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对北京业主群体的抽样调查资料,可从四个维度对当前城市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进行描述,并对"体制内中产阶层"和"体制外中产阶层"政治态度的差异进行比较.调查表明,当前城市中产阶层在政治态度上相对比较保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成员认为其政治地位低于其经济地位,其内部政治功效意识高于其外部功效意识;体制内中产阶层和体制外中产阶层在社会秩序偏好和社会地位不一致性认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级差政治信任"格局中表现出来的"央强地弱"的政治信任结构与以往一以贯之的高度政治信任相比,最大的差异是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流失严重。其原因,宏观层面来是利益分化导致社会不公和制度缺失导致政府对社会问题回应滞后引发公众不满;微观层面是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偏差、政府官员贪腐和政府行政行为异化严重侵蚀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制度层面重建社会公正、推进制度反腐,从社会治理层面加强矛盾化解,从规范行政行为层面重塑政府形象是重建政府管理权威,提升公众政治信任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年农民工进城务工有增无减,这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渴求着政治利益保障。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公明新区南村青年农民工的访谈调查,分析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政治参与认知能力不足、政治参与态度"依情况而定"和政治参与行为不积极。本文将从国家制度层面、社会保障层面、个人意识层面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缺失的对策: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表达机制;建立主动型、服务型和友好型的城市社区服务机构;加强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充分结合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香港中产阶级的政治取向、政治立场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香港的人心向背及未来香港政制的发展走向。但在目前,香港的中产阶级面临着经济、社会、政治的多重困境,并呈现出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即: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使香港政治生态呈现出复杂性;异质性导致政治取向多元化;政治意识淡漠,政治资源缺乏,利益代表缺位;态度立场矛盾含糊,表现出摇摆不定的两面性。缓解现时香港中产阶级困境和积怨,必须理解和关注现时香港中产阶级最为看重的"香港核心价值观",建立政府与中产阶级代表相对稳定的沟通机制,同时,香港特区政府要适时调整产业政策,重构合理向上流动的政策导向,并充分发挥香港民间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全方位动员和团结香港中产阶级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产阶层政治动向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产阶层政治动向的研究,大体上存在通过问卷和访谈观察中产阶层民主意识和研究中产阶层集体性政治活动两种方法。在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上,学界存在三种观点:总体保守、比较激进、缺乏统一性;在政治功能上,也存在中产阶级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社会变革的基础、社会发展中的异化力量三种不同结论。当前中产阶层政治动向的研究应当在研究对象上重视边缘中产阶层的政治动向;在研究问题上关注中间阶层政治态度及其社会政治功能是否发生演化;在研究领域上重点关注网络时代公共事件中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分化、组合,利益群体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其成长、成熟及其对政治过程的参与促进了政治发展;另一方面,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非正常现象和行为也有可能诱发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阻碍政治的一体化进程,成为政治发展的障碍。因此,在政治发展中应构建健全的利益表达制度、利益群体的重组协调机制和利益制衡原则,并辅之以行政和道德的手段,以协调利益群体的矛盾,缓和利益冲突,维护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7.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本文针对上海市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问卷调查结果,从政治认知、政治行为、政治过程等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总体特征,梳理了不同性别群体、不同年龄群体、不同专业群体、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不同岗位群体、不同学习经历群体、不同工作时长群体等七大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的表现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因素是集体抗争研究中重要的影响变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专业差异来探讨影响大学生“北漂”群体集体抗争意愿的机制。通过对北京大学生毕业后生活状况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政治社会化、政治预警和社会经济地位三个机制来分析专业对大学生“北漂”集体抗争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非文科教育背景来说,文科背景对体制外抗争意愿有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政治社会化机制影响集体抗争意愿。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市民政治效能感时空变化是考察现代化进程中这一新兴群体政治态度的一个独特视角,它与人的现代化有着一定的契合性。本文通过量化研究和较为科学的研究设计,试图揭示中国新市民政治效能感的动态变化轨迹,进而说明人的现代化的"是非曲直"。研究发现:中国新市民政治效能感的时空序列都不是一个直线发展的趋势,几乎均是曲线发展的状态,而且那些占据"传统"时空的新市民并没有表现出低落的政治效能感,相反在比较中趋于较高的水平,那些居于"现代"时空的新市民虽然表现出些许的现代性,但也并不稳定。由此本文推论,中国快速的现代化对于人的冲击,尤其对新市民群体政治态度的冲击相当巨大,导致新市民政治态度的易变性和不一致性,它带来的所谓人的现代化必然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阶层态势及其规范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层分化是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从城乡居民、体制外群体与体制内群体、干部与非干部人员、农村或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着手分析当今阶层分化的态势,并从社会分层的制度性因素、先赋性因素、自致性因素的三要素入手阐明了阶层分化的背后原因在于中国特有的二元结构变动情况、经济体制改革和官本位制,最后提出阶层分化整合、规范对策应是消除制度性因素的人为塑造阶层作用、防止先赋性因素对阶层分化的直接推动作用、提高自致性因素的阶层自然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律师群体的社会认同现状是:"五个认同"形成高度共识,对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尤为强烈;职业价值观多元,功利性与公利性并存;职业情感认同较高,党外律师阶层归属感不强;参政议政热情很高,政治参与渠道多元;议题聚焦行业,履行责任担当.