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国务院《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自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并对有关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做出明确规定,这就意味着深圳将告别“一市两法”和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的困境,迈向立法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和发展一体化的目标。特区一体化是否也意味着税收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将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对深圳而言,扩大特区范围是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历史起点,是统筹全市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应努力以特区扩容作为重要抓手,加紧推动原特区外区域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以促进城市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特区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五倍。国务院的批复要求做好特区范围扩大后的统筹规划工作,要按照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特区城市管理、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深港合作和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管道燃气在深圳这座初具现代化、国际化规模的都市脚下延伸。当人们尽情享受美好生活时,可曾想到,勃勃生机的鹏城倾注了多少深圳燃气入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深圳管道燃气公司抢修中心主任刘廷元无怨无悔地为特区管道燃气建设和用户的安全挥洒自己青春和汗水的感人事迹。刘廷元是1984年4月从部队调到深圳液化石油气管理公司的。在认识特区、学习特区、建设特区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他把人民子·弟兵的光荣传统带到地方,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是一位大家公认的“老黄牛”。滨河气化站的高中压调压器经常结冰,引起管…  相似文献   

5.
本刊从这期起,开设“特区研究简讯”专栏,借用“大特区”的概念,其包括深圳等几个老经济特区,也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还包括国务院新批准的几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公开媒体上摘编有关特区最新动态、信息、资讯,为关注特区改革发展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6.
一2 0年前 ,我国东南沿海诞生了深圳等四个中国改革的“试验场”。在为“试验场”取名时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示 :“叫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 ,要你们自己搞 ,杀出一条血路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但怎么改 ,却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在邓小平的改革战略部署中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这步棋绝不仅仅是为了特区自身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通过特区先行一步 ,由点带面 ,推广全国。深圳等经济特区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担当起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积累经…  相似文献   

7.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市场经济改革、对外开放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了“排头兵”的示范作用。特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是否带来政治领域的变化,出现一些独特的政治现象?本文以深圳特区基层民主发展为视角,从社区治理、公民参与以及党内基层民主等来观察近年深圳基层民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特区机构改革的主要特色,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调整政府机构,使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微观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宏观管理为主。通过改革,使特区的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建设需要,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特区五次机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5年来,先后进行了五次大的机构改革,其基本做法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大力简政放权,理顺政企关系。为了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深圳早从1981年起,就按照政企分开原则,大幅度精简专业经济管…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今年6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带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C和重托,来到深圳特区考察。江总书记对特区的建设成就予以了高度评价,并就特区今后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在特区发展面临各种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刻,江总书记的到来,使特区人民感到欢欣鼓舞,信心倍增。考察期间,江总书记听取了深圳市委的工作汇报,听取了深圳石化、南油、华侨城、康佳、建设集团、华为、赛格、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等8家企业的情况汇报,参观了深圳光通、康诺、开发科技3家高科技企业和世界之窗,并先后作了3次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物换星移,弹指一挥问,深圳特区已经整整三十年。伴随着特区前行的脚步,深圳特区税收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税收总量扩大了近万倍,税收征管、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实现了巨大跨越。作为深圳特区的创业者之一,笔者见证了特区“税”月的艰苦历程,其间引以为豪、可圈可点、可评可述的事情很多,尤其是特区税制改革、征管改革、创新税收宣传、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等几件事情为深圳税收事业的发展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深圳经济特区自1980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15年的不平凡的历程。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深圳建设15年的历史经验,分析特区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对于我们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重要指示,实现把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方面,应当充分肯定,特区成立15年来,深圳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供配水、电力、道路、通讯、港口、机场、火车站、口岸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深圳成为国内投资环境最好的…  相似文献   

12.
深圳自建立特区的十五年来,在小平同志改革、开放路线的指引下,几十万建筑大军前仆后继,用血和汗,用一砖一石,把深圳从一边陲小城镇,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美丽城市,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创造震惊中外的深圳速度,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辉煌的一页。然而,作为这些奇迹创造者主体的建筑劳务大军是谁呢?他们以什么形态、方式存在着?有哪些问题和矛盾?怎样去解决?这是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也是把深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重要课题。一、目前深圳建筑实体中劳务队伍的状况据…  相似文献   

13.
“开拓、创新、团结、奉献”,作为深圳第一次创业过程中形成的深圳精神,它反映了深圳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特点,体现了特区初创时期的时代需要。开拓,特区建设前无古人,需要开拓;创新,建设特区无例可循,需要创新;团结,五湖四海的移民走到一起,需要团结;奉献,第一次创业一切从零开始,需要奉献。正是时代的需要,造就了“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也正是“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造就了今天的深圳。历史进入新世纪,特区进行第二次创业。时代发展了,形势变化了,深圳精神需要丰富和发展。这是时代的…  相似文献   

14.
1983年,一道特区管理线从东到西建起,将深圳一分为二,人们称之为“二线”。十多年来,“二线”对维护深圳的社会治安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现在的深圳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深圳,“二线”的现状,与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很不相适应。因此,为了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加快建成国际性城市的步伐,很有必要后移“二线”,后移“二线”能够为特区增创如下优势:一、可增创深圳发展空间、时间的优势深圳市总面积为2026平方公里,其中特区327.5平方公里,山岭、水库、保护区、道路就占了一半多,可供经济开发的用地只有100多平方公里。经过…  相似文献   

15.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准将特区的范围扩大到全市。"大特区"的形成将为深圳的跨越式发展带来空前的机遇,对深圳的国际大都会建设,对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香港,对发展方式转型,对深莞惠一体化以及深港一体化,都将是很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16.
致作者     
《特区实践与理论》为综合性社科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由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深圳社会主义学院主管主办。  相似文献   

17.
致作者     
《特区实践与理论》为综合性社科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由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深圳社会主义学院主管主办。  相似文献   

18.
市委宣传部召开全市理论工作座谈会10月10日,市委宣传部邀请了深圳大学、市社科研究中心、市委政策研究室、市体改办、《深圳特区报》社、《深圳商报》社、《特区理论与实践》杂志社、《特区经济》杂志社以及深圳电视台和深圳广播电台等单位的理论工作者就我市社科理论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座谈。与会者认为,近些年来,我市的社科、理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表现在社科队伍的不断扩大,理论宣传工作的有声有色,而且表现在围绕邓小平的特区建设理论、特区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与国内大多数城市相比,深圳的劳动力市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特区劳动力市场中有两个既相联系又相独立的劳动力供给主体:外来劳动力供给主体和特区户籍劳动力供给主体。而外来劳动力供给在市场中的占有量之大,更令人关注。在特区280多万劳动力中,外来劳动力占四分之三,1994年约有205万。而拥有特区户籍的劳动力只有70多万,仅占总就业人口的四分之一。1995年,由于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外来劳动力的供给总量有所下降,但其总量仍超过深圳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三分之二。因此,我们在研究深圳劳动力市场的时候,必…  相似文献   

20.
深圳经过18年的建设,已从过去的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一座新兴城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深圳正面临知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把深圳定位为经济中心城市,对特区新优势的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把深圳建成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这一新定位,无疑给处于“特区中的特区”──福田保税区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圳经济中心城市建设中,福田保税区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能否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支撑点?本文集中对这些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