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征收依据、征收补偿、征收程序、征收纠纷的解决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根源在于我国相关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欠缺和不完善,解决的法律对策在于提高土地征收立法位阶,明确公共利益事项,改革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加强对土地征收权的约束,扩大司法救济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财产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同时也是其他权利行使的基础。我国《宪法》和《物权法》已经在私有财产的保护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是,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使其必然在公用征收的一系列问题上存在内在的结构性缺陷,因而亟须对公用征收进行具体立法,在宪法基础上构建具体的公用征收制度,为保护公民自身合法利益,规范政府公用征收的权力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补偿程序存在诸多的弊端,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文章通过正当法律程序这一理论来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程序规范的缺失,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是《物权法》土地征收中一项重要制度。但《物权法》仅仅规定公共利益为征收的依据,并没有规定其内涵外延界定标准,这使得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判断主体、判断标准十分模糊。公共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有必要通过意识形态的方法和政治上的手段使其正当化。我们只有通过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的双重完善,才能使《物权法》中的“公共利益”不是一纸空文,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公共利益的诠释,完善征收制度,发挥公共利益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的颁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民法典》的立法进程,整合《婚姻法》与《收养法》,并回归《民法典》是立法的明显趋势。在制定《民法典》的大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收养法》,即放宽收养条件,完善收养程序,增设收养撤销制度,细化权利救济措施,加大对违反《收养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有关公益征收的立法中,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补偿的原则和具体标准以及程序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我国应建立完善的公益征收制度,根据公共利益的特点对其进行界定,并针对现行补偿制度的缺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补偿原则、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74条的规定,为小区车库、车位归属与利用有关纠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同时该规定也存在一定缺陷。本文从国外立法以及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规定与论述出发,阐释了我国《物权法》74条规定的进步与缺陷,进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物权法的相关制度,包括相邻关系、征收征用制度、地役权制度等不足以支撑架空线建设合法、经济、效率的取得所需要的土地以及地上空间。参考法国的"行政地役权"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的"公用地役权"制度等对于因公共利益而设立的地役权予以单独立法的规定,结合我国理论与实践中对于"公共地役权"制度的运用,应当在探讨"公共地役权"制度与现行的地役权制度的区别,分析公共利益和公共地役权供役地人的权利平衡问题的基础上,在《物权法》中加入公共地役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收制度适用正当法律程序,可以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限制土地征收权的滥用,增加土地征收程序的透明度和公平性,避免暗箱操作和肆意妄为等现象的出现,以保证被征收者的权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征收土地作为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情形屡见不鲜;但是,目前的土地征收程序尚存在不少缺陷,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本文以2010年6月9日发生在我国台湾地区大埔农地征收事件为思考,探讨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土地征收程序所存在的缺陷,并期以正当法律程序来建构我国公平合理的土地征收程序,以实现各方利益平衡,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的规定非常狭窄和笼统,概括来说,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它未涉及间接损失的补偿、没有时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补偿、没有全面补偿失地农民的社保权益损害,应从以上三个角度来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