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媒时代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机遇,“智+媒”的对外传播有利于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世界新秩序建构,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智媒时代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要跨越中西方认知障碍,坚持内外有别和外外有别,推动话语表达的时代化和普适化,不断创新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方式。此外,智媒时代中国故事的传播逻辑要坚持从宏大国家叙事到日常生活实践的传播内容重构,坚持从单一话语主体到多元叙事主体的传播主体重构,坚持从普及化广泛化到智能精准推动的传播对象重构,坚持从单向度独白式到多元化对话式的传播方式重构,坚持从线性信息传播到可视化可触摸的传播环境重构。  相似文献   

2.
3.
铁翠香 《理论月刊》2022,(7):103-109
人工智能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可能和挑战,其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以及传媒技术自身的快速迭代给传媒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从人工智能发展进路来看,无论是模仿人类思维而生还是进行深度学习的智能增强,人工智能本质仍然是人类用来延展和实现人类目的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工具理性的存在,而人类对待其的不同态度彰显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理性判断,需要用沟通理性来达成两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网民人数的快速增长以及网络在我国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普及,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传播时代。网络传播在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扩散带来契机的同时,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接受带来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今社会迈向了一个以大数据、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数字资本以此为契机,打着“自我实现”的幌子,以更加隐蔽和深刻的方式进行数字劳动异化。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及精神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异化。在数字资本的宰制下,人们由原本被动的“他者剥削”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我剥削”,资本的增值欲望在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中覆盖、渗透、塑造着当代新的异化。厘清数字劳动异化的实质,通过科学的批判不断透视事物化现象、戳穿数字资本颠倒的假象,扬弃异化之道,不仅关涉人的实际存在和生活方式,有助于规范数字技术运用,而且可以从思想层面深化和推动人的主体性复归。  相似文献   

6.
情感传播是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推动力量、执政党和政府权威形象的建构路径、政治制度和政策效能评价的提升策略.情感传播与政治认同的这种耦合性经由网络空间泛化、分化和极化情感的再造,会对民众的政治认同形成多维挑战,主要表征为政治认知基础变异、政治权威话语场域压缩、政治评价非理性显现.为应对政治认同的情感传播挑战,要着力于推进政治情感向民众的精准投放,建构牵引民众的政治情感话语,防范和消融民众的负面政治情感.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厘清了"意识""观念"与"现实生活"的差异,并将前者作为概念的本身来阐述。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意识形态形成的"实践"环节,并透过对"意识"与"观念"的表述,首次在意识形态视阈下阐释了"生活决定意识"的原理。马克思对"观念"的使用包含两种语境:"一般"观念及"具体"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的(一般)"观念"如何因"异化劳动"而产生了虚假性质。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分析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观如何成为(具体)"固执观念",因其颠倒逻辑、误解实践意涵之故,从而导致观念的虚假性。通过对异化观念与固执观念的分析,马克思开启了对意识形态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电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它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电话业务服务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视频技术的成熟,中国电信越来越像一个媒体了。视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与舆论之间存在着阶级话语与全民话语、系统理论话语与日常生活话语、灌输式话语与参与式话语的话语关联,与这三个维度共同的话语关联之处即社会共同利益的契合,表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舆论之间是内在而不是外在的话语关联。在社会舆论时代,我们通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建设,实现了意识形态对舆论的话语主导,保持了二者的内在话语关联。随着网络舆论时代到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舆论的原有话语关联发生了变化,造成阶级话语难以统领全民话语、系统理论话语被显性化网络情绪所"稀释"、灌输式话语遭遇参与式话语网络抗争等话语危机。对此,我们需要透过网络情绪把握社会现实以实现系统理论话语与日常生活话语的有效链接,需要依据网络舆情具体地把握共同利益、设置主导性议题影响全民话语,需要积极引导公众表达、讨论以化解参与式话语对灌输式话语的网络抗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虚拟性、便捷性和大数据时代的即时聚集效应,使网络社会中的涉毒犯罪活动呈现出犯罪数量不断激增、犯罪人数急速增长、犯罪年龄呈低龄化、犯罪破坏性急剧扩张等特征。目前,学界对互联网吸贩毒"聊天平台"的定性存在辩争,因而极有必要扩大解释容留他人吸毒罪,以约束网络涉毒组织行为。此外,共犯中的组织犯和帮助犯在互联网中出现了异化,相较于传统犯罪主犯,组织犯作用在递减,较之传统犯罪从犯,帮助犯作用在递增,因而必须从严打击互联网涉毒犯罪的帮助犯,并对借助互联网实施涉毒犯罪人员增设资格刑。针对互联网新型毒品犯罪的法律缺漏,需要增设组织吸毒罪、传播毒品信息罪,强化对毒品犯罪源头和消费行为的打击。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4,(5):96-96
张菁在《传播与版权》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早已进入千千万万网民的生活,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世界也不断涌现新的特点。特别是在web2.0模式下互联网应用赋予了用户更多更大的聚合、分享、交互的空间。其中,以微博为代表的用户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围观"普遍化了,这样的"围观"在网络舆论的形成中发挥出日益凸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延续着其对当下时代的解释和召唤力量,正在于她以其独特的哲学精神历时性、共时性地契合于时代问题的哲学和实践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在对中国面临的时代性问题的深刻解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坚持中求得其实际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民族团结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基本保障,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互联网已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民众获取信息和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对维护民族团结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顺应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趋利避害,尽量消除网络传媒对民族团结的负面影响,同时利用网络提升民族团结舆论引导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一、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对维护民族团结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