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古人云:"听其言,观其行。“官员公开向人民群众道歉,表明了其愧疚之心、反省之意,体现了政府重视和尊重群众利益、勇于面对现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2.
游本根 《实践》2006,(10):47-47
道歉,是一方犯了错误或失误后,向受损害一方表示的歉意。笔者这里特指政府官员向人民群众道歉。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表示,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党中央也反复强调要“执政为民”,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是要求各级官员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可以肯定,政府官员向人民群众道歉,主动承担责任,带来的是百姓的理解、宽容和社会的和谐。同时,也带来和维护了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间以来,各级政府官员向市民公众道歉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在这种情况下,回顾一下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及百姓在重大问题上道歉的迥异方式,对我们面对各种媒体的政府官员可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行政问责在深圳2007年,深圳市把失职渎职官员公开道歉纳入制度化轨道,推出了"公开道歉制度",以作为"问责风暴"的延续与细化。该制度要求,如果公务员一旦出现严重的行政不作为或失职渎职问题,要以登报发表声明等形式向公众道歉。深圳市此举,不仅在培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阳光法案"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被认为是政府廉政的一大步国际上,有哪些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瑞典:是否涉密有明文规定瑞典是世界上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1766年,瑞典便已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实行政务公开的国家。自此,政府或公共机构的书面公务资料、公函、财务报告等,只要不属国家机密,都必须向公众和媒体开放。瑞典政府的公务员,也都要按法律规  相似文献   

6.
近读吉林省省长洪虎等官员因失职或工作“间接失误”,公开向公众道歉的数则报道,心头似乎有话要说。任何人不论地位多么显赫,头脑多么睿智,学识多么渊博,阅历多么丰富,办事多么扎实,都不可能没有失误,不可能不犯错误。位高权重事务繁杂的官员更不可能杜绝失误,尤其难免需要承担  相似文献   

7.
白嘉菀 《世纪桥》2013,(12):14-15
E时代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很多事物的发展都随着E时代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逐步扩大与透明,消极腐败现象的曝光异常快捷,普通民众看到、听到的官员腐败事件也随之增多,在很多官员被曝光而立案的同时,也有很多媒体、政府机构与普通民众因为网络上不准确甚至恶意编造的信息而言行被动。如何在E时代的背景下,正确的面对网络上层出不穷的渉腐信息成为当前一个时期我国反腐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8.
2000年,中国官员似乎还都不习惯面向公众道歉。洛阳大火后,洛阳市副市长朱广平曾向遇难者亲属道歉,但道歉的原因不是就火灾发生本身,而是善后工作出现了问题。另一个见诸媒体的道歉官员是陕西省白水县组织部长马银录。这个县的农税员带着十几名警察铐走一村民家4人,包括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情况发生后,负责调查此事的组织部长马银录向村民道歉。结果,当地干部质问马银录“代表谁道歉”,马银录因此被免职。  相似文献   

9.
9月17日,眉山市人民政府出台36号文件——《眉山市政府部门决策失误检讨和公开道歉制度》,规定政府部门决策失误要检讨并公开道歉,并规定了决策失误的检讨和公开道歉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政府的相关工作会议上作检讨:二是在市级媒体《眉山日报》上刊载公开道歉书,在眉山电视台公开道歉。  相似文献   

10.
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名言出自《左传》,意思不难理解,但是领导干部能对此做到知行合一,现实中却是难能可贵。梳理过往和最近发生的一些领导干部向公众道歉的事件,有的值得赞赏,有的让人大跌眼镜。现代社会,领导干部公开道歉是一门学问,很多经验和方法都值得记取。鞠躬、致信、检讨、被责令道歉……公开道歉的N种打开方式翻开新闻,如今领导干部道歉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包括口头道歉、鞠躬致歉、书面致歉等。从场合上看,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29日下午4时30分左右,南京市发生了特大停水事故,使南京市近半数市民在酷暑中承受了近28个小时的“缺水”煎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南京市委、市政府一方面积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抢修,另一方面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媒体向市民详细介绍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明确表示,政府将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市民生活、生产安全,南京市代市长就这一事故正式向全市人民道歉。市长就直接影响公共安全和人民生活的突发事件公开向市民道歉,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开了一个先河。长期以来,对于政府的工作我们往往是赞扬肯定的多,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12.
陈水扁5月20日为“驸马”赵建铭涉入台开案公开道歉,这是他上任6年来,为了第10个事件第13次向社会公开道歉。除了陈水扁公开道歉之外,吕秀莲和民进党主席游锡堑当日也纷纷道歉,让“5·20”成为“道歉日”。  相似文献   

