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和不断增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各级政府在政策上引导其形成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对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各级政府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欧盟区域政策的制度基础与中国区域政策未来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可云 《湖湘论坛》2010,23(3):59-65
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于其制定与实施了比较规范、完善的区域政策,较好地处理了内部成员国之间与区域之间存在的差距。从区域管理机构设置、区域政策作用对象以及区域政策基金工具三个方面分析欧盟东扩前的区域政策经验,对照欧盟经验分析中国区域政策的主要缺陷,就会发现,要完善中国区域政策,关键是要完善中国的区域管理制度基础,主要包括处理好"谁管"与"管谁"两个基本制度问题,并完善区域政策基金工具及政策实施与评价程序。  相似文献   

3.
群策平 《群众》2018,(14):1-1
现代产业体系,是由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高附加值、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组成,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姚敏 《中国发展》2011,14(4):70-74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伴随区域政策涮整而不断演进的。从建国后的平衡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以及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大体分为五个阶段。该文系统回顾了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以及相应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以期丰富和完善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可云  康光荣 《求索》2012,(7):69-70,220
本文在讨论区域政策评价的内涵与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的区域政策评价的古典福利方法,归纳出了五个方面的区域政策评价难点。文章认为,完善区域政策评价是完善中国区域政策的重要环节,应该通过解决五个方面的难点改革区域管理。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区域问题的多元化特征给区域政策的制定带来一定难度,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经济研究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也使得区域政策制定缺乏有效的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经济地理学,其基本假设更符合现实,关键论点也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对区域政策分析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理论模型的深入拓展,新经济地理学领域也涌现出一大批区域政策研究成果。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从区域收入政策与区域支出政策两方面来回顾和梳理国外学者的相关文献,探究区域政策在内生非均衡力作用下的实施效果,以期为我国区域政策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美国学者迈克尔·玻特在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的,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以及互补性,即产业集群内部的互作机制,这种机制既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又有利于互动式学习和技术扩散,比垂直一体化大型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20世纪20年代以来英国区域政策的变化轨迹可知,人口和产业的双重再集聚是贯穿后工业化时期英国区域政策的主线;而区域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演化,就是区域政策变化的基本依据。借鉴英国区域政策调整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分析广东现行区域政策失效原因,调整广东区域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朱尊尊  张建平 《求索》2011,(2):26-28
跨境地区间产业合作的筹划和构建需要以市场供求机制为基础,动力来源是产业生命周期存续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投入产出关联的循环强化,但作为一种政策机制,地区间产业合作同时有赖于产业政策的正向激励,需要宏微观政策与之相配套,方能发挥出更强大的效应。本文以吉林省和日本关西地区为例,考察了双方开展区域产业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和相关政策支持。研究表明,吉林省与日本关西地区产业合作具有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和政策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产业链式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产业链全球配置成为一种基本趋势时,产业链式发展就成为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式。本文以产业链的区域性分析为基础,指出了产业链式发展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意义,提出了区域经济以产业链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转移作为国际产业转移在一国国内的延伸,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常态现象。我国在长期的区域产业转移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区域产业转移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立足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区域产业转移模式设计必须适应"区域地位平等、产业要素互补、政府市场分工明确、产业园区健全、产业发展可持续"的理念原则,同时要选择实施创新、后发优势、选优、结构优化、共赢等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产业转移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目标产业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甚至丧失。本文从发展中国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 :发展中国家可以选择重合产业作为目标产业进行扶持和保护 ,重新获得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高煜  高鹏 《求索》2012,(1):20-22
我国东部地区外向型产业发展模式对中西部地区造成了显著的产业挤出效应和外贸抑制效应。因此,构建国内价值链就成为联系中国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微观机制。国内价值链构建的模式选择应当在驱动类型、治理类型、与全球价值链关联、构建主体、分工类型等方面,选择适当的模式。同时注重从培育本土主导企业国内价值链构建能力,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交易成本,大力发展现代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国内价值链顺利构建。  相似文献   

14.
郝宁 《求索》2010,(7):173-174,192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作为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招生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本文总结了美国自主招生政策的自主性、民间性、双向选择性和综合性特征及启示,认为完善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应从建立多元化的招生考试制度、扩大自主招生试点范围、建立专业的考试服务机构、加强自主招生配套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部崛起战略是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放后国家实施的第三个重大区域战略,如何评价其实施效果是关系到下一步国家政策调整的关键。该文构建了一个包括解释变量、虚拟变量和控制变量组成的实证分析模型,对政策是否影响经济增长及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中部经济增长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施统一的金融政策没有考虑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这种金融政策在推动东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延缓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统一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要实施差别的区域金融政策,并与其它相关政策相协调,才能更好的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的比较利益偏低是工业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 ,从比较利益的角度考察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发展政策是一个新角度。本文在从产业比较利益角度考察农业发展政策目标选择、农产品价格政策和农业投入政策的基础上 ,探讨了这些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艳  赵玲玲 《岭南学刊》2012,(6):117-121
建设和培育珠三角产业转移方与承接方产业协作体系,是推动广东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推进广东区域产业协作体系的建设,有必要从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外部环境等四方面分析广东发展区域产业协作体系的基础、动力、条件与载体。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得到了理论界的青睐,它们之间的关联机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刚  林兰 《中国发展》2009,9(1):69-75
该文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影响因子和条件评价,并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