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个中国”内涵与两岸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当前两岸关系僵局无法打破,两会商谈机制无法启动,障碍就在于台湾当局拒绝承认和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更具体说则是拒绝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至于如何来表述“九二共识”,中国大陆方面的认知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其出处见于“海基会”的来函;而台湾方面则是执政的民进党不承认有“九二共识”,只承认有“九二精神”或“九二成  相似文献   

2.
刘国奋 《台湾研究》2012,(6):4-8,30
1992年,两岸两会几经协商讨论和函件来往最终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形成2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两岸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走得顺畅,反之两岸关系就会波折不断,甚至引发危机。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进人到和平发展新阶段,四年多来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交往使得两岸民众共享其利,这与两岸有着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分不开的。两岸关系已进入到深水区,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无疑需要我们去重视“九二共识”、发展“九二共识”,让两岸关系更加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台湾民进党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政党,研究探讨这三党与“九二共识”的关系,对于我们缩小一些两岸关系中的矛盾分歧、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中国统一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3)
正去年11月习马会时习近平主席的发言,强调要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将"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喻之为"定海神针",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1月16日下午4时结束。当晚出炉的计票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得票689万4744张,得票率为56.1%。另两组候选人中,中国国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以来,两岸之间以此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与合作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2015年11月习近平与马英九的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两岸政治互动提升到新的高度。“九二共识”在两岸两会最高负责人会晤与机制性事务性协商、在两岸事务对口主管部门“政策性对话”与机制性互访、在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中,都发挥了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九二共识”的政治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两岸两会交往谈判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政策性对话”的共同政治基础与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的共同政治基础,现在与未来,“九二共识”也必将在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发挥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大陆政策主张以连战、马英九的政策主张为基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接受“九二共识”,但强调坚持“一中各表”;主张通过两岸“合作”以“维持现状”、捍卫“中华民国”;忌谈“两岸统一”,反对“台独”,也反对“一国两制”。近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的大陆政策主张发生偏移,主要表现有:强调两岸交流要“求同尊异”;扭曲“九二共识”,出现向“绿营”靠拢的苗头;从宣称两岸“合作”到宣扬“2D战略”,“反共”和“以武拒统”意味浓厚;企图突破“胡连会”“五项愿景”以谋求拓展台湾的“国际发展空间”,“挟洋拒统”;宣称“亲美友日和陆”,对台美关系的重视远远超过两岸关系。这些偏移,伤害了国共关系、两岸关系,朱立伦必须停止“偏移”“下滑”行为,带领国民党回到正轨。  相似文献   

6.
刘红 《台湾研究》2002,(1):9-15
一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和各种交流继续蓬勃发展,庞大的大陆市场为台商带来无数商机;两岸政治复谈没有实现,政治僵局依然如故。对于正在向前发展的两岸经贸和各种交流,祖国大陆态度明确,政策到位,措施积极;台湾当局开始松绑“戒急用忍”政策,改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方式,继续限制两岸经贸和交流的进行。对于政治僵局和政治复谈,两岸针锋相对,在坚持还是拒绝一个中国原则、接受还是否认“九二共识”问题上,缺乏交集点,民进党当局政治上“独”、经贸上“卡”、“外交”上“斗”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因此之下,由2000年度延续下来的“经贸热、政治冷和民间热、官方冷的两极局面”继续存在,给两岸关系带来高度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东阳 《南风窗》2011,(3):30-32
大陆与民进党的沟通对话,多年来持续进行,只要民进党调整自我封闭的观念,大陆与民进党沟通对话不存在障碍。"民进党人或者绿营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多数关心两岸局势的大陆民众会冠之以"台独分子"的称号,这让曾经在台执政8年、如今又是岛内最大反对党的民进党在人们眼里显得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8.
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主要包括三个分论述,即“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和“宪法各表”。谢长廷的“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和“宪法各表”分别与国民党的“宪法一中”、“九二共识”和“一中各表”存有很大的差异。这三个分论述提出的主要面向和所要解决问题各有侧重。对于大陆方面而言,如何看待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其实在更深层次意义上是如何看待“中华民国”及其“宪法”问题。研究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有助于我们对其采取恰当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新闻盘点     
《工会博览》2005,(10):8-9
胡锦涛和连战举行会谈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01,(4):6-11,36
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两岸关系在是否坚持一个中国、承认“九二共识”上陷入对峙的态势。祖国大陆的态度是坚决的,不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大陆与台湾当局、民进党势无沟通协商之可能。而台湾当局除了进行文字游戏之外,迄今为止,也不曾改变其立场。如此则两岸关系的危机依然在加深,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依然在强化。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呈现出和平发展新局面。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互信,循着"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发展路径,两岸通过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协商谈判,签署了16项协议,达成了1项共识,可以说在短短4年时间里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三通"的实现和《两岸经  相似文献   

