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2年5月21日,普京颁布总统令,成立远东发展部,下决心开发远东。开发远东可能与欧亚联盟一起,成为普京新任期的最主要任务,这一举措将为中俄两国增添有战略性长远意义的合作领域,并有可能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新天地和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的俄罗斯外交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的俄罗斯社会处于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其对外战略也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由最初的全面倒向西方,逐步演变为全方位、多极化和实用主义的外交取向,最终目标是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与西方的关系由热变冷,逐步拉开距离;与东方的关系则由冷变热,逐步修复传统友好关系.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更加清晰,实用主义色彩更加浓厚,基本确定了未来俄罗斯外交的总体走向.  相似文献   

3.
记者: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同时也是中俄两国建交60周年作为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驻华大使,您对目前的中俄关系现状有何评价?  相似文献   

4.
方亮 《南风窗》2012,(13):74-75
俄困窘的经济局面下,普京命令政府在2016年之后退出大部分非资源性行业。而要完成经济转型,普京急需外部投资,这意外促成了中俄两国商业上的接近。继造访德法和独联体多国之后,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中的首次访华也终于到来。多家西方媒体盯着最为引人注目的天然气合作,并以其再次未能签署而将普京此访视为失败。但实际上,中俄关系并非一纸能源协议所能概括。从去年普京访华到这次访问,得到持续实践的一个进程便是俄罗斯借助中国资本对本国工业进行激活。就像普京所说的要将与东方伙伴的合作提上日程,中俄此次签署的几个商业项目,彰显出俄在经济上更加借重中国。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自沙皇俄国时期就重视北极开发。开疆拓土的历史惯性和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共同构成俄罗斯北极政策的逻辑出发点。俄罗斯北极政策的目标是把北极地区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巩固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实现俄罗斯民族复兴。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新北极政策的着力点是北极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内容包括吸引投资、开发能源和建设基础设施,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关切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多关注北极地区的民生福祉。俄罗斯推进新北极政策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图说     
《南风窗》2014,(20):20-20
习近平9月11日,习近平存杜尚别会见普京叶指出,中俄两国领导人在近期的两次会晤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其识,两国政府各部门和各地方正存积极落实,中俄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势头强劲。“我愿意继续同你保持密切沟通,推动双方加大相互支持,扩大相互开放,相互给力借力,共同抵御外部风险和挑战,实现各自发展振兴。”  相似文献   

7.
自2017年竞选总统开始,普京就正式提出并反复强调俄罗斯要实现突破性发展。突破性发展成为普京新任期施政的核心理念。突破性发展以国家项目为抓手,涵盖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既是俄罗斯国内形势的需要,也是普京执政理念的延续,其相关政策已贯彻在俄罗斯治国实践中。普京积极强化突破性发展理念,明确突破性发展领域,并不断完善突破性发展的指标体系。实现未来6年突破性发展的目标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主要体现在稳妥的人事安排上。但由于当前俄罗斯经济增长迟缓、政治稳定存在隐忧、发展结构性问题始终存在等因素,实现突破性发展的目标必然面临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的当口,汉语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竖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继2006—2007年中俄两国成功互办“国家年”之后,两国领导人又作出在2009-2010年互办“语言年”的重大决策。互办语言年是中俄两国在新世纪共同推动双方人文合作的又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从俄罗斯近期的外交行为和外部环境变化来看,俄罗斯的战略视线正在东移。中国作为俄罗斯东边最大的邻国,也是在转型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也由于俄罗斯正在谋求经济复兴和重振大国地位,因此中国无疑是俄罗斯对外战略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不仅是俄罗斯在主观上建构中国的国际角色,而且这种角色认知和政策应对也关系到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俄罗斯学者对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及其实现手段和未来前景的解读,这些解读主要依据中共中央相关文献资料和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很多观点比较合理,对于我们切实、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不无启示和裨益,而有些看法则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需要加以分析和辨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毛里塔尼亚进步力量联盟国际部秘书古尔默.阿布杜罗(Gourmo Abdoul L?)于2009年6月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金融危机与左派战略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并刊登在法国《国际通讯》杂志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专刊上。文章分析了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中国在援非投资中发挥的影响,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印经济合作新篇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8年拉·甘地总理访华全面改善中印关系以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促进了经济合作的发展。2003年6月23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中国总理温家宝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奠定了长期互利合作的基础。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两国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双方致力于在广泛领域开展目标明确的合作互动。特别是2008年1月13—15日曼·辛格总理访华,成果丰硕,内容充实,成绩显著,揭开了中印合作的新篇章。他在与温总理会谈时说,印度把与中国发展“互利合作关系”列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在双方签署的11项协定中,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协定占一半,涉及地质科学、  相似文献   

13.
雷墨 《南风窗》2016,(5):66-68
正尽管美国有与中国竞争争取越南的意图,但从越南的角度看,与美国在外交上的接近,与其说是在战略上转向美国,不如说是向美国延伸。2月15日~16日在美国加州登场的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距离上届在吉隆坡举行的美国-东盟峰会仅隔3个月。在峰  相似文献   

14.
方亮 《南风窗》2012,(10):80-81
从中俄近些年的外交实践看,全球性的战略合作可以与竞争性的地区关系共存。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明明白白地处理彼此利益差异,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当代世界》2008,(6):16-18
2008年5月,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不久,梅德韦杰夫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并将于6月初访问德国,这是一幅经过精心选择的外交路线图。按照俄罗斯的外交传统,国家元首的首次出访务必圆满顺利,因此一般首选关系较好的国家,而出访路线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外交优先方向。梅德韦杰夫通过首访明确表达了对普京外交政策的继承和延续:独联体是俄罗斯外交的最优先方向;亚洲合作需要加强,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深化;俄欧关系亟待改善。它表明俄罗斯将在东西方之间采取更加平衡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飞  于游 《当代世界》2021,(4):11-17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加剧全球治理赤字,加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进程.在大变局下,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周边局势动荡,国家和社会治理面临考验.近年来,俄罗斯以大国复兴为目标,在加强国内政权建设的同时,不断调整对外战略,推进全球战略布局,着重发展对华互利合作.作为彼此最大、最重要和最可倚重的战略伙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文交流成效日益显现,共同塑造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继续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中俄两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7.
中俄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从20世纪初起,在两国的交往中便出现了民间组织的身影,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中俄两国民间组织的交往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锤炼,在21世纪新型国际形势的要求下展开了宽领域、多层次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金融业发展十分迅速,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促进各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在金融业异常发达的今天,我国从法治角度加强金融监管,对于规避金融风险,构建合理的金融秩序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我国与俄罗斯关于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首先对金融监管模式进行了阐述,对我国与俄罗斯金融监管法律及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应该借鉴和改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遇重创,却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2009年4月21日,两国共同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实现重大突破。然而,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取得的进展不能掩盖其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合作运作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问题,这也使人们认识到中俄能源合作的艰巨性。在肯定机遇、认识困难的同时,仍要坚信随着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加强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必然会继续向前发展,不断获得互利双赢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作为中国战略依托的周边环境复杂性日增,一方面,不断强大的中国客观上增强了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中国也在周边地区不断采取多予少取、以善意换取善意的"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但是,不论是经济上的让利还是政治上的亲善,都无法消除冷战后一直萦绕在周边地区的"中国威胁论"阴影。近来美、日等大国在中国周边的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