13.
短信平台     
加拿大 总理因执政党腐败 公开道歉 4月21日晚,加拿大总理 保罗·马丁罕见地向全国发表 电视讲话,就自由党政府内部 发生的腐败丑闻向公众道歉, 并称这是“无法辩护的失误”。 这是10年来加拿大领导人首 次发表这种讲话。此前,由法 官约翰·戈梅利领导的独立调 查委员会向媒体公布了“赞助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刊登记者专稿说,四川眉山市人民政府日前出台36号文件——《眉山市政府部门决策失误检讨和公开道歉制度》,规定政府部门决策失误要检讨并公开道歉。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撰文说,我国各级政府从羞于或者耻于承认错误到提出建立健全行政责任体系无疑是个巨大  相似文献   

15.
子政务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政务活动。随着电子政务的建立和发展,党和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对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电子政务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政务的公开、透明。一是利用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大量政务信息,可使政府的政务更加公开、透明,有助于公众知情议政,有利于公众加大对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二是提供网上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政府网站将分属政府各部门的业务集中在一起,通过“单一窗口”“一站式”“自助式”等形式,为民众提供各种查询、申请、交费、注册、…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2,(10):63
张达明在第3期的《中国青年》上介绍说,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政府只在2011年5月就乌节路水淹一事向国人道歉。在新加坡民众看来,政府不必动不动就出面道歉,关键是在行动上要为人民谋福利。2011年12月15日至17日,新加坡连续出现地铁通行24年来最严重的停运事故,总理李显龙立即中止休假,下令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调查事故原因,交通部长吕德耀乘坐地铁体察民情。媒体采访李显龙  相似文献   

17.
刘兴全 《党的建设》2009,(12):44-44
四川省眉山市规定,政府部门(含直属事业单位和派出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如果出现决策失误,须在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政府召开的相关工作会议上作检讨,在市级媒体上公开道歉。日前,该市举行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政府部门决策失误检讨和公开道歉制度。据悉,制度中所称决策失误是指在决策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眉山市规定,政府部门(含直属事业单位和派出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如果出现决策失误,须在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政府召开的相关工作会议上作检讨,在市级媒体上公开道歉。日前,该市举行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政府部门决策失误检讨和公开道歉制度。据悉,制度中所称决策失误是指在决策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在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和广大民众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下,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取得明显进展,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但同时也暴露出信息公开主动性不够、信息公开互动性较差、公开与否确定性存疑以及信息公开协调性不足等问题。针对现有问题,转变思想观念、打破部门壁垒、健全制度机制、加强监督问责是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基层政府公开"三公"经费到底有多难?公民要求公开"三公"经费是给政府"找麻烦"吗?"找麻烦"说的背后究竟有何"难言之隐"?一连串问号不仅是公众亟待释明的疑问,更是确保基层政府"三公"经费公开顺利前行的关键所在。在"三公"经费公开透明已成大势所趋的今天,作为媒体从业者的廖红波为什么选择乡镇政府作为"请求"公开的对象?按照他的观点,一是为了唤起底层民众监督政府的公民意识,二是倒逼"政府部门以后会想办法缩减开支"。这种理由难道还不够正当和充分吗?请求公开"三公"经费究竟给基层政府带来了什么"麻烦",官员们没有没说,只是表示"如果老百姓都来问东问西,政府啥事儿都干不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