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内在本性,在当今时代,文化的这种创造性和创新性品质尤为凸显。文化创新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理论创新具有先导的意义,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根本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科学文化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道德创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反对“全盘西化”和民族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2.
胡建东 《理论探讨》2024,(1):122-128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理:商品、货币、资本等社会的“物”的存在,掩藏了存在背后的“形式规定”,亦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关系。在揭露这一机理的过程中,《资本论》贯穿着形而上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逻辑进路,且二者形成了互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现实历史的科学揭示,为在形而上学层面破解存在秘密奠定了实证基础;形而上学批判则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明确了前提、对象和方法。在这种高度统一中,马克思开辟了终结形而上学和资本逻辑双重“抽象统治”的“新唯物主义”道路,为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解放指明了历史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蕾蕾 《学理论》2009,(27):218-219
关于孔子和儒学的评价和研究问题,是十年动乱时期被“左”倾思潮搞乱了的最重要的学术问题之一,十年动乱破坏了研究孔子和儒学的正常环境,中断了对于孔子和儒学的研究工作。十年动乱结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为科学地研究孔子和儒学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978年8月12日庞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孔子思想的再评价》一文,提出重新评价孔子的问题.此后全国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性文章,到1984年9月26日到29日在曲阜召开全国孔子讨论全,成立“中国孔子基金会”.表明研究孔子与儒学的新热潮己经在全国范围形成。  相似文献   

4.
何少林 《理论探索》2007,1(4):16-18
20世纪30年代,围绕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十教授”提出的“本位文化”论是这场论战的诱因。张岱年积极参与了这场论战,提出了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建设以中国文化为主的“综合创新”的文化观。张岱年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位文化”论,而是发展和超越了“本位文化”论。在对文化认识不断深刻的今天,我们不应一味地贬抑“本位文化论”,而应一分为二地认识和评价“本位文化”论。  相似文献   

5.
赵敏 《学理论》2014,(4):82-83
阿多诺文化批判思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中具有代表性。马克思对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文化思想进行了批判,阿多诺将对抽象人性论的批判发展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他们都揭示了文化丧失人本性的社会根源——资本的奴役性,并立足于实践去寻找文化自由自觉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张燕 《学理论》2013,(2):256-257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博大精深,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中华民族的延续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应该努力挖掘老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遗产,继承"天人合一",彰显和谐发展观,延续爱国、重集体精神,培养个体独特个性,继承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相处,反对保守僵化,在继承与批判中建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该著作虽远未形成完整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但却蕴含着对马克思后来完成哲学革命、创立"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有重大思想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四大哲学创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初次自觉结合、唯物主义矛盾辩证法的第一次实质性探讨、"具体对象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的基本形成、"经济因素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原理的初步阐明.本文对<批判>的上述哲学创新进行了深入阐释,并对前苏联和我国学界中长期以来流行的所谓"<批判>不成熟论"做了一个批判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划分方法的理论历史来源以及如此划分的目的,并通过分析奎因对分析与综合命题二分法的反驳,阐述奎因对意义、定义、保全真值的相互替代等分析方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指明奎因对于分析与综合命题二分法进行批判的哲学意义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郭瑞 《学理论》2010,(20):170-171
在毛泽东扑朔迷离的人生道路和政治成就背后,有一条他始终关注的文化和传统的深刻透僻的思路,那就是毛泽东的文化批判思想和国民的改造运动。建国后,党所面临的首要的任务就是劳动人民的思想的改造。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不仅仅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获得的解放,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意识上的独立自主,这就是人民在文化上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0.
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思维活动,哲学以批判的方式思考现实生活和哲学自身,通过自我批判实现哲学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并通过批判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拿出优化的方案。正确理解和运用哲学的批判功能,不仅是哲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程雪 《学理论》2011,(23):39-40
巫教是人类起源时期最古老的文明,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道家思想中就处处体现出巫教思想的痕迹。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与巫教有着难以割裂的传承关系。然而庄子并不是盲目地继承巫教的思想,而是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7)
欧游归国后的梁启超对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有加。他认为欧洲之所以出现文明的烦恼,乃是因为科学主义盛行的同时人文精神的迷失,而在中国的文化遗产中,祖宗的精神可以拯救西方人物质生活的疲敝。但是,中国文化自不会完美,它是一种需要经过批判扬弃的文化。因此,他呼吁国人首先要解放思想,抛开成见,大胆地扬弃民族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遗产中大量未被挖掘出来的精华发扬光大,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以正大众之视听。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18、19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综合创新和不断超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澄清全球视野下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种种误读,彰显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对解决当下全球生态危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晓兵 《理论视野》2010,(10):25-27,37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列宁主义是相区别的。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传承自黑格尔的辩证法,强调的是整体性原则;二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则更强调个体性,以"人学"解决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甚至以"批判理论"代替马克思主义,以主观唯心主义和人道主义作为"救世良方"。但是,这些理论只是从心理-文化现象进行主观性批判,阻碍了人的发展;无产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心理和文化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从当前霍内特的理论发展态势看,其批判理论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反思批判理论传统和寻找出路阶段;第二、秉承批判理论传统和承认理论的提出阶段;第三、超越批判理论传统和多元正义论的形成阶段。从承认理论到多元正义论的发展,反映出霍内特的批判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并为考察正义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美等经济强国就掀起了研究企业文化的热潮。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文化引起了我国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的充分重视,并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与规模。目前,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残酷的形势下,世界各国却把企业文化提到一个这样的高度来研究和开发,足以见得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之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对生态危机的根源展开了全面批判,除去生产制度和政治治理这两个层面之外,社会-文化视角是另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从思想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等角度解析生态危机,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领会马克思主义在生态问题上的解释力和时代性,从而明确社会主义存在的价值与趋向。  相似文献   

18.
刘小华 《理论探讨》2020,(6):106-11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展现了鲜明的批判特质,它所宣示的立足于现实,对现在的世界及自我进行无情的批判的本质要义,体现了马克思批判观的彻底性和科学性。通过解构来实现建构是马克思批判观的重要使命,从多维辩证的角度进行阐释,在理论彻底中掌握群众并变成物质力量是其实现进路。以资本逻辑的瓦解为基础建构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不但可以更好地挖掘马克思批判观所蕴含的价值旨归,克服日益蔓延的、滋生悲观怀疑论的泛道德化等错误批判观,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的解放的理论价值,助推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