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粥与饥荒     
时下各种名色的粥以味美、养生大受人们的欢迎.然而它多彩的历史.特别是它与饥荒的关系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广东民政》2011,(12):42-43
很久不下雨胃,Z国大部分地区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朝不保夕。除了B市。苦的是百姓而已,Z国的权贵阶层町可是不痛不痒,苛捐杂税,照收不误。吃喝嫖赌。一个不少。不过,由于百姓天天闹,有人甚至闹到邻国去了,为了维护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生了一场大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达3600万(杨继绳:《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按各省官方提供的人口数据计算,1958年,全国就有172万人非正常死亡,1959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为475万,至1960年达到顶点,非正常死亡为1109万人。  相似文献   

4.
从宝鸡经西安到洛阳, 1941年4月,美国人格兰姆·贝克沿着陕西与河南国统区仅有的铁路,一路行进,沿途他能看见黄河对岸日军的碉堡、旗帜和哨兵。抵达洛阳的那个清晨,格兰姆·贝克注意到,中古式的城墙在这个河南省会城市已经被拆除掉了,目的是防止一旦日军占领后,将其用作防御工事。毫无疑问,抗战是头等大事。当时社会上流传着日军将向河南全省发动一次全面进攻的传言。中条山战役很快在山西打响,洛阳也受到了轰炸,城市的逃难者开始络绎于途。  相似文献   

5.
大量研究表明,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当代气候变暖的起点,整个20—40年代是近百年来最暖的时期,全国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6—0.7摄氏度。与此同时,干旱指数也从20年代初开始迅速增长,而且具有明显的突变性质。这一点从梅雨期雨量的变化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因为正是在1909年、1919年,  相似文献   

6.
马龙闪 《同舟共进》2013,(12):74-75
贵刊2012年第11期刊出《毛泽东的“老朋友”纪登奎》一文,该文涉及“大跃进”期间洛阳地区的情况时,这样写道:“‘大跃进’期间,仅信阳一地非正常死亡就逾百万,而洛阳地区基本上没有饿死人的现象。1960年冬天,在河南考察的陈云听说这个情况,问纪登奎这是怎么一回事。纪登奎说,  相似文献   

7.
王辉云 《中国减灾》2011,(20):18-19
每年3月17日是圣派垂克节。这个节日在五世纪末期起源于爱尔兰,以纪念基督教圣徒派垂克。美国人从1737年起开始举办庆祝圣派垂克节游行,为什么爱尔兰的节日后来成为美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呢?这和土豆、爱尔兰大饥荒、移民潮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近代历史上,爱尔兰可以说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意识形态性和学术性二重属性。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坚持二重属性的有机结合是后冷战时代思想道德领域互渗性与冲突性并存状态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结合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坚持二重属性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又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还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实现二重属性有机结合的路径。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突出其主导地位;义要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研究平台,重视其学术性,以适廊社会变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和广大民众来说,1958年绝对是一个“凯歌行进”的年代。国外,“东风压倒了西风.而且将继续压倒西风”。国内,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胜利召开。大炼钢铁运动取得预期成效,全国共完成钢产量1108万吨.人民公社运动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粮食亩产量连放“高产卫星”。“一天等于二十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等激情洋溢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相似文献   

10.
“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当叛变革命的蒋介石战胜北洋余孽,掌握国家权力并在全国实施白色恐怖统治的时候,一场罕见的大灾荒无情地袭击着中华土地。这场以旱为主,蝗、风、雪、雹、水、疫并发的巨灾,以陕西、甘肃为中心,遍及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热河、河南等8省,并波及山东、苏北、皖北、湖北、湖南、四川、广西的一部或大部,形成了一个面积广袤的灾区。  相似文献   

11.
利益表达是民主政治的前提和基础.转型时期的中国存在复杂多样的公众利益表达形式和途径.本文提出影响利益表达有效性的两个主要分析变量"组织性"和"结构性",据此建立了利益表达的四种理论类型并详细考察了不同表达类型和形式的政治效用状况.总体而言,转型时期中国的公众利益表达存在制度化不够、结构性不足、被组织性明显和政治有效性较低等问题.只有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公众利益表达途径的多样、真实、畅通和有效,从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有效的政治参与离不开政治体系的稳定,而政治体系的稳定也必须以广泛的政治参与作为其合法性基础.但是,政治参与并非一定能带来政治的稳定,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统一,不仅有赖于政治系统的开放性,也有赖于政治参与的法制化.政治参与的法制化可以规范权力运行,整合公众意志,减缓参与冲击,实现社会公正,这些都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在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同时,为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和实现社会稳定,又必须用法治原则塑造和规范政治参与的主体、客体和环境.  相似文献   

13.
政治资源是政治现代化启动和推进的前提和基础.政治发展不仅是一个消耗政治资源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资源配置的过程;政治资源的配置影响政治稳定,往往形成不同的政治形态.中国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资源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的基础,政治认同程度与政治稳定呈正相关关系,政治认同的内容制约着政治稳定发展走向,政治认同的形式决定着政治稳定的质量,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政治稳定能够进一步增进公民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政治生活与政治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政治生活具有普遍性、程序性、公共理性、人类关怀性等等特征。现代政治生活也正是具有这些基本特征影响人类资源分配的活动。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存在三大基本的政治伦理问题:传统政治伦理与现代政治伦理的冲突;现代国家建设与政治伦理转换;公民教育与政治伦理。完善与发展中国的政治生活,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这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A·达尔是当代西方多元民主理论的集大成者。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不是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而是重点关注达尔在叙述和构建其民主理论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政治资源。政治资源是达尔在叙述和构建其民主理论时使用比较频繁的一个分析变量,他以政治资源范畴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点,详细深入地探讨了政治资源的配置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达尔关于政治资源理论与民主政治相关性的分析和探讨对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治技术与军队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技术作为政治实践的重要因素,对于促进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军队政治工作者应该讲究政治技术,充分发挥政治技术在军队政治工作中的彰显权威、明晰思路、生成战斗力、完善革新制度、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提高效益、科学评价和经验传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论政治技术与政治艺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盛举 《求索》2007,(5):131-134
政治技术是为了有效解决政治问题而在理性支配下发明创造出来一种目的性、手段性很强的政治工具。而政治艺术是政治实践中靠非理性的审美情感,通过“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产生出来的,具有人文内涵的政治现象。政治技术和政治艺术既有显著的差别,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者在政治实践中既存在对立关系,又存在统一关系,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促进着政治文明的积累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政治参与本质上是公民的政治行为,是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实现方式,对于政治社会化的实际效果具有关键作用。今天,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已有了很大发展,发挥政治参与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对于优化我国公民的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改进我国的政治社会化,以推动公民顺利地进行政治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