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列宁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开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领袖的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初期的特点.继承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精髓,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长期执政的理论体系和规律,是当代共产党人长期而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王楠 《传承》2010,(33):10-11
十月革命胜利后,针对新的形势,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执政党的领导是总的领导,发展党内民主集中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制度和监督制度,执政党要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执政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列宁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意义是执政党要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执政党必须重视发展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改进工作作风方面不但态度坚决,而且敢动真格,党风建设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加强执政党作风建设,从严治党,成为当前学界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列宁执政党作风建设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特征,对我国执政党作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我党加强作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提供指南,为我党作风建设的现实路径提供有益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执政党建设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正帅 《前沿》2005,(10):211-214
当代西方执政党的运作,有其独特的条件和基础,如多党竞争、成熟的市场经济、长期形成的法治文化等,理论与实践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照搬照抄。但是,在政党政治条件下,不同的政党有着不可否认的共性,通过对不同类型执政党的运作进行研究比较,能帮助我们深化对执政党建设和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我党的建设也不无警示、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列宁看来,由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文化力量严重不足,旧制度遗留下来的旧习惯、旧风气的消极影响仍然存在,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面临严重挑战,这些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加强学习,以应对执政的考验。列宁提出党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汲取资产阶级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管理国家的本领。列宁还对如何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强调,共产党人要把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灌输是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要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列宁这些有益的探索为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朱巧香 《理论月刊》2002,4(6):18-20
列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了一条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即在用革命手段取得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的基础上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水平的道路。列宁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社会整体发展模式对于我们正确贯彻党的“三个代表”思想,全面推进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论上,列宁多次强调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认为执政党只有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才能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和性质;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对国家的管理;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实践上,列宁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使执政党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措施,包括制定代表人民利益的政策,反对官僚主义,反对领导干部搞特殊化,搞好信访工作和领导干部下基层走近、了解群众等.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执政党。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这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结合俄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执政党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学习和探索列宁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列宁十分重视加强执政党的理论建设。他批评了各种否定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潮,特别是批评了在国家与革命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批评了党内"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革命空谈",批评了"社会主义失败论"。他主张理论创新,在革命的途径、红军的建设、国家资本主义等问题上进行理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提倡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些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政治灵魂。列宁开创了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原则的理论先河、奠定了党性原则的理论基础,他首次系统而全面地阐释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政治保障,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根本方向。鲜明的阶级立场、彻底的革命态度、严明的纪律要求、严密的组织保障、纯洁的政治品质是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原则的突出特征,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保持自身独立性和独特性的政治觉悟和革命勇气。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性建设,坚持和发展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使然,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见顺 《理论月刊》2002,1(7):72-73
江泽民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深刻总结我们党八十年来的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我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对党建工作目标做出了新概括,对思想建党理论做出了新发展,找到了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思路,对执政党建设理论有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2.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思想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从十四大到十四届四中全会;从十四届四中全会到十五大;十五大以后。这四个阶段前后相继,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的思想逐渐成熟、丰满。  相似文献   

13.
刘小丰 《岭南学刊》2008,1(1):29-33
执政伦理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导向、规范和终极关怀的作用。执政伦理建设是政治伦理化的逻辑必然。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事关党的执政,事关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执政伦理的基本要求,加强执政党主体的道德建设是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党的第十六届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大报告和这次大会所修改并通过的党章,是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行动指南。两个文献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把“三个代表”作为党应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思想路线上增添“与时俱进”的新概念,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理论武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有利于把联系政治路线建设党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四大要求和六大措施的规定,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部署具体化。理论上的新突破,必将促进党的建设开辟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用党的执政理念统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具有明显的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深刻认识党的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符合绝大多数民众根本利益的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政治合法性的最坚固的基础。苏共被抛弃与独联体一些执政党在“颜色革命”中下台的教训应引以为戒。准确掌握党的执政理念应成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深刻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能够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相得益彰、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动中,在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形成的执政道德意识、执政道德活动和执政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用善与恶、公正与偏私等标准评价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和党纪党法来调节的。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是先进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是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统一,是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是政治性与道德性的统一,是导向性和示范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的本质是通过与一般道德、执政党建设、依法执政等的比较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新都区坚持从抓基层民主建设入手,以扩大党内民主为突破口,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大力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进行了大胆的制度创新,在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探索,全面推行了公推直选、民主测评、强化全委会职能、实行党务公开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走出了一条"扩大党内民主、推动基层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的基层民主建设新路子,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待于今后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薛安泰 《岭南学刊》2005,2(3):14-16
理论思维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党的理论思维能力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三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