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人格利益准共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立新 《法学杂志》2004,25(6):12-15
准共有原本是物权法的概念,但是,在人格权法领域,也存在人格利益准共有关系。人格利益准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同一项特定的人格利益共同享有权利的共有形式。在人格利益中,相关隐私、集体照相、共同荣誉、家庭名誉、合伙信用、“两户”信用等,都可能形成准共有关系。对人格利益准共有关系的法律调整,既要遵循共有的一般规则,又要遵循自己的特有规则。  相似文献   

2.
林海峰 《法制与社会》2011,(21):232-233
儒家理想人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儒家理想人格“尚中贵和”,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内心等方面的文化育人内容。对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文化资源进行批判继承,积极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批判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完善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摄像监视——以隐私权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公共空间实施摄像监视已日益普遍。如何看待公共空间中摄像头“注视”之下的个人隐私权并予以相应保护,我国现有的立法尚未予以足够关注,司法上亦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事实上,个人身处公共空间,亦有其隐私利益存在。因为隐私并不仅仅是他人头脑中关于人们自身信息的某种缺失,而更多的是,人们对于自身信息的控制。摄像头长时间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注视,不同于路人偶然无意识的一瞥,它将使人们因此而丧失对自身信息的选择暴露权和控制权,从而导致个人在公共空间的某些隐私利益的丧失。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从立法上和司法上规范公共摄像监视行为,捍卫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必要的隐私利益,维护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个性正义。  相似文献   

4.
吴星 《江淮法治》2012,(11):40-40
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在村一级。村级文化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终端,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因而,村级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形成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本期“代表访谈”就此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5.
朱磊 《公民与法治》2014,(16):32-33
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为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在7月22日全国政协举行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法律制度提出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裁王涛谈到,十多年来,诸如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等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逐步起步,受到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6.
腐败,通常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如果我们将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分为个体和集体两类,同时将私人利益的“私”分为个体和集体、小团体两种,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腐败行为的主体有两种:个人腐败和集体腐败。集体腐败是指拥有一定公共权力的机构中的一些人或集体成员,共同利用本机构的公共权利谋取本单位成员私利的行为。集体腐  相似文献   

7.
一、认定“集体私分”的依据“集体私分”,是指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的主管人员或有关人员挪用或转移国家预算内预算外资金,截留销售货款、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非常规性的临时收入、罚没收入、违价非法收入或其他各种收入等,以单位的名义,采取发放奖金、福利补助费、律贴等形式将公共财物进行集体瓜分的行为。较之个体贪污犯罪,这种行为具有下列特点;1.主体的广泛性。通常来说,集体私分至少是三人以上,而且一个单位内人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私分公共财物;2.行为的公开性和欺骗性。集体私分公共财物总是假借发奖金、福利补助费、津贴等形式,在合法形式的掩盖下大肆集体私分公共财物。它往往是对外是暗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个很宽泛的社会现象,涵括了人类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成果。和谐社会的构建、荣辱观的树立以及法治理念的教育,都集中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格”(personality)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概念,虽然每个人的品位、情趣、风格、气度、秉持和操守各不相同,但是特定的职业群体却具有其人格上的兵性。律师的人格文化就是主流律师的人品素养共同凝聚形成的律师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9.
任何个体人格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而在人格中也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因素,带有文化特性.文化塑造着人格,人格也体现着文化,文化与人格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地方文化与居民的人格之间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对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地方文化及居民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地居民的诸多人格特征,都是淮扬文化"百姓日用是道"的生活理念在个人身上的一定体现,也与当地佛教宣传的积善行德思想以及泰州学派注重家庭伦理关系、孝悌为先的思想具有契合之处.注重培育地方文化,充分利用传统地方文化的地缘优势,积极创新地方文化,对居民健康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私法中身份的再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私法中的身份是个人在市民社会关系中具有私法意义的定位与相应的利益份额。身份调整结构性的社会关系,体现了综合形态的私益,是社会意思的私法效果。平等人格形成于近代家庭功能裂变,个人从家庭中析出,成为私法调整的基本单位;但是,从家庭中析出的个人,又通过身份契约进入企业等社团之中,获得新的身份。近代社会契约与身份同时勃兴,而私法只关注于契约。身份顺应社会变化演变出新的功能形式,现代私法中的身份与平等人格相兼容,与自由契约相补充。身份提供包括权利、义务、权力、责任的制度框架进行综合调整,依“身”定“份”,发挥调整功能。  相似文献   

