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国有两位伟大的作家,各自写了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伟大作品,他们就是雨果(1802—1885)和托克维尔(1805—1859),雨果的《九三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均是作家生前最后一部有影响力的著作,和各自代表作(《悲参世界》与《论美国的民主》)相比,篇幅和知名度都要小,但都是被低估的巨著。  相似文献   

2.
外曾祖父在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亚历克斯·德·托克维尔生于1805年,出身法国穿袍贵族,相对于佩剑贵族,他们主要出任文官。托克维尔家是法国“世族”,历史可以上溯至12世纪,其先祖参加了征服者威廉入主英伦的黑斯廷之战,获得了在诺曼底的封地。  相似文献   

3.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指出,法国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强化与传统社会自治共同体的衰败,这两者间的互动互促关系是"旧制度"与大革命形成的内在机理。这一观点是相当有道理的。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有效的城乡自治传统,是中世纪法国封建制稳定存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而这一基础被动摇之日,也就是法国封建制度解体之时。历史地看,成功的人类文明都需要有广泛而有效的社会自治作为自己的基础,而社会转型成败的关键在这个意义上,维系于社会能不能因应时代变迁而更新自己有可能落伍的自我治理形式。传统的社会自治如何实现自我超越,是托克维尔留给我们的一个后续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对法国君主专制的具体分析中,勾画出专制集权制国家类型的一些共同特点:它以社会资源的某种"自由流动"、特别是小土地所有制为主要经济基础,以对"全能国家崇拜",以及民众的自私、精神"碎片化"为思想文化基础,以中央集权的官僚制为组织手段与制度要件,进而形成一种没有法律、制度等"正式约束"的君主集权。本书可谓一部研究专制集权制国家类型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甘正气 《团结》2013,(1):52-54
2012年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主持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时,向与会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王岐山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这本书里究竟说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刘洋  马德普 《理论视野》2013,(4):40-43,46
法国大革命虽然试图彻底划清与旧世界的界限,但却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成为历史"连续性"实现自己的手段。托克维尔以这一"连续性"的发现而破解了大革命的自我神话,揭示出这种历史连续性在旧制度、大革命与革命后社会中的表征,从而将对大革命的解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托克维尔成功之处,也构成了他突不破的局限。突破这一局限是《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留给转型社会中人们的一个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术理论界不少人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讲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理解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这种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论述的系统考察和分析,说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的本来含义,并阐明正确理解其本来含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叉。  相似文献   

8.
尤廉 《民主》2004,(7):32-34
日前,贾柏松同志送我一册他和叶至善合编的《涸辙旧简》(2003年9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入了他们两位的父亲在“文革”期间的往来书信,时叶圣陶先生在北京,贾祖璋先生在福建平和,所以本书加了个附题——“叶圣陶、贾祖璋京闽通信集”。  相似文献   

9.
1923年-1927年的《中国青年》是大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久、最杰出的革命报刊之一,其创办发行与宣传,成就辉煌,其中凝结的我党领导思想文化工作的历史经验有:坚持党对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重视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思想文化宣传既要面向大众,又要提高大众;坚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问题是一个贯穿中国几千年发展史的重大问题,即使在今天,中国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核心依然是土地问题,这一根本性的基本判断仍然不可置疑。郭晓鸣等所著的《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革——基于成都"试验区"的实证研究》以对"成都试验区"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革的重点领域,在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宏观背景、制度变迁、发展态势以及成都"试验区"农村土地流转基本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法律视角、相关利益主体视角、耕地保护视角、农民利益保护视  相似文献   

11.
法律制度的功能就在于减少不确定性,使人们对未来有明确行为预期,从而消解不确定性对社会合作的阻滞作用。《立法法》和《监督法》的法益目标正是通过确立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变更原则,法律体系内部统一性原则,以及法律制度建构与法律制度运行的协调一致性原则,来建构并维护法律制度的稳定性。然而,在违宪审查机制、一般法律的实施监督机制和对于公民个人的监督权和异议权的保障三个方面,仍然存在显见的制度漏洞,直接影响着我国法律制度整体的相对确定性以及人们形成稳定心理预期所必需的对法律制度的信服。  相似文献   

12.
徐志江 《学理论》2009,(28):159-160
民国学者张相文个人文集《南园丛稿》中所收录的《与章太炎炳麟论山脉书》一文是章太炎与张相文之间关于"泰山为长白山回脉"说的通信。现代学者在记述此信时有所失误。章太炎《与张蔚西论山脉书》的写作,属于其1924年对明末清初史事考证的一部分,这种考证反映了太炎先生在"反满"这一问题上认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3)
《拜—杜法案》极大推动了美国大学的专利知识转换,在美国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向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长久以来,学界一致认为,这一法案的成功在于释放制度资源,从而激发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热情。但近期的研究显示,2000年之后美国大学的专利申请和知识转换增产率出现了停滞和下滑的趋势。多方学者试图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以扭转这一现象。认为如果将授予发明单位的专利所有权,进一步给予技术专利发明人的话,则能更进一步激发大学技术专利转换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规范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等,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它在诸多会计核算标准上,有着重大的突破,是一套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我国会计实务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回顾了《伯恩施坦与考茨基通信集》的出版过程,对已出版的三卷通信集从数量上进行了统计,并根据通信频率将两人的关系划分为四个时期:合作期、分歧期、冰冻期和恢复期。文章最后从伯恩施坦与考茨基之争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的形成两个方面来说明通信集出版意义,即它打破了以往学界对两人思想的传统理解,同时对于推进伯恩施坦和考茨基思想的研究将产生实质性影响。对通信集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将成为今后我国学术界关于伯恩施坦和考茨基思想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6.
秩序问题虽是转型研究的副产品,但绝对不可忽略.有关秩序与制度设计关系的理论探讨,并非泛指任何经济秩序的制度理性,而是"以转型国家为例"来研究,将制度理性与秩序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这对转型研究的复杂性、多样性的把握更具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7.
孔金平 《行政论坛》2003,(2):F003-F003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康之先生的一部力作。该书通过对公共行政一系列经典理论的历史考察,揭示了现代公共行政的“思想模型”中的各种缺陷。书中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性的视角,富有创见地认为整个20世纪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本缺陷在于放弃了伦理向度。对于公共行政的这一缺陷的救治问题,作者从公共行政的制度、程序、行政人员的行为等方面提出了伦理化方案,特别是提出了在公共行政领域中拒绝权利这一大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正>张可让: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多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到人管用有效"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广大理论工作者积极思考、深入钻研,形成了可圈可点的理论成果。近日,由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社科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19.
刘书祥 《求知》2009,(8):4-6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至今已整整60周年。虽然它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但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的法律文件。它对于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新中国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中共中央先后四次颁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一方面,四版党纪处分条例就其体例内容和制度特征而言,先后经历了"原初性构建"与"制度化重构"两个文本阶段。另一方面,以党纪处分条例文本的时序变化为分析切入点,彰显出党纪处分条例的演进发展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坚持从严治党的核心要求,注重纪律惩治和纪律规范的双重功能,并最终形成了"党纪国法防线论"到纪法分离的治党新形态。总结党纪处分条例的演进发展和经验特征,对于落实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具有现实启示:即要以党章为核心推动党内法治的体系化建设,要将政治建设的效果作为纪律建设的检验标准,要将实施纪律处分和开展纪律教育协同配合,要按照法治逻辑推动执纪和执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