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沟”的社会正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代沟”现象的社会功能,可以区分为社会反功能和社会正功能。“代沟”的社会反功能,作为显性功能,在学术界已达成较一致的意见。而作为潜在状态存在的社会正功能,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该文从经济、文化和社会三个方面,对“代沟”的社会正功能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代沟”的社会影响的根本性质做出判断,认定“代沟”是一种积极性的社会现象。我们认为,此观点是学术探索性的,还不是定论,望有兴趣进一步探讨者参与商榷。  相似文献   

2.
邹桥 《青年探索》2014,(4):89-92
高校共青团的发展面临着文化冲突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文化代沟、文化贫血和文化距离上。文化代沟表现为传统文化供给与现代文化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文化贫血表现为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价值冲击,高校共青团价值土壤稀薄;文化距离表现为高校共青团的行政化、工具化,共青团系统分化出中心文化与半边缘、边缘文化,团的青年基础弱化。高校共青团的科学发展,客观要求共青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互喻;要求共青团大众文化精英化、精英文化大众化;要求共青团去行政化、去工具化,建设服务型团组织。  相似文献   

3.
每一代人的空间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副研究员)世代的划分和更迭是一个客观现象和自然过程,它基本是一个基于人口学的事实。然而,当它与重大的社会历史现象相联,从而构成一代人的共同经验和价值时,代际的划分和代沟的出现便更多地是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课...  相似文献   

4.
代沟浅论     
本文从代与代沟的概念入手,试图从比较宽广的社会学角度对代沟产生的原因加以解释,并对拥有性代沟和选择性代沟这两种主要现象进行了简要的描述。针对当前社会中代沟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以代际协同为正确解决代沟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正孝感推进孝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成效卓著主要体现在三点:首先,在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并存的当下,提出用继承和创新孝文化重构新的伦理道德关系。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就道德领域来说,表现为社会道德滑坡、代沟深重难以改善、子女不孝屡见不鲜、种种原因导致难以尽孝等问题;因此,社会转型条件下如何继承与创新孝文化是一项具有时代价值的重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进程中的"代"与"代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沟”是在20世纪才在全世界范围较普遍呈现的社会现象,而当今世界最明显的特征是现代化。因此,考察“代沟”,必须将“代沟”的形成原因及发展历程,置入现代化进程进行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代”的双重属性发生了分化和变迁,并在此历史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促使“代沟”现象的出现。因此,“代沟”是现代化进程中“代”的双重属性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7.
有关代沟问题,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 1901—1978)从文化角度解释为代际冲突,该思想集中阐述于《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以下简称《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总体而言,《文化与承诺》发轫于"为沉浮与共的年长一辈和年轻一代找到光辉的未来";的文化信念。  相似文献   

8.
廖小平  张长明 《求索》2007,(1):134-137
社会转型对社会价值观所带来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价值观出现了代际分化(或“代沟”)。对价值观代际分化的原因,可从社会学、文化论、知识论、评价论和心理学视角等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具体而言:不同的成长环境导致了价值需求的代际差异;社会权利拥有者的话语霸权与无权者的自说自话造成了文化的代际隔阂;教育背景的不同使经验与知识出现了代际矛盾进而导致了价值观的代际冲突:价值观评价的代际互反是价值观代际分化的价值论依据;心理(主要是道德心理)成熟度的不同使道德社会化存在着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代沟的性质界定与中国家庭的场域特点进行联结,以探索研究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新视角.对代沟的界定,即把不同代间的"差异、隔阂和冲突"这一类表征代际距离的词汇统称为"代沟","代差"反映了变迁社会中不同代间的差别,具有客观性、协调性和动力性的特点.代差的特点十分契合中国家庭中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承担不同的社会和家庭角色的两代人之间相互依存、密切合作的关系.本文认为,代差视角是一个从正面的、代际协调的角度进行家庭关系研究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崔建伟 《半月谈》2004,(12):64-64
代沟,是一个老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问题又在不断地变化着形式和内容。本期话题,就让我们从这个老问题说起.听一听同学、老师、家长的新感觉、新认识.以及他们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关月辑 《中国保安》2012,(12):56-57
无论是初涉职场者还是跳槽到新工作单位的“老鸟”,往往会惊讶地发现,身边并非都是同龄人。与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履历的人共事,便无法回避“职场代沟”的存在。那么,如何轻松跨越“职场代沟”呢?  相似文献   

12.
代沟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代际之间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差异,可能造成代际之间的矛盾冲突。与以往相比,当代青年与长辈之间的代沟出现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话语、空间距离等方面。对此,青年与长辈均应明确各自在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中的责任与角色,客观认识与理解代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代际关系是表征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关系。我国传统的代际关系是基于孝道伦理和接力型代际交换的关系状态,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代际关系呈现出新的走向,代际关系中的资源流转模式出现了嬗变,代际互动中代际依赖程度在下降,代沟现象凸现,人际关系呈现碎片化,社会新生群体的文化反哺能力不断增强。当前要深入分析衡量代际关系和谐的标准,积极探索优化代际互动和扭转代际倾斜、实现代际跨越的有效对策,从而谋求建立正向的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由年龄层的不同而造成的所谓“代沟”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各个时代、各个社会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日本,“代沟”问题的尖锐化是从70年代未、80年代初开始的。在那些战前及战后经济恢复期出生的中老年人眼里,青年一代的言行变得愈来愈难以理解,愈来愈令人担忧。这些出生于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期以后,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蜜罐中长大的年青人,不再有他们上一辈人那种忧患意识和艰苦创业、忘我工作的牺牲精神,他们更看重自我,更思实于自己的生活,追求轻松和享乐c与传统的日本人不同的新一代日本人正在悄然形成,青年问题开始引起社…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化秩序的哲学思考谭仲秩序,和自由一样,是人类理性所确定的从而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理想之一。在社会领域,秩序不但表现为政治的与经济的秩序,而且表现为文化的秩序。本文提出“文化秩序理想”概念,并试图对文化秩序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与阐释。一、文化...  相似文献   

16.
向学春 《求索》2008,(9):113-115
语言的文化价值问题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并作为全民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而存在,它的社会性使其像一面镜子一样忠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全部社会历史文化,包括这个民族观念的、制度的和器物的多个层次多个角度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本文采用动态和静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汉民族言语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女用男称现象及其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为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全方位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多维视角和线索。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思想的载体,它主要是由符号和语言、价值观、规范、物质产品等因素构成。其中,价值观及其具体化的规范是文化的核心;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正是要向人们传输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以及法律、道德规范等,以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因而,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通之处,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重视和研究文化载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海洋 《群众》2008,(6):48-49
所谓“法治文化”,是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积淀于一个国家、地区,并融注在人们心底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及其价值取向。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首要倡导法治文化。而法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必须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否则法治精神就很难延续传承,更谈不上提高社会法治化的水平。因此笔者认为,推进法治建设,必须以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法治文化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尤华 《前沿》2013,(3):79-80
本文首先给出多元文化、主流文化的定义及其特点,着重分析多元文化中主流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得出各方之间是具有竞争、互动、融合的辩证统一关系,最后论述各种文化关系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09,(5):4-7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既体现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又反映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是民族向心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及其对一个社会的引导教育作用。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统战文化,由于其时代特征及价值标准都与当前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吻合,因而与和谐社会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