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依法治国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国目前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有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依法治国 ,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这一时期的依法治国只能采用渐进的方式 ,谨防欲速则不达的法治浪漫主义 ;在依法治国的途径方面 ,我们可以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先从国家政权体制外的基层组织的依法治理活动抓起 ,然后再从体制外到体制内、从下到上逐层推进 ;在依法治国的动力方面 ,中国不存在一个“中产阶级” ,而是一个农业大国 ,因此 ,依法治国只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龙大轩 《法学研究》2015,(3):176-193
孝道乃数千年中国文化之精华,对传统法律制度影响至深。孝道与法律之融合,始自上古三代,经秦汉以来的努力,到唐朝终于定型为一套完整的孝道法律体系。法律制定以孝道为指导,厘定“利亲”、“善事”、“慎终”三个层次,并设计出惩治不孝犯罪的周密刑罚体系。法律运行以维护孝道为宗旨,出现“存留养亲”、“宽容复仇”等各种屈法以伸伦理的制度和惯例。孝道遂成为传统立法与司法的核心价值,形成独特而又一以贯之的孝道法文化,对古代社会的秩序构建和人性磨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至清末法制改革方始解体。今日建构和谐社会,若能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法制建设必大有裨助。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司法能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必然催生新型的利益和权利关系,新型的利益和权利关系必然要有相应的法律保护。面对新型权益纠纷,一方面司法者应当遵守司法权的被动性,奉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另一方面,司法者在案件受理后的司法过程中需要发挥司法能动性,秉承正义的法律价值和理念,遵循法律原则,并充分运用司法经验,正确地适用法律,在理性地对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行使裁判权,以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秩序。司法者在司法过程中理性的司法能动不仅有助于社会秩序重构和形成调整新型社会关系的规则,而且有助于新型权益的生成和维护以及司法改革的目标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司法者在司法过程中只有遵循司法能动的正当性、合理界定司法能动与司法被动的界限并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才会达到司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陈萍  张卫青 《法制与社会》2011,(34):7+37-7,37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项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在这其中法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着中国正处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着法律全球化与法律移植问题,中国法治的道路上正确处理法律全球化、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问题,应当把握好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使之与法治相互协调,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相关概念的界定为切入点,在阐述当前我国社会中价值观念多元化表现的基础上,着重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该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价值观念多元化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明小菊 《法制与社会》2010,(13):149-150
行政发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政府工作效能,通过强有力的政府来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加速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找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能力发展的途径即从宏观上提高政府的整体性能力,从微观上协调并处理好政府内部各能力之间的关系,使政府能力中的“硬能力”和“软能力”达到完美的“协同力”。  相似文献   

7.
以法律视角探析"孝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敏 《法学杂志》2006,27(2):95-98
传统孝道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它只有在封建父权制度的支撑下才能得以实现,而传统的孝文化最终是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传统孝道的基础已经消失,必须以新的内容取而代之.本文详细分析了孝道内容的来龙去脉,提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情况下,孝道的实现除了子女外,还需要全社会来支撑.  相似文献   

8.
金路  严丽 《政法学刊》2011,28(1):103-107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转型对社区管治与社区警务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使社区的管治环境、人际关系、管治方式和治安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社区实施的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中,政府管理是主导,需要通过完善的居民自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作用;居民自治是基础,只有在政府引领下才能充分实现自治功能。社会转型期的社区警务活动,应当立足社区履行公安社会管理职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改善警务运行条件,建立和谐警民关系为社区建设提供治安保障。  相似文献   

9.
孝道是我国家庭文化的核心,也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理念。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孝的理解以及我国的传统孝道观,接着简单探讨当代大学生具有怎样的孝道观,他们的孝道观与传统孝道观相比有何不同,又有何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11.
论社会转型与公共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焰 《政法学刊》2002,19(1):44-47
改革必然把我们的社会导入良性发展轨道之中,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本身的固有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对犯罪的增长起刺激作用,社会客观存在的许多非良性因素和种种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社会约束机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控能力削弱等等,都成为刺激犯罪增长主客观因素。但是,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正常发展的规范化轨道后,社会经济必将得到稳定协调发展,犯罪问题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13.
于丽 《法制与社会》2013,(16):283-284,289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经历了几次转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到改革开放。在此期间,中国刑法也随之几经发展,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也造成了激烈的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刑法具有规范、保护、补偿、矫正、限制与扩张等作用,是社会安稳转型的最后一道防线。把握好刑法与社会转型的相互作用,进而探索解决社会转型中的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巩固,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阶段,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政治生活日益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劳动教养制度的合法性、正当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要求废除劳教制度的呼声也不断高涨。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法律的社会精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忠 《法学家》2006,(4):77-84
当今中国社会的精神信仰的危机带来了法律的精神危机,其源于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精神转型的历史,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带来了中国凝聚社会的精神力量的丧失.社会精神不仅决定法律的精神,也有助于法律的有效实施.当今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应是立足传统的开拓创新,在此基础上构筑法律的精神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朱最新 《现代法学》2007,29(4):32-36
行政调处是一项十分中国化的制度,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和研究行政调处制度是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作为各种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统称,行政调处存在着设定缺乏整体性等诸多不足。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从基本原则到具体机制对行政调处进行全方面的制度变革,以适应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充满了变革与保守、分化与整合、多元与一元、无序与有序等激烈的对抗与冲突。而与之相配套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及保证其良好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尚未完全确立、形成和实施,从而产生了权力腐败。权力腐败不仅成为我国,而且也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揭示我国社会转型期腐败行为的特征,找出腐败产生的根源和条件,结合世界范围内防治腐败的对策,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防治和消除腐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宋明 《行政与法》2008,(4):38-39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传统的强权式行政执法方式已经不适应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和解与协商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采用有助于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并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是,这种协商式执法方式的实施应当以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以及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为界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政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危机同时也是宪政发展的机会。正是在种种危机下,近年来中国宪政有了来自基层和普通百姓的挑战,有力地推动着宪政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产生宪政动力的原因,并对宪政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犯罪可以说是一种投机行为,犯罪人等待着最佳犯罪机会,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同样,犯罪高发期一般发生在阻却犯罪活动的力量较弱的时期。一个稳定的社会是不能带给犯罪活动这样的条件的。只有在社会不稳定时,犯罪活动才有大肆兴风作浪的温床。抛开战争、暴力革命等其他不稳定条件不谈,本文主要从社会转型这一温和的革命与犯罪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期对社会转型期的犯罪预防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