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7月3日至6日,台湾青年企业家张謇精神研修活动在江苏南通举行,来自台湾岛内及大陆60多名青年台商,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实地探访城市风貌、参观当地企业、参加两岸青年企业家张謇文化交流会等,了解张謇生平事迹,体会张謇家国情怀、实干精神、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增强“两岸一家亲”的认同感,让张謇企业家精神在海峡两岸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徐惠民 《群众》2021,(1):10-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选择江苏,第一站来到南通,专门到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称赞他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在2019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张謇为爱国企业家典范。典范、楷模既是对先贤张謇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广大民营企业家寄予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3.
张謇作为近代中国传统向现代转型初期的过渡性、先驱性人物,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实践毅力,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给后人以有益的教育和启迪,特别是为当代民营企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关于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张謇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社会在变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儒商伦理的民间企业精神,前期以张謇为代表,后期以黄炎培为代表。严格说来,黄炎培不是一位企业家,尽管他也参与了现代企业的组织活动,并有少量的投资。黄炎培主要是一位教育家,但他在办教育的过程中,同民营企业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同时,张謇“言商仍向儒”的儒商精神,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黄炎培自己并没有提出什么儒商精神一类的概念和口号,但他在民营企业家中,与张謇一样,提倡的正是传统(也就是儒家)的伦理思想。黄炎培作为近代上海,其实也是近代中国民间事业的核心人物,他所提倡的…  相似文献   

5.
《群众》202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视察期间,参观南通博物苑时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民营企业家学习张謇,这既是对张謇这样的民族企业家地位作用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我们当代民营企业家的殷切期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我们认识到,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家要弘扬张謇精神,把国家放在心里,自觉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释放企业活力,做有情怀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一代儒商"张謇在创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艰难历程中所显现的胆略识见和人格力量的开掘,着力阐发了他在兴办和发展民营企业时一贯坚持的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指出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家应该从张謇的新儒商精神汲取有用的精神营养,努力做到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从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当代民营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7.
胡子昂  何建华 《群众》2023,(12):62-63
张謇,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江苏五才子”之一。张謇一生全心从事实业和教育活动,而重视培养人才、善于引进运用人才、尊重并聚留人才,是他发展事业、取得成就的关键。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他大力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提出了“立国由于人才”“无人才不可为国”的观点,进一步把人才问题提到了立国、治国的高度,是其强烈的爱国激情与对救国途径理性思考相结合的产物,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斌 《同舟共进》2022,(2):44-45+48-49
<正>张謇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为建设“新世界之雏形”作出了不少开创性建树。而作为一位生活于社会巨大转型时期的历史人物,他身上同样无可避免地烙下时代的印记。这在张謇的婚姻观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充满着新与旧、落后与进步、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观照张謇的婚姻情感生活,可以让我们更为立体地认识张謇,还原其有血有肉的一面。邂逅“桐花女史”张謇的情感生活可以追溯到他青少年读书时期。他的前半生,走过了30年漫长而痛苦的科举之路。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1)
正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这需要政策扎实落地,也需要开拓思路,全方位发力,稳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1,(10)
正风光一时的大生纱厂在1922年首次出现亏损,此后逐渐陷入衰微破败的境地。年迈的张謇寄望银行团派来的年轻经理推行"厂务改革",力挽狂澜,但他在生命的尽头已经看不到纱厂东山再起了。上回说到,大生纱厂开工后,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张謇盘算好了下一步棋——拓展实业,开办更多的工厂。  相似文献   

11.
电影《建党伟业》出现的第一个角色不是革命党,而是企业家张謇。这部演绎百年中国史的电影由一位企业家开头,令人生出许多感慨。1921年的中国,无数人曾经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思考天下大事,干预天下大事,为国家的未来做了大量努力,其中既包括知识分子,也包括企业家。  相似文献   

12.
张健、严金凤编著的《张謇创业基地探源》(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是一部崭新视角下的张謇研究之作。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张謇研究的新成果,而且启示我们如何使张謇研究不断开拓,不断深入,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张謇的经营特点是“土产土销”,即县域经济综合一体化,构建本地化内循环。为了完善本地化综合发展,需要营造好的经营环境,企业就一定会开展社会建设和体现“空间正义”的综合性开发。张謇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重构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的制度基础,而这种在地化的发展经验,也为今天我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提供了注脚。  相似文献   

14.
今年九月五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国的民族资本家荣德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举行了有二百人参加的隆重集会。这是继南通市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实业家张謇举办纪念活动之后,又一次对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的表彰。  相似文献   

15.
沈闻鸣 《群众》2007,(9):23-25,78
南通市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百年前,清末状元、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开近代风气之先,在南通进行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实践,在中国民族工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百  相似文献   

16.
<正>章开沅先生写的《张謇传》,我读过多次。首先是因为张謇这个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他的特殊性,要用一句话去概括的话,他就是一个过渡时代的一个伟大的过渡人物。其次是因为作者章开沅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是我们国内研究张謇的第一人,是张謇学的开创者;这本书带有历史学家的严谨性、厚重感,我们读他的书,读到的都是真材实料,不带任何的偏见,具有全面性。  相似文献   

17.
陈跃生 《群众》2012,(7):60-60
“文化”一词,源于《易经》,“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从诞生以来就以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发挥导向作用、凝集作用、教育作用和规范作用。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极其丰富的廉政文化底蕴。张謇,作为江海巨子,在兴办实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倡导传统勤俭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张謇的世界眼光是其人生转折和开拓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我们深刻认识其人生和事业的关键钥匙。张謇在回顾其心路历程时讲道:"鄙人自前清朝成进士后,默察世界之大势,谛观内政之状况,知时局不可与有为,即绝意仕途,愿为社会稍效微力。又深信非振兴实业,不足以利用厚生而正民德。"他在清政府闭关自守、民众墨守成规的时局中感到毫无自强希望,遂退出仕途,跳出旧的格局,开辟新路。张謇高举"实业救国,教育救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06,(12)
南通南依长江,东临黄海,与上海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80万人。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闻名全国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文博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平安之乡。清末状元、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承接历史传统,兼容西洋风尚,以南通城区为主体,开创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风格,南通因此也被两院院士、规划大师吴良镛先生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近年来,着眼于争当江苏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遵循“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  相似文献   

20.
吴钩 《创造》2019,(5):83-83
胡雪岩、盛宣怀与张謇这三个晚清商人,生活的时代大体相当,但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商业理念又大异其趣,恰恰代表了不同的商人境界。张謇是甲午年恩科考试的状元,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等官场大佬都与他有交情。但张謇却选择"下海"办实业。张謇比胡雪岩、盛宣怀更有独立诉求。他是最早提出设立商会的倡议者之一,因为他认为官应还权于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