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7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访美,印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双方承诺加强在安全、反恐、多边等领域合作。从美国扩大对印军售到"马拉巴尔2017"军演,种种事态都反映出美印强化防务合作的努力。长期看,美印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美印战略合作的性质和走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利益和安全,必须予以密切关注和充分应对。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充满了波折和起伏,基本上是“并不友好的朋友关系”而不像一些人预言的那样:冷战后印美关系将有一个新起点。由于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崩溃,巴基斯坦作为前线国家战略地位下降,美巴关系将不再亲密无间;而印度也不必像对前苏联那样对俄罗斯经济上依靠,政治上谄媚,印美双方可以在没有历史的旧框框和  相似文献   

3.
南亚正在形成一个战略罗盘?还是次大陆上仅仅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偶然事件?自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从中国访问归来,以及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结束美国之行以来,该地区的战略思想家们就开始思考似乎反向外交的重要意义。3年多来,印度一直努力增进与美国的关系。2003年3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南亚之行中,在印度访问5天,而在巴基斯坦仅逗留了5个小时。那时,许多人都认为印美之间已建立起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好象在过去几十年间,印美关系中从未出现过不和谐,经济与安全政治合作也得到加强。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持续了一段时间,新德里方面才注意到,华盛顿并非想跟印度携手对付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相反,华盛顿将希望寄托在巴基斯坦当权者穆沙拉夫身上,还派特种部队支持他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残余势力。  相似文献   

4.
互信是两国战略合作的基础近年来中印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两国关系越来越趋于成熟、务实、稳定和机制化.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期间,与印度总理宣布两国建立面向地区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亚洲的两个巨人邻居之间如此定位双边关系是两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现实主义的理性选择,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也符合亚洲各国的根本利益,是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2007年9月4日凌晨,以印美为主导的"马拉巴尔-2007"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印度东部孟加拉湾水域正式拉开序幕。伴随着此次演习的闪亮登场,国际军事观察家普遍分析认为,这是美印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1-4日,首轮美国一印度战略对话在华盛顿举行,美方对这次印美战略对话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由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共同主持此次对话。时隔一个多月,7月19日,美国-巴基斯坦第二轮战略对话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对话务实具体,成果丰硕。两次由美国主导的战略对话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再次引发了美国对南亚地区战略意图的种种猜测。  相似文献   

7.
法律规范与政治权衡的较量——2005年德国政治危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德国发生严重政治危机。施罗德总理为了获得选民对自己领导实施的改革政策的支持,援引“基本法”第68条规定,向联邦议院提出旨在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的信任案,未获通过。德国联邦总统克勒根据总理建议,宣布解散议会和重新大选。两名议员向联邦宪法法院提起诉讼,指责施罗德总理人为操纵信任案不获通过,是蓄意滥用宪法规定,克勒总统同意解散议会是违反宪法。这场危机反映出德国宪法规范与政治权衡之间的矛盾,是为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雷墨 《南风窗》2013,(12):26-29
李克强总理出访亚欧四国,体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外交的布局,在突出经贸议题的同时,政府尤为重视对外经贸合作与国内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5月19日至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访问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作为出任总理后首次出访,李克强的亚欧四国行,在选择对象和所谈内容上,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  相似文献   

9.
黄蕊 《当代世界》2013,(12):73-74
一、印巴总理谋共识,望共管克什米尔 10月29日,印度总理辛格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会晤,这是谢里夫2013年6月再次就任巴基斯坦总理后,印巴两国总理的首次会晤。双方在会上同意共同管控克什米尔地区,表示希望改善两国关系。此次对话得到了巴基斯坦舆论的支持,巴基斯坦渴望和平,渴望与包括印度在内的所有邻国保持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次,从北京先后飞来两架飞机。陈老总下机后,就匆匆去看了交际处、小岛、山庄旅舍第二天,周总理又去看了这几个地方后说,陈老总一定喜欢山庄。原来,周总理和陈老总是在选同印尼外长苏班德里约会谈的地方。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整整谈了一个通宵。送走了客人,总理和陈老总才到双溪休息。本来,接待人员安排总理住下边。陈老总住上边,去到那里,周总理却自行安排起来.对陈老总说,你胖一点住这里,我到上边去。趁总理休息,林西请总理给山庄写副对联,总理说:“你们找陈老总,他内行。“好,总理说的,我一定写,不过.我得想一、两天。”陈老总真的想好了一对:  相似文献   

11.
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拥有11.5亿人口和数千个政党。问及印度任何一个政党负责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方必然回答:选举。若问:最重要的选举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人民院大选。印度人民院相当于议会下院,是国家主要立法机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调控联邦政府收支、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相似文献   

1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提升父母教育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由于父母失职或教育不当,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厌学、逃学、沉迷刚络、离家出走、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造成父母教育素质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自身学习不足、家庭教育指导执行不力、社会舆论引导偏颇。应当把父母教育素质提升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着力强化依法履行父母职责、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理念;引导家长自我教育,着力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将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结构视野下的新型毒品使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作为娱乐场所药物,它的使用体现年轻化、大众流行与集体狂欢的娱乐特点。吸毒是个体在制度压力下的不恰当选择,与无业空虚、职业需要、社会交往、逃避现实等需求有关;应该通过促进就业、认清危害与树立健康的娱乐交往方式等治理办法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数百万“网瘾少年”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8月2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关于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那就是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药家鑫案的死刑适用符合我国刑法第48条所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的死刑适用标准。成立激情杀人的关键要件在于被害人的严重过错,不能随意扩大激情杀人的内涵。同时,存在自首情节并不意味着必然获得从轻处罚,少杀慎杀的死刑控制政策并不排除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构成一部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的历史。把科学化要求植入党的建设,事关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中国化、事关党的建设的与时俱进、事关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事关党的建设思想向实践的转化,意义十分重大。党的百年建设实践在科学化轨道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随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旺盛。坚持科学化的建设逻辑,驱动着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科学化发展积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新长征路上砥砺奋进的巨大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实现法治目标的三大基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目标的实现,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在观念意识方面,包括公民要具备"善法"与"恶法"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覆盖于全社会的法的统治意识和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全社会权利文化的形成;在制度设计方面,包括权力的控制与制衡,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权利义务一致性基础上的平等、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系统的健全与协调;在技术操作方而,包括法治的统一,法律的效力,司法的中立和独立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的解析,尽管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中的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是由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完成,但由于本罪侵犯的犯罪客体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管理秩序,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也被限定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本罪的犯罪主体不可能构成间接正犯。同时本罪的犯罪性质也决定了一旦“组织”行为中的暴力胁迫等行为超过一定限度、造成了未成年人不应有的伤害或死亡结果,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理,而不能依照转化犯、包容犯等来处理。  相似文献   

19.
少年审判中的刑事和解制度,是针对承认基本犯罪事实、愿意补偿损害、修复被破坏社会关系即主观恶性较小的未成年被告人提供的一种恢复性司法制度,适用该制度的两大前提之一是对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的判断。本文在总结审判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的“望、闻、切、问”四诊法,并以此判断机制为核心,构建了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考量系统,即主观恶性的判断机制、主观恶性判断效度的验证机制、主观恶性判断的监督机制和主观恶性判断的保障机制,以期能够提高主观恶性判断的效度,充分发挥刑事和解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山东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为切实掌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笔者通过调查山东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女子监狱、少教所等有关机关和单位,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组织了对在押1600余名未成年犯的大型问卷调查活动,对2001年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专门调查,现将有关调研结果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