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西方政党的执政经验,这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就增强政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而言,西方政党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积极扩大政党的社会基础;二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三是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统一;四是政党活动法制化;五是强化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在借鉴西方政党执政经验时,要善于把其执政经验与其根本政治制度区别开来,善于把其执政经验同我们的国情党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科学地借鉴西方政党的执政经验,才能真正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
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是政治学或政党学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政党政治是指由政党影响国家政权 ,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 ,是政治类型的划分 ;政党制度则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结构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政党制度又可以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体制 ) -运行机制。作这两方面的区分 ,有利于把政党现象纳入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来考察 ,也便于人们从政治发展和政治管理的角度 ,认识政党地位的取得、党政关系、政党关系的科学界定及政党运作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王芳艳 《学理论》2010,(13):36-37
政党是当代最重要、最活跃、最有力量的政治实体,它对一个国家政治过程起着决定作用。政党政治指政党影响国家政权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的政治类型。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本文主要从政党制度的基本形态、作用和功能、特征等方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提供了有意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主要国家通过政治选举来表明对民主政治的承认和公民权利的尊重。政治选举是由政党推动的。西方各国因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差异,政治选举具体程序和机制设计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选举制度。不过,西方国家对选举的价值意义和一般原则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政党制度与选举制度互为影响,而且政治选举实施效果影响民主政治的品质。21世纪以来西方政党制度为政治选举的强力所扭曲,遇到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从不同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可以分为对称性政党制度和非对称性政党制度.非对称性政党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的普遍现象,有着不同于对称性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实行的多党合作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可以称之为非对称性政党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就在于其非对称性.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遵守并执行严明的政党纪律是现代政党组织规制与党内治理所必然遵循的行动路径。充沛的纪律供给与严格的纪律执行是政党自我完善的基础,也是现实政治目标的前提。在普遍实行竞争选举的政党制度下,西方主要国家因国内政治环境的差别,在党纪治理上采取了不同模式,同时又在追求政党一体性上具有共性措施。总结美、英、德、日等西方主要国家政党党纪治理实践、经验教训,可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政治纪律、增强全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管党治党制度化和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代政党政治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样需要发展政党政治。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必然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阶段民主党派的政治性质和作用的科学分析,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我国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结构要求有社会主义的政党政治;政党之间的政治与法律关系、政党政治活动的目标也为我国政党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彭健 《团结》2011,(5):52-54
当现代意义的西方政党制度在中国近代社会甫一现身,中国社会便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政党运动,中国政治由此进入了政党政治时代。在民初那段政党纷起的年代里,孙中山无疑是最具标志性的代表人物,他丰富的政党思想和政党实践及其绵延至今的重大影响,始终是我们无法回避和忽略的。  相似文献   

9.
王瑞林 《理论导刊》2004,3(11):43-45
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之所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一政党制度,不仅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因为这一政党制度具有六大比较优势。在新时期,经济结构多元,新的阶层涌现,社会矛盾复杂,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现状是不允许实行多党竞争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代政党和政党制度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以英、美等国政党制度为代表的西方政党制度建立以来,一直在本国政治生活中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并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也与它们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始终坚持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与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本质的不同,其赖以存在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传统也有很大差别,但作为人类共同探讨社会政治发展的过程和成果,在一些方面肯定会有可以借鉴之处。所以,认真分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西方政党制度的特征与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当代西方多元化政治格局中政党制度所出现的一些新的特征及发展态势:一是多党林立与各政党的联合趋向,二是两党竞争与政策趋同,三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纷纷上台执政,四是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法律化、规范化。这些特征既是西方当代民主和政党政治发展的表现,也是西方国家政党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并对维持西方民主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政治参与存在着参与趋势扩大和参与制度滞后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一矛盾,有必要借鉴技术主义和平民主义的经验,鼓励人们进行有限政治参与.