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也是较早通过调查研究觉察到运动中出现问题并努力加以纠正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问题后,毛泽东多次召开会议纠“左”。面对一些地方刮起的“穷过渡”风,他强调要弄清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礼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强调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之际,毛泽东提出要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并亲自发起了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讨论。讨论围绕着按劳分配与资产阶级法权的关系、资产阶级法权残余的性质及表现等问题展开。随着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逐渐发觉和纠正,讨论没有深入开展下去。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是毛泽东追求其理想社会的一种方式,对此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科学发展观反思“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首先就要反思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角度看.它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左”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为什么能很快发动起来.群众的积极性又那么高?从社会思潮的角度说.  相似文献   

4.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高潮。而在农村,一场以“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为显著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亦风起云涌。对此,农民意见很大。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调查,也觉察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在郑州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第二次郑州会议),专门研究讨论人民公社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必须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平二调三收款”等“平均主义倾向和过分集中倾向”,实行权力下放,三级管理,三级核算,队为基础。这些措施有利于纠正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5.
1958年夏,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少地方提出了违反哲学常识的口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了。当时.武汉大学学生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时也发现了这个口号标语。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得知后,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是不科学的。9月.毛泽东在“大跃进”中视察大江南北到达武汉,李达见到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6,(7):56-56
石仲泉在6月12日的《解放日报》上撰文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并不等于对中国的真实实际能有正确的认识。建国后党犯的错误,无论在经济生活方面还是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都是因为党的决策严重不符合那时中国的真实实际。“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的错误是如此,反右派斗争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直至“文化大革命”所犯的错误,莫不如此。正如毛泽东对调查研究的认识一样,开始是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随后补充道:  相似文献   

7.
李捷 《党史文汇》2013,(11):63-64
自毛泽东逝世后,“非毛化”思潮时有泛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意把毛泽东在探索过程中犯的错误说成是“罪恶”。例如.把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决策错误所造成的严重困难,甚至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描述成“草菅人命”的故意所为。二是用西方的“权力斗争说”来歪曲党的历史,把延安整风、高饶事件,乃至庐山会议错批彭德怀、“文化大革命”造成刘少奇冤案等等,  相似文献   

8.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特殊化风和生产瞎指挥风盛行,造成国民经济的困难。1960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尤其是农村出现了大面积饥荒。为此,1960年底至1961年初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下决心解决农村“五风”问题。  相似文献   

9.
1958年下半年起,自古以来一直是各家各户分散做饭的中国农民,忽然全都拥至新开办的公共食堂就餐.至是年底,作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生事物的公共食堂,全国达到了345万个,在公共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5亿中国农民吃起了名副其实的大锅饭,为这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么,这年的农村公共食堂是如何兴起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跃进”运动向全闷蔓延,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开始凸显和泛滥。毛泽东始终是“大跃进”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但他又是巾央领导集体中较快觉察到这些错误的领导人。发现一系列尖锐问题后.从1958年11月到1959年7月,毛泽东率领全党着手纠正这些错误,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1960年前后中国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摆脱国民经济的困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1961年春夏,从中央到地方组织了大量的调查组开展农村调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身体力行,深入农村了解情况,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孙学文 《党建文汇》2002,(14):20-20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随后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俗称“三面红旗”。本文对“三面红旗”的由来提供以下史料。  相似文献   

13.
吴光祥 《世纪风采》2009,(12):12-17
1959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年份,它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又是国内热火朝天地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关键之年,倍受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14.
罗雄 《学习导报》2010,(2):30-31
上世纪60年代初,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全党同志“搞调查研究,把小事撇开,用一部分时间,带几个助手,去调查研究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在百忙之中回到了家乡湖南,主要是到农村就人民公社的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粮食问题:七千人大会上的重要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党史博览》2007,(12):13-16,27
1962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图为大会主席台,前排从左至右,依次为朱德、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陈云、邓小平。七千人大会是“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大会。这次大会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有限地纠正了一些“左”倾错误,是开得较为成功的一次大会。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安徽省农村公共食堂的发展过程是全国农村公共食堂发展过程的缩影。本文通过对“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安徽省农村公共食堂兴废虏史的详细考察和梳理,从中管窥全国农村公共食堂的总体概貌和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7.
罗雄 《新湘评论》2010,(2):30-31
上世纪60年代初,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全党同志“搞调查研究,把小事撇开,用一部分时间,带几个助手,去调查研究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在百忙之中回到了家乡湖南,主要是到农村就人民公社的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59年7月14日下午,毛泽东收到了彭德怀写的要求认真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验教训的一封长信,此信在庐山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7月16日,毛泽东在彭德怀的信上加上标题《彭德怀同志意见书》,并批示:“印发各同志参考。”田家英时任中央办公厅政治秘书室主任并负责中央会务工作,他在信件发到与会人士之前就看到了这封信。他素来敬重彭德怀。当他读了彭德怀的  相似文献   

19.
郑谦 《北京党史》2008,(4):32-33
今年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0周年,为深入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共同召开“用科学发展观反思‘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座谈会,现将与会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20.
龚格格 《学习导报》2013,(17):60-61
由于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经验不足,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提出一系列超常规发展的高指标,致使经济建设浮夸风盛行,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未经试点,全国农村普遍将小型的农业合作社加以合并,大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发动“大跃进”运动以及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主观愿望是希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实现跃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