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但几年来,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问题上,有一些现象在困扰着我们:有的企业并不重视做思想政治工作,但却用钱刺激起了职工一时的积极性;有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少做,但由于种种原因,职工的积极性却并不很高;三资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的职工都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这些现象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怎样看待职工的积极性?我们需要调动什么样的积极性?职工积极性与职工的社会主义觉悟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2.
武钢是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现有职工14万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针对武钢的特点,我们在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上做了些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说要善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话很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有的同志说:“要关心职工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解  相似文献   

4.
记者: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企业改革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活力。实现这个目的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二是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回顾这几年企业改革的实践,你认为这个精神贯彻落实的情况怎样?常木昌 (总工会组织部副部长):目前企业改革普遍存在一个倾向,比较重视解决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和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不够注意或忽视了解决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据全总有关部门对工业企业21万职工的抽查,职工认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积极性的占12.2%,认为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积极性的占78.8%。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我认为,除了不正之风、物价上涨等因素外,主要是企业内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关系没有理顺,职工主人翁地位没有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前,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有关资料测算,在国营企业职工群众中,劳动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的不足1/3;职工有效工时利用率平均只有50%左右;91年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的约占1/3,亏损额达310亿元。似此,国家经济的有效增长从何谈起?  相似文献   

6.
《瞭望》1988,(45)
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秉权就重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问题。 记者:“不能忽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这样提出问题,在当前有何重要意义? 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改革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特别是依靠工人阶级的奋起。我国职工是改革的主人,企业效益的提高,经济环境的治理,经济秩序的整顿,社会安定局面的维护,都是改革全面深化不可少的条件,这些都有赖于全国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 强调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调动职工积极性,不仅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而且是社会主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长远任务。企业同志都懂得职工积极性的重要,十分注意激发和保护职工的积极性。但一些企业管理者由于对职工积极性的内涵不十分清楚,往往只看到职工表面的积极性,在调动积极性的方法上看重物质刺激;结果,使得职工的积极性就难以稳定和持久。明确职工积极性的内涵,弄清它包括的基本内容,对于更有效地调动职工积极性,落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感到职工的积极性应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的积极性,首  相似文献   

8.
航空工业总公司航空材料研究院李松:我们每天都在说调动职工积极性,那么什么叫积极性?我认为,积极性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如需要、意志、情感、认识、兴趣等等。这些因素构成了激励结构系统。其中,需要是积极性的基础,情感是积极性的直接动力,意志和理性认识是积极性的维持系统,动机是导致行为的出发点,是积极性的外在表现。基于这种分析,我认为通过激励手段调动职工积极性,主要是两个环节。一是针对人的最强需要。如下岗职工,安全是第一需要;如某人被轻视,尊重是第一需要。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强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  相似文献   

9.
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对广大职工坚持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为职工普遍建立了荣誉档案,专门记载职工在学习、工作和各项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从而增强了职工的光荣感和责任心,在全厂形成了人人做好事,个个争先进的良好风气。这个厂的党组织通过对职工思想的调查,看到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如何珍惜职工的荣誉感,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他们创造了一种对职工进行正面教育的好形式。在厂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党总支、党支部普遍开展了为职工建立荣誉档案的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里,职工是作用于技术、设备,管理诸方面的首要因素。用什么来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途径是很多的,但对一个企业来说,最大限度地协调职工与企业、企业领导者的感情,致使迭加凝集,产生一种新的动力,是最重要、最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最近江苏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就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要做好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工作,不能只限于一般号召和要求,而要切实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职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调动、发挥好职工的积极性?大冶钢厂热处理分厂工会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热处理分厂在厂长夏雨树的倡导和工会的组织配合下,请基层一线职工代表参加生产经营周末会,并形成一项制度。让职工代表充  相似文献   

13.
时下,从事企业工作的同志普遍感到,职工积极性不断“涨价”,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成本”越来越高。奖金制度实行之初,三几元钱就足以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现在,每月二三十元的奖金,人们也觉得“没劲儿”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成本”越来越高,给企业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困难。其一,职工的期望值高了。一般地说,人们的某种期望在实现后,心理  相似文献   

14.
我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四年来,在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的基础上,较好地发挥了党委的参谋助手作用。我们的体会是: 坚持调查研究,注重研究的针对性第一,注意从企业各项生产指标的变化中体察职工的情绪,发现倾向性的思想问题,向党委提出建议。去年,我厂接受了年产自行车三百一十五万辆,完成利润八千六百万元的任务。在这样繁重的任务面前,首季生产出现了下降趋势,二月份没有完成任务。初战受挫,威胁全年。职工为什么产生松劲情绪?如何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研究会带着党委交给的课题,深入车间调查研究,发现职工中存在两个“想不通”:一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最近在沙市召开了“关于企业职工社会主义积极性问题”研讨会。在会前,与会代表对三十二家企业一万余名职工进行了征询定量调查。抽样调查的材料表明,有百分之三十七点二一的职工能在企业现有条件下发挥积极性,但令人警醒的是,有百分之六十二点七九的职工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原因之一是干群关系不是水乳交融,部分领导层的同志缺乏民主意识,自身素质差,影响了正常的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是激励性。职工的积极性一经形成,便要给予激励,使职工从精神和物质的补偿中得到满足,不断产生新的动力,从而使职工的积极性得以长久地保持和稳定地发挥。二是层次性。由于职工的文化水平、思想觉悟、内在动因不同,职工的积极性具有不同的层次。基于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在工作中表  相似文献   

17.
赵新华  黄成 《学理论》2008,(23):65-66
现代企业中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性职工的积极性作为企业的经营要素,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职工是构成企业的第一个经营要素。企业中的职工参与企业经营,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仅  相似文献   

18.
当前,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已成为不少企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已成为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这两年,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领导干部把职工放在心上,从而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使企业出现上下一心,稳定发展的可喜局面。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至尊观念“一个掌握十分权力的企业领导人,只要他拿出十分之一的权力去谋取私利,这个企业的效益就近于或等于零。”这是我们从实践中悟出的一个道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领导干部做到廉洁奉公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突破口。我们曾对本厂60名职工(涉及厂级领导、中层干部、党员、班组长、技术人员、一线工人等层次)作过关于职工积极性现状的问卷调查,认为积极性高的只1人,认为一般的有32人,认为低的有27人。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当一部分职工心目中,过去那种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后,如何适应职工心理变化,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江西富奇汽车厂钣金冲压车间党支部,根据新形势的特点,通过疏导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强扭的爪不甜”过去,这个车间教育职工主要是占用生产时间,集中上大课。实行承包后,这个办法行不通了。于是,每逢学习,车间都不得不强行拉闸停电。结果,“强扭的爪不甜”,不但效果不好,职工还埋怨车间领导。对这一情况,党支部一班人进行了分析,发现这种杲板集中的教育方法很不适应改革后的新形势。首先,与定额工时不协调。职工  相似文献   

20.
来稿摘登     
改制不能冷了职工的心江苏省总工会宣教部闵坤斌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当部分的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很多人认为,改制以后由于企业资产中职工也有了自己的一份,他们的主人翁积极性会因此而空前高涨。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乐观。一些企业改制以后,职工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滑的趋势。某地的一项调查表明,认为改制后自己积极性有所提高的职工只有184%,和以前一样的占大多数,反而下降的占143%。究其原因,一是认识错位,职工“伤心”:一些企业经营者甚至个别地方政府部门主管领导片面认为,企业改制后职工就成了单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