11.
贺国强同志目前在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竞争上岗任职人员集体谈话会上,向年轻干部提出了要“修身、勤学、敬业、自律”的四项要求。贺国强同志把加强“修身”放在了首位,可见修身对于干部的成长进步有看极其重要的作用。修身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修外在的身,指身体,也就是加强体育锻炼,不断增强健康的体魄;二是修内在的身,指心灵,也就是加强人格修养,不断提高道德情操。修身,应该更重视修内在的身,努力做一个人格崇高的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2.
大陆小学“品德”教学大纲对于小学生所应形成之“品德”的规定,从个体与外部的关系来看,大陆教学大纲体现着“社会”的全面“占场”,“自然”的完全“缺场”,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大陆教学大纲强调着“政治社会化职能”,“人格完善职能”退居其次;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来看,大陆教学大纲凸显着“集体精神”,几无“个体意识”;从个体与个体的关系来看,大陆教学大纲充溢着:对人施舍倾向”,短缺“平等共处取向”,因此,有必要反思现有大纲,在新大纲的修订中,要强调“善待自然”。凸显“完善人格”,重视“保持个性”,引导“尊重别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界发起了一场自我反思运动。这场名为“关于文化的反思”的运动.获得了知识分子和作隶的广泛参与。这些关于民族文化、思维习惯、心理状态的分析、反思和批评,对摈除社会弊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雷先生的教育言论(《傅雷家书》)和教育实践所体现的家庭教育观集中于他对家庭教育的目的、作用、任务、原则以及方式的主张。他认为:家庭教育旨在“鼓励孩子培养自己”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人才,“以便对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家庭是子女成长的重要后天环境;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让子女“学做人”,还要培养子女的优良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应贯彻“及早教育”、“严格要求”、“联系社会生活”、“启发诱导”和“以身作则”的原则;熏陶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6月2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两股绳为何拧不到一起”的报道,讲述了新疆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一个市郊村建制的农场.因村“两委”(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不和.造成谁也无法管,谁也不管的“空壳村”。“两委”不和苦了村集体。2005年,该村集体收入只有1.8万元,还不如一个家庭的年收入多,连村里正常办公开支都不够。  相似文献   

16.
李富  李鸣 《法制与经济》2008,(6):104-105,107
大学生是思想开放、洞察力敏锐、影响力强的社会群体,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沉重的历史责任。他们不但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应该具备健康的人格。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人格方面的探析,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生态人格,另一方面有利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一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刘婷 《法制与社会》2011,(13):149-150,164
“公共领域”是现阶段学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同时公共领域对政治社会民主化和公民意识提高的推动作用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本文通过对江宜桦教授“公共领域中理性沟通的可能性”一文的评论讨论了什么是“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主体应该是谁;公共领域的特征和公共领域理性沟通的条件等等。并通过分析得出无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如何的多元,其道德基础都是“善”和“正义”,这也就是“公共领域”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特定社会情境中的不良压力,影响甚至改变着其自身保持较为稳定状态的人格中的“可变成分”,并进而产生贪官们特有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人格不同于心理,也不同于特定行为的外在表现。人的“需要”膨胀应当是与社会文化有关。显而易见,除去无道德评价意义的本性“冲动”的“贪婪”是一种社会的“催逼”,是社会发展压力下的必然结果。人们不得不做出更多更快的自我调整来应对更多压力的到来,即使这份“调整”是在违背道德与法制。  相似文献   

19.
初萌 《知识产权》2022,(11):110-126
数据驱动变革创作方式、技术赋能提升用户地位、全民创作突破演绎限制,是元宇宙时代创作行为的三大突出特点。在理念层面,元宇宙发展引领了创作者中心主义理念的“复兴”,强化了创作主体地位之平等,从而凸显了版权保护的人本主义面向。由于虚拟人的本质仍在于对人格要素的商业利用,当前尚无赋予虚拟人独立人格之必要性。在制度层面,应当同时考量技术的赋能作用与限权作用,有针对性地打造“技术+规则”二元互动体系,强化版权的公共文化面向。元宇宙引领的新潮流也有助于澄清版权保护的边界,彰显版权制度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20.
焦津洪 《中国法学》2023,(3):182-202
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首单司法案件“康美药业案”也顺利结案。比较而言,境外证券集团诉讼本质上属于私人执法,尽管它具有一定公共性并在公共执法和私人执法的平衡调整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而我国则在制度构建理念上,注重统筹发挥公和私的力量、主要以公的力量推动私利实现,有机混合了公共执法与私人执法,同时注重借鉴境外证券集团诉讼实践优点并发挥我国资本市场独特优势,呈现出混合式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内涵及其特征。从“康美药业案”的执法实践来看,在执行定位、选案标准、案件重大疑难复杂问题处理等过程中,都充分体现了公共性特征,通过公共执法的私人化充分保护了投资者合法权益,避免了境外证券集团诉讼滥诉、律师费用暴增等弊端,体现了中国方案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