印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现有制度资源,充分发挥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我国的政党制度可以为人们提供充分的参与渠道,但目前这一制度在引导人们群众的参与方面优势仍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以制度建设为基本取向,不断完善这一制度.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要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并带领实现社会民主,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并逐步担任国家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发展理论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开始人们认为政治发展就是政治的现代化,即实现西方模式的民主;后来人们认识到第三世界国家原有制度的重要性,一些替代理论开始出现;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之后,人们又逐步认为民主制度具有普世性,只有当传统制度有利于民主制运转的条件下才能存在。人们大多以这种视角观察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主化进程。两者都实现了政权的易手,人们就认定为这是民主制度建立的标志。韩国相对于我国台湾地区政党政治发展得不成熟、不稳定,一般认为韩国应该提高其政党制度化水平。两者存在的政治腐败和政党恶斗问题,一般认为这些问题在民主化的初级阶段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随着民主制度的法治化,这些问题会逐渐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4)
政治文化构成了政党制度的外在环境和内在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多元一体"文化影响下形成了合作型主次结构,西方国家的多党竞争轮替制度是在"合法反对"文化制约下形成了竞争型平行结构。两大政党制度结构既有共同体现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一致性,又有因政治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通过比较中西两种政党制度,揭示两者的共性和区别,借鉴和继承别国经验,使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更加科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新社会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这一运动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政党政治,萌生了去阶级化的“中性政治”。这种“新政治”迫使以阶级政治为基础的西方主流政党因应形势,采取中性化的改革措施,转变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西方政党的新变化对我们加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的研究,探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建设的新思路,强化执政方式的民主性、参与性和人民性,富有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春芽 《政治学研究》2020,(1):102-111,M0006
西方国家民粹主义的兴起,是代表性危机的结果。从政党政治的角度,主流政党疏离社会、融入国家,由代表组织转变为统治机构,导致政治回应性的弱化。主流政党代表功能的萎缩,促使社会成员转向民粹主义的替代模式。为了控制政策议程,民粹主义政党仍然需要遵循选举政治的逻辑。民粹主义固然挑战了主流的民主模式,但它同样可以在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重构政党体制,扩展政治代表的渠道。只有客观地分析国家、社会与政党在代表性建构中的互动机制,才能准确地认识民粹主义的社会基础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22,(1):148-154
新科技革命呈现出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三个阶段性特征。从新科技革命对西方政党政治发展的影响来看,在政党组织结构的特征上,计算机化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并未对政党组织结构产生较大影响;网络化通过社交媒体增加了政党精英与选民的直接沟通,使得欧洲政党组织结构出现美国化转向;智能化通过智能技术增加了对选举结果的预测和引导,改变了传统的政党组织结构,加剧了年轻人的政治冷漠和政党结构凝聚力的弱化。在政党意识形态的特征上,计算机化可以辅助政党对新议题作出快速回应;网络化导致政党意识形态的碎片化,可能引发政治的无序;智能化则进一步加剧政党意识形态的极化,可能导致政治的失序。西方选举政治异化的两个特征是政治算法化和政治极化。要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需要重新思考政党的作用,让政党的治理功能更加发挥作用。在未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我们需要积极推动新技术在党的建设中的应用,并充分认识新兴技术的两面性,强化政党的政治目的和治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汲惠忠  吁帅彪 《求知》2015,(4):19-21
当今时代是政党政治的时代。随着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政党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政治实践的主体并积极活跃于世界政治舞台。政党的存在必然要有相应的政党制度对其作出规范。因此,建立和完善政党制度就成为推进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政党已成为政治实践的主体,所以规范其存在的政党制度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不仅包括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还包括政党与政权、政党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由于政党制度受到国家  相似文献   

19.
刘晨华 《学理论》2012,(13):30-32
当代西方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和社会的分离,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公民社会。①在此背景下,从政党和公民社会的关系的视角来研究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趋势。共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简要地阐述了西方政党与公民社会的历史关系;在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当代西方政党和公民社会的关系;第三部分,对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西方政治文明实践的合法性话语是西方话语的根基,肇始于“西强东弱”的历史时代。伴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来到,东西方“攻守势易”的萌芽初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日益显露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一方面,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负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全新的民主形态的角度,完成了对西方传统选举民主的去蔽;另一方面,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本身作为全新的政党制度形态,也意味着对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的超越。正是这种去蔽与超越的双重努力使得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得以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有机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本土建构进程中,进而推动实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于整个西方话语垄断的解构以及对于本土阵地的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