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论证据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证据的基本特征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的“三性说”,也有客观性、关联性的“两性说”,还有仅持关联性的“一性说”。合法性是法律制度层面的规范,不属证据本身固有的特征。客观性和关联性都是客观事物固有的属性,具有事实特征的普遍性,它们都不应该简单地归结为证据的基本特征。证据的真实性要求,体现了主体对证据的认识性。未知事实不是证据,事实要与人的认识相关联才成为证据。关联性分为客观关联性和主观关联性。客观性包含于证据的客观关联性中,合法性包含于法律证据的主观关联性里。证据的关联性应该是一种被人已知的关联性。“已知事实的关联性”,才是证据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刑法学中,犯罪的定义有形式定义和实质定义之分。如何看待我国刑法第十三条给犯罪下的定义,刑法学界有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认为,这是一个实质性定义,它从阶级本质上回答了在我国什么行为是犯罪,指明了各种犯罪行为危害的内容。多数同志认为,这个定义是从犯罪的阶级实质和法律形式的统一上给我国的犯罪行为下的一个完整的定义。但具体分析,犯罪具有几个基本特征或哪些特征,却存在明显分歧,有“三特征说”,有“两特征说”。文章同意后一种观点,即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是我国犯罪的两个基本特征,并明确指出,“应受刑罚处罚性”不是我国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所谓“刑事疑案”,是指那些犯罪事实存在,但认定被告人犯罪的证据不足,故欲放不能,欲判难定,久押不决的刑事案件,司法机关办案中常常会遇到。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犯罪分子本身作案狡猾,归案后又对抗审讯;有侦查工作失误.没能取得足够证据或证据证明力下降;有刑事技术水平因素,对证据  相似文献   

4.
人物档案:尹兴道是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分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兼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痕检工程师。1987年参加公安工作。1999年被授予“山东省公安机关刑侦系统破案能手”称号,同年被济南市公安局评选为“优秀技术员”,2002年5月,入选公安部“全国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同年8月公安部“全国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首期培训班”优秀学员,2003年荣立个人二等功并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04年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是全市惟一获此殊荣者。向“死”者要“活”证据尹兴道常说,每次出现场,看到受害者的惨状、亲人的悲痛,一种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美国刑法(第三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者在题为“全球背景下的犯罪形态发展与刑事制裁方式演变”的该书《第三版代前言》中写道:“在美国‘9·11’震惊全球的恐怖袭击事件以后,我感到有必要启动对犯罪发展问题的研究。”“在最大时空维度上,愚以为可依据社会危害程度等级将犯罪形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形态是20世纪有组织犯罪出现以前的几千年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犯罪形态,其基本特征是犯罪的无组织性”,  相似文献   

6.
拒供在强制型取供机制之下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已经形成了对口供的过度依赖,导致“无供不能定案”,“无供不敢定案”,甚至“无供不会定案”,从而影响了拒供案件刑事追诉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只有树立对口供的证据及诉讼价值的正确认识,改革刑事取供机制以从制度层面转化被追诉者的拒供动机,并在各个诉讼阶段注重发挥证据体系尤其是间接证据组合的作用,才能真正减少拒供现象,高效解决拒供案件。  相似文献   

7.
刑事证据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二)刑事诉讼证据是否具有阶级性这是我国法学界在六十年代集中讨论的一个问题,现在回顾那次争论的情况,人们都会感到:主张证据应有阶级性的观点,实在是相当可笑的,但在当时那种观点却占居了主导地位,许多同志都在十分严肃地坚持和论证刑事证据必须具有阶级性,并且在理直气壮地批判与此相反的观点。有的同志,开始发表的文章认为刑事证据没有阶级性;不久,又发表文章公开声明放弃原来的观点,反过来论证刑事证据应当有阶级性;经过十五年以后,这位同  相似文献   

8.
朱迪光 《求索》2008,(2):183-185
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否存在用不同的人称进行抒情的问题,在学界有不同的意见。有人主张中国古典诗歌中不用人称代词,也不存在人称问题。有人提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抒情者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经考察,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抒情者没有使用不同的人称进行抒情,但存在着三种抒情方式以及相应的表达方式:第一种抒情方式是抒情者以自身境遇作为情感抒发中心的一种方式;第二种表现为对第三者亦即他或他们的遭际、命运的感受或体验;第三种抒情方式是对抒情对象亦即你或你们的感受或由抒情对象亦即你或你们的遭际、命运所引起的感受或体验。这三种抒情方式在话语表达方面可以简化为“我对你说我”、“我对你说他”、“我对你说你”;抒情方式不同,显现出来的抒情效果亦有所不同,第一种抒情方式,情感抒发强烈,第二、三种抒情较委婉。  相似文献   

9.
伍玉功  ;曹兴华 《求索》2008,(6):151-153
办理贪贿案件实践中一度错误地运用“扣除法”进行数额认定,原因是对“受贿款用于公务支出或者社会捐献”的情节的刑法意义存在模糊认识。基于犯罪构成理论和贪贿犯罪立法主旨,该情节属于犯罪既遂后赃款去向的内容,仅可作为酌定从轻的量刑情节。建立被告人证明责任制度,对被告方辩解并提供证据证明“受贿款用于公务支出或者社会捐献”的情节,应尝试运用优势证明标准,围绕证据“三性”综合认定。  相似文献   

