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就义,牺牲时年仅36岁。然而他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6个“第一”。 一、他是我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1920年,瞿秋白以北京《晨报》驻苏俄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苏维埃俄国进行考察和学习。他在那里两年多,写成大量的通讯和散文,寄回国内发表,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的实况。  相似文献   

2.
雅菲 《奋斗》2006,(5):64-64
1920年秋,瞿秋白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苏俄考察,自北京抵达哈尔滨后.由于通往赤塔的火车被谢米诺夫白匪破坏.瞿秋白与同行的两位记者在哈尔滨住了50天,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对哈尔滨进行了考察,著名的报告文学《饿乡纪行》的前几章,就是在哈尔滨完成的,他在这本书中说,他在哈尔滨首先“得到共产主义空气”。  相似文献   

3.
正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瞿秋白唱着《国际歌》《红军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坦然走向刑场。到达刑场后,他盘膝而坐,微笑着对刽子手点头说:"此地甚好。"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人之一。1899年1月出生在江苏常州。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以《晨报》特约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先后撰写多篇通讯,对苏俄的政治、经济、外交、工人组织、党的建设等做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4.
刘国信 《党课》2010,(12):115-115
瞿秋白,江苏省武进县人。1920年10月,被聘为北京《晨报》记者,前往苏俄。他采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我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5.
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就义,年仅36岁。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下中共党史上的6个“第一”。一、中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1920年,21岁的瞿秋白前往苏俄进行考察和学习,他写了大量文章,寄回国内发表。二、中国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1921年6月,他在《赤都心史》中对列宁的发言和神态作了详尽的描写。三、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四、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赤潮歌》的作者。五、1925年6月,中共党史上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的创办者。六、系统地向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瞿…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月刊,主编陈独秀。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9月将《新青年》改为机关刊物,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改为中共中央理论刊物。1923年6月至1925年3月曾改为季刊,主编瞿秋白。1926年7月停刊。《共产党》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月刊;1921年8月后改为中共中央党刊。编辑李达。1922年7月78停刊。《向导》1922年9月138在上海创办的中共中央理论周刊,主编蔡和森。1927年7月18日停刊。《前锋》1923年7月1日在广州创办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主编在秋白。1924年2月停刊。…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2005,(14)
1.中国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李大钊。2.中国第一个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主张的人是李汉俊。3.中国第一个筹备建党的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4.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5.中国第一个女共产党员是缪伯英。她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6.1920年10月,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共党史通讯》今年第1期摘要刊登谢妮娜《中共的第一个工人党员李中》一文后,收到了孙向忠同志的来函,对谢文的观点提出异议。他认为,中共的第一个工人党员不是李中,而是郑凯卿。其理由是:李中虽然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5名成员中唯一的一名工人党员,但他并不是1920年8月小组成立时就加入的,而是  相似文献   

9.
1920年12月至1923年1月,瞿秋自曾以记者身份在苏联采访。这时正值苏俄由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入实行新经济政策。瞿秋白以极大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对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俄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作出了实事求是的报道和评论。他在这次旅俄期间,为我们留下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这两部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以及为《晨报》(少量也为《时事新报》)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12,(10):38-38
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人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1.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正式成立全国性的党组织之前,国内的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其中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是陈独秀于1920年8月发起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称为:“共产党”。最初的成员有陈独秀、李达、李汉俊、俞秀松、沈玄庐、陈望道等。 2.第一个党的宣言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是中共第一个宣言。《宣言》在中国树起了共产主义的旗帜,为后来起草一大党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当时使用的名称不是共产党。而是“社会党”。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对时局的我见》一文中,提到的“吾党”,使用的也是“社会党”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14.
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俞秀松担任书记。第一份通俗工人读物1920年8月15日,陈独秀、李汉俊发起创办《劳动界》周刊,这是中共创办的第一份通俗工人读物。建党史上的第一个宣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于1920年11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了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理想和目的,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宣言,它曾作为当时收纳党员的标准,起过临时党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共产国际档案看中共上海发起组建立史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对中共上海发起组问题的不同说法 目前,有关中共上海发起组问题的比较权威的说法,分别见之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其中,前者肯定“一九二○年八月,为了准备建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后者则进一步提出:“1920年5月,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等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准备,1920年8月,首先在中国工业和工人运动的中心上海,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16.
正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人之一。1899年1月,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以《晨报》特约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1921年在莫斯科加入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回国后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开创性贡献。1925年1月后在党的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在党的五大、六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和李大钊因何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陈独秀与李大钊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最大的两位人物,他们一南(上海)一北(北京),在党史上被称为"南陈北李".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就是陈独秀于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的,陈独秀还草拟了<中国共产党宣言>.上海遂成为当时全国筹备建党的活动中心,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实际上起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组的作用.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奠基人,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05,(7):19-19
缪伯英,1899年10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19年7月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0年初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1月,参加了由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  相似文献   

19.
1920年,李大钊、蔡和森等人多次在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呼吁妇女冲破封建礼教,树立自主精神,争取自身解放.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女界联合会在《新青年》上刊发“改造宣言”,明确提出: “要求女子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动的...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85,(1)
一九二○年十月,瞿秋白以卓越的才华,受聘于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担任两报的驻莫斯科特派记者,赴苏俄实地采访。在莫斯科,瞿秋白曾三次见到列宁:一九二二年一月,他出席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