江苏省律师行业统战工作的经验做法有:加强思想政治引导,不断增强律师行业统战工作向心力;加大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大力推进律师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积极为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注重发挥其法律专业优势作用.在社会认同的视角下,律师群体统战工作对策具体包括:突出政治引领的"主线",树立价值导向的"底线",打造情感联系的"引线",汇聚参政议政的"智线".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政治承诺危机及其防范——非政府组织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在社会分化的现实状况下提出的,它是社会分化过程的有机延续,是对社会分化过程不合理现象的修正,而决不是对于社会分化的否定.因此,和谐社会作为一项政治承诺,很可能由于被曲解而产生诸如平均主义、政府依赖等危机现象.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种机制",非政府组织发展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部分,其本身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路径.非政府组织发展可以防范可能产生的危机现象,并以切实扩大"政治参与"、构建利益组织化的社会结构、以群体间谈判减少治理冲突的成本等方式,实现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编问卷对北京地区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尊水平、网络使用、政治态度、政治行为、道德取向、诚信水平、人生价值观念、人际交往、社会融入、生活满意度等思想行为特征的各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在统计基础上重点对该群体思想行为的消极特征进行关注和探讨,就促进残疾大学生思想行为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聚焦于新时代青年的政府信任及其内部代际差异和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因素,把新时代青年群体划分为80后和90后两个代际群体,基于CSS2019数据分析发现:超九成的青年群体对中央政府持信任态度,近七成青年对地方政府持信任态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青年群体具有更小的政府信任差异,在对两级政府的信任差异上无明显的代际差异。说明新时代青年具有相对更温和、更理性的政府信任态度。研究还发现,青年群体的社会公平感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青年的社会公平感越高则他们的政府信任差异越小。此外,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差异的影响在青年群体内部并无明显的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15.
舆情即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当前在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却出现了诸多关乎民生的社会问题,致使一些居于社会弱势或心理较为脆弱的社会成员心理上难以承受,产生不良的社会政治态度,导致社会不和谐,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舆情中的疏导作用,既是对舆情理论的扩充,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分化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改革几乎处于一种胶着状态。随着由增量带动存量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社会利益资源出现了重新积聚的态势 ,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日益激烈化。这样 ,社会阶层在利益分化中对改革的态度便具有极大的差异性 ,社会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日益成为改革代价的承担者。改革的继续推进必须以利益的协调与整合为前提 ,“五个统筹”是党在新世纪为实现社会各阶层利益整合而作出的体制安排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戒毒制度的法律定位取决于社会对于吸毒行为的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立法响应的态度,同时也受历史惯性、人文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将吸毒者视为社会越轨者和病患的态度差异导致了制度构建上的差异,戒毒制度"医疗化"的兴起,是基于否定犯罪前置化的法律认识,顺应社会福利多元的社会政策以及逐渐科学理性看待吸毒行为而演进的结果,代表了戒毒制度的发展方向。以此审视我国当前的戒毒制度,虽然在立法层面体现出"医疗化"特征,但是在执法和实务当中仍旧呈现出与之理想相悖的执行措施。戒毒制度应当以"医疗化"作为未来走向的观念基础,以"科学、人道和宽缓"作为制度设计和措施执行的标准,逐步建立以"社会化"为特征的戒毒体制。  相似文献   

18.
进城农民群体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民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其规模大、结构复杂、衔接城乡,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对其内在结构的探索并不充分。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两步聚类方法探索进城农民群体的内在群体结构实质发现,进城农民群体内在"自动"分化为两个群体——"成长型"和"成熟型",相对于"成熟型"进城农民,"成长型"进城农民群体人力资本更高、社会资本较低、工作和收入较稳定、市民意识更强。两个群体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工作形式与收入"、"身份定位与认识"四个方面总体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外交评论》2014,(4):121-138
借助制度主义和精英主义的理论范式,从"权力场中心空间"和"决策共同体"的理论视角切入,考察英国智库在英国对外决策体系的"塔形"架构中的位置,可以发现英国智库居于决策精英、政党、利益集团、媒体和学术界之间,是传递利益诉求、影响政治决策的重要行为体,在英国对华决策机制中亦发挥着显著影响。作为英国和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智库,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影响英国对华决策的机制包括三个方面:(1)通过研究项目和出版物形成间接影响。(2)通过参加英国议会或内阁有关对华政策的专题会议,形成短期直接影响。(3)通过"旋转门"体制,形成长期直接影响。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影响英国对华决策的机制,既印证了"权力场中心空间"和"决策共同体"的理论视角,亦体现出英国智库与美国和欧洲大陆智库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由于目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导致了研究生群体数量和质量发生了深刻变化,而我们仍然沿用过去对本科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对研究生群体的工作,已经无法应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试图从阐释研究生同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条件的区别出发,探讨如何转变对研究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模式,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级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