10.
防卫限度的适正性是正当防卫认定的重要环节。虽然在刑事司法解释中肯定了“必要说”的价值,但是“必要说”存在主观化、实质化判断的倾向,易滋生权利滥用,违反比例原则不能忽视。有必要对“必要性”标准进行限定,避免出现防卫权二次异变。“双标准说”从“必宜性”与“需宜性”双阶层视角对防卫限度进行严格把控。“必宜性”侧重于客观事实判断防卫的适正性;“需宜性”侧重于规范价值弥补该标准的先天不足,为“必宜性”判断提供补强条件,可强化防卫限度适正标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忽然想到     
摇人要心地坦然。一坦然便乐观,乐观主义者,“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都鱼跃鸢飞”。此境界须经磨炼化砺中来。石本有棱,亿万年碰撞磨洗,即成圆卵;心本存火气,连番摸爬滚打,几番撞墙碰壁,便悟出人生之真谛。“人情阅尽秋云厚,世事经多蜀道平”。此言甚妙。先哲主张“无我”,那是针对尘世人们“太有我”而说的。人们看“我”太认真,所以有种种烦恼。烦恼来自名利之累。一概不承认、否认名利也不成。古人说:“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话虽好,可是没人做得到。符合实际的做法是:给自己合理…  相似文献   

12.
郭艳梅 《长白学刊》2009,(4):156-156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是指控辩双方在庭审前相互展示证据,相互获取有关案件信息的一项制度,这是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适应保障对控辩双方的“平等武装”,达到诉讼公正和效益的要求而逐渐产生的一种制度。它的基本要求是控辩双方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交换或展示各自持有的能证明其诉讼主张的各种材料,使得证据在庭审前得以明确和固定。  相似文献   

13.
北京台商苏先生问:我是在大陆投资的台商,从事软体设计工作。我想了解如果为求营利而侵犯他人著作权,会受到何种刑事处罚?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又有何处罚? 答: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您在问题中提到的“软体”,在大陆称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软体设计者”我理解是“软件开发者”。“软件开发者”与“软件著作权人”在法律上是两个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证据体系的结构模式是证据学研究中的难点。研究证据体系结构的意义:是构建科学、实用的证据体系的前提条件;有助于发现和解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问题,提高办案的质量。构建刑事证据体系的理论根据:系统论,证据学,刑法学和形式逻辑。刑事证据体系的结构模式由横向和纵向两大结构组成。横向结构包括案件事实情节、犯罪构成事实和量刑情节事实等三个必备证据子系统以及选择性证据子系统即证明排除违法性或可罚性事实的证据子系统;纵向结构由证据子系统的层次结构和个体证据的层次结构两部分组成。证据子系统的层次结构包括案件事实情节证据予系统、犯罪构成事实证据子系统、量刑情节事实证据子系统以及违法性事实或可罚性事实证据子系统的层次结构;个体证据的层次结构包括主证据和辅助证据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15.
对刑事非法证据的科学认定,是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刑事司法实践中贯彻实施该规则的关键。我国的刑事非法证据认定规则在实体构成与程序保障等方面尚存在诸多缺陷和弊端。合理重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认定规则,应从其实体构成与程序保障两大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6.
在哲学上对合理性问题的探讨,标志着人们的认识视野和研究重心由自然事实转向社会文化及其价值意义,这对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当然包括法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社会学上,韦伯提出了“合理性”概念和“合理化”论。我国刑事立法政策应具有科学性、法治性、人道性、伦理性、本土性(符合国情性)等合理性内涵。科学性是刑事立法政策合理性的前提。法治性是刑事立法政策合理性必要前提。在我国,要实现刑事立法政策合理化,必须以实现刑事立法政策法治化为前提。在目前,由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尚未健全,我国刑事政策合理化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刑事政策法治化的含义。可以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中的犯罪概念是从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角度去分析 ,实际上只是从最终认定犯罪的静态结果去认识犯罪的。而犯罪的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特征隐含了对证据以及程序的要求。我国应建立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相结合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8.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与英国刑法比较,中国刑事违法性在刑事立法上存在附条件刑事违法性问题、不完整刑事违法性问题、不存在刑事违法性问题.中国应重新研究刑事违法性,不断完善刑法制度,以避免与签署的国际公约或其他多边协议发生冲突,更好地履行相关义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疑罪从无原则,实质就在于收集、固定和使用的证据未能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要求。存疑不诉和无罪判决案件的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刑事案件中收集、固定证据等相关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对定案造成困难。文章结合司法实践,在对刑事证据收集的概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收集刑事证据的原则,同时指出我国刑事证据收集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以期对指导刑事证据收集活动,揭露犯罪、打击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已跨入电子(数字)时代,电子数据证据成为一种新的法定证据.电子数据证据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形成的一切证据材料,或者以电子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证据材料,包括以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生成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证据。电子数据证据具有可恢复性、海量性、虚拟性、多媒体性、国际性等基本特征,可以说它是这个时代的"证据之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