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的事迹家喻户晓、闻名遐迩,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2.
赵希华 《世纪桥》2004,(2):62-62
杨子荣是我军在东北剿匪斗争中涌现出的一位传奇英雄。他的战斗事迹和光辉形象通过小说《林海雪原》和据此改编的电影《智取威虎山》而被世人熟知。可这位传奇人物是如何牺牲的及牺牲后的一些故事却很少有人了解。1947年,经过我军2年多的追剿,牡丹江地区的大股土匪基本被消灭。  相似文献   

3.
钱庆国 《党建》2019,(4):44-46
正1958年首演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是第一出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形象的京剧剧目。1970年在全国公映的彩色影片《智取威虎山》,是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样板戏"。作品中"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今日痛饮庆功酒"等唱段,是激情  相似文献   

4.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相信四十开外的人对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这首经典唱段没有不会哼上几句的。作为文革第一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娱乐了整整一个时代,并且至今余音未了。《智》剧如何从一部地方戏上升为全国八个样板戏之首?它的背后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笔者就此作-披露。  相似文献   

5.
杨飞  骞军荣 《廉政瞭望》2012,(10):70-71
演员童祥苓一直不寂寞,不过,如今的他早已不是以《智取威虎山》中的孤胆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而是作为某膏药品牌的代言人,其唱词也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变成了"痛痛痛,贴贴贴,早贴早轻松"的叫卖声。当年舞台上孤身深入敌营的剿匪英雄,现在化身广告代言人,多少也可以反映出样板戏在当下的尴尬处境。现今30岁以内的人,听说过童祥苓的寥寥可数,其中完整地观看过《智取威虎山》或者八个样板戏中任意一部的人,想必就更少。所以,童  相似文献   

6.
好人与坏人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和电视连续剧《东北大剿匪》中,作者都塑造了一个名叫谢文东的国民党匪首。在历史上,确有谢其人。解放战争时期,他率匪屡次顽抗,使我军遭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早已成为一代人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而今,著名电影导演徐克又将昔日的红色大戏搬上了3D电影的银幕。革命的主旋律依然令人热血沸腾,英雄情怀和英雄传奇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清末以来,动荡不安的东北地区匪患猖獗。尤其在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满洲国"土崩瓦解,东北出现了政权  相似文献   

8.
东北剿匪斗争是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剿匪斗争的胜利,为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东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东北匪患在历史上由来已久,长期为害人民群众,从来没有根除过。特别是“八一五”以后,东北土匪的性质、数量、规模和作用都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杨琪 《世纪桥》2000,(3):45-46
解放战争期间,张闻天受党的委派到东北领导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先后担任牡丹江地区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代表、合江省委书记、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等职务。尤其是在1946年5月至1948年5月期间,他担任合江省委书记,直接领导了合江省的土地改革、反奸清算、清剿土匪、建党建政工作,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深入实际,领导合江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问世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上演 ,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成了神州大地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 ,杨子荣家乡的亲人在英雄牺牲 2 0多年后才知道这位“杨子荣”就是他们日夜思念的亲人 !1 1969年的一天 ,周恩来总理陪同一位美国客人在中南海礼堂观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演出结束后 ,美国客人向周恩来谈了自己的印象 :“太棒了 ,总理先生。这戏中的杨子荣简直就是佐罗 ,他理应受到所有人的敬仰和崇拜。”接着 ,这位美国客人又提出一个要求 :“我们想到杨子荣的家中看一看 ,是什么样的家庭养育了这么一位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11.
侦察英雄杨子荣名扬天下,是从长篇小说《林海雪原》问世开始的。其后的电影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上演更使英雄的名字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程度,他的英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一直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月初,徐克导演的影片《智取威虎山》正在拍摄过程中。因为故事的蓝本是我丈夫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在剧组的盛情邀请下,家人陪我前去片场探班。饰演杨子荣的张涵予见我来了,激动地说起自己的"杨子荣情结":"能演剿匪英雄杨子荣,真是圆了我童年的梦想了。"原来,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张涵予,儿时深受样板  相似文献   

13.
封官龙 《奋斗》2007,(8):43-43
牡丹江深山老林之中的柴河林业局.曾是黑龙江省森工系统最老最大最辉煌的林区之一。这里层峦叠嶂松涛凛凛。当年的《林海雪原》和京剧《智取威虎山》使这片林区和英雄杨子荣的名字一样闻名遐迩。然而这个始建于1947年,人口达6万之多的老局,随着木材产量逐年调减.经济状况一滑再滑,历史欠账达2亿多元。  相似文献   

14.
1945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份大区报纸《东北日报》在沈阳正式创刊。1954年8月31日,《东北日报》随着东北大区的撤销而停刊。在其存在的8年零10个月时间里,《东北日报》不但及时宣传了解放战争期间我军英勇作战、节节胜利的消息,同时也对新中国成立后辽宁乃至东北人民积极恢复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作出大量详实报道,在党的新闻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正>"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随着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问世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上演,侦察英雄杨子荣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大家认识的杨子荣是小说、电影和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对现实生活中的杨子荣——当年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的特级侦察英雄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那么,杨子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剿匪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匪人数之众多。活动之猖撅和危害之严重,均堪称中国之最。在东北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东北解放军仅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基本消除了黑土地上的匪患。剿匪斗争的胜利,对于东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全东北地区的解放起了重大作用。抗战胜利后,我党开始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调集2万名干部和10万大军昼夜兼程挺进东北,与原东北抗日联军会合,共同消灭日伪残余,建立各级地方政权,创建东北根据地。国民党也非常重视东北,叫嚣要“控制华北抢占东北”。抗战期间,国民党的主力集中在遥远的西北和西南地区。抗…  相似文献   

17.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 双城市幸福乡幸福村.每逢清晨和日落,乡村公路上总能看到一位开着农用拖拉机、拉着鸡粪、唱着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东北汉子.他,就是钟满军,村里最早致富的人.如今,他却是"凤凰落进鸡窝里",欠了一屁股的外债.  相似文献   

18.
到今年,我入党已经40年了。现在再次重温在我入党时的一段难忘故事,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1969年,我初中还未毕业就应征入伍了,成为一名我十分向往的空军雷达兵。那是多么光荣啊,身穿绿军装,正如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少剑波所唱的那样:"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文艺舞台百花凋零,只有《红灯记》、《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革命样板戏”独霸舞台。以这些样板戏为题材摄制的舞台艺术片,成为充斥中国大陆银幕的绝对主角,在全国城乡反复上映,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去年冬天,北京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走在路上,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我不由得哼起了舞剧《白毛女》中的一段旋律:"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那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在北大荒的青春岁月……1970年12月,我所在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7团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有点儿音乐底子的我被调到宣传队担任作曲。当时,各团都在排演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几乎被演遍了。由于领导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