12.
国是     
《南风窗》2012,(1):23-24
高层HIGH LEVEL贾庆林:"九二共识"是一个客观事实201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他强调。"九二共识"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且是一个对两岸关系发展不断发挥重大积极作用的事实。否定"九二共识",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展开各项会谈及交流交往活动,尤其是通过三次“陈江会谈”,两岸达成9项协议1项共识,使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看好。过去一年多来,两岸通过国共交流平台、两会协商,以及两岸经贸文化、产业合作、民间交流等多种渠道,交流交往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并大踏步推进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同时,两岸关系发展也潜藏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1991年以来,国民党的两岸论述逐渐异化,呈现出一条从“清晰一中”到“模糊一中”再到“偏离一中”的蜕变曲线。与之呼应,国民党对“九二共识”的解读与其历史原义渐行渐远,对“一国两制”的拒斥也日趋激烈。目前,国民党已陷入败选、政策检讨与论述“去一中化”的恶性循环,呼吁搁置甚至抛弃“九二共识”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主要由岛内外双重政治张力所决定——中美博弈带来的外部张力使得国民党“亲美和陆”的传统“骑墙路线”难以为继,岛内民意加速“绿化”与政党政策连续性之间的内部张力则严重挤压着国民党的话语空间。未来国民党的两岸论述很可能继续出现保守、摇摆甚至倒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潘飞 《台湾研究》2014,(3):62-69
2008年民进党下台以来,持续透过访美、恢复驻美代表处、在两岸政策和对美政策上积极迎合美国等做法,修补与美国的互信关系,为其重返执政创造条件。民进党对美示好的做好虽得到美方善意回应,但因民进党拒绝放弃“台独”立场,无法提出令美放心的两岸政策新主张,因此双方互信提升程度有限,美始终对民进党重新执政充满疑虑。因受美国对台战略考虑、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复杂性等因素制约,未来双方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台独困境”日益凸显。民进党两岸政策究竟会否再次转型,若转型又会在何时转、朝哪个方向转、程度与策略如何,这些关键问题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受党内外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党内权力纷争激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民进党仍将推行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调的“温和台独”路线,不可能实现以放弃“台独”路线为标志的两岸政策再转型。  相似文献   

18.
林劲 《台湾研究》2016,(4):10-22
2008年蔡英文首次就任民进党主席到2014年5月第三次担任党主席,以至成为2016年"总统"候选人并且当选,直到就职,其两岸政策主张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以2014年5月为界线分成两个时期,梳理及论述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主张及其变化,揭示具体的背景和原因,并且对其"5.20"就职演说的两岸政策部分作一初步分析,借以作为考察其主政之后两岸政策走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月9日,民进党历经半年多、9次“对中政策扩大会议”讨论形成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这是该党现阶段两岸政策调整的集中体现。民进党虽然主张开放面对大陆,但仍抱持“台独”立场,对两岸交流“阻挠多开放少、防范多善意少、对抗多合作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民进党自身结构性问题、美国对台两手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下,民进党两岸政策仍会继续调整,较可能的方向是走一条既不同于陈水扁也不同于马英九的“务实台独”之路。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在因果上并非导致一个政党转变其政策,但它至少是构成政党政策的一部分。若不了解政策背后的意识形态,便难掌握一个政党政策的全貌,亦难以了解到政党政策转变的动力与宿命。是此,意识形态在其政策体系中作用和影响值得关注。民进党依其意识形态不仅有别于岛内其他政党,并落实在其政策上,以寻求选民的认同支持。但其政策在现实中遭遇了矛盾,为了胜选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调整其政党意识形态主轴是必然的理性选择。从广义上讲,民进党政策的体系,它应包括所有的政策,是由民进党针对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所组成的体系。由于涉及的问题太多,要从这一角度研究民进党政策体系是相当困难的。但在这些众多的问题中,有一些关键性的或基本的问题,特别是其执政以来的与其意识形态密切关联的两岸政策,它们对民进党的发展与作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去研究民进党政策,或可称为狭义的民进党政策体系。所要探讨的就是民进党政策体系中所蕴涵的意识形态因素、相互的逻辑衍生关系及民进党政策调整与意识形态论述转型的互动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