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资本扩展的必然结果;生态帝国主义掠夺世界资源并改变各个国家所依赖的整个生态系统;制造和利用生态脆性来强化帝国主义的控制;向发展中国家或公域倾倒有害废物.生态帝国主义制造了自然新陈代谢的断裂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对抗,给不发达国家欠下了巨大的生态债务;不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最终也将葬送自己;为了挽救全球生态危机,就要以生态社会主义取而代之.福斯特上述思想,对于我们维护生态安全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乐民 《理论视野》2010,(10):28-30
福斯特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以及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进行了深刻批判,提出建构一种以"和谐一致"为核心原则的新的生态伦理。福斯特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生态伦理建设有着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2005年以来福斯特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生态革命的文章。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当今人类遇到的生态困境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克服生态危机需要进行一场彻底的生态革命,即生态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社会。福斯特对生态革命理论的深刻阐述,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7)
同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奥康纳和福斯特研究路径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奥康纳以"生产条件"为出发点论述了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福斯特则在重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思想的过程中阐释了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两位学者及其学术共同体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对当下的启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既重视经济发展,又要考量生态后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变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为社会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2,(1)
21世纪以来,生态帝国主义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生态帝国主义本质上是新帝国主义的一种类型。资本的掠夺本性和资本逻辑的全球扩张带来了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通过研究生态帝国主义,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提升社会生态意识,贯彻新发展理念,防御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要深入推进与绿色生态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模式,完善制度建设;要辩证看待资本逻辑,警惕生态陷阱,保障生态正义;要积极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成生态治理的全球合作。通过对生态帝国主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理解生态帝国主义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赵颜柳 《学理论》2011,(3):83-84
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涵,以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理解上,并从劳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又基于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得以实现的事实,用物质变换概念来描述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相似文献   

7.
孙会兰 《学理论》2014,(7):27-29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在《资本论》中既有社会经济含义又有生态意蕴,生态意蕴中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是马克思关于物质变换思想的重点。在资本笼罩社会各个角落的条件下,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体现在物质变换的形式、目的以及结果上。在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社会无法避免由此带来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超越这种资本逻辑,进而寻求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和谐途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8.
"物质变换"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资本论》中,"物质变换"一词有两重含义:自然生态含义和社会经济含义,而该词的社会经济含义是马克思的发明。正是在这两重含义的基础上,马克思通过理论分析,把解决生态问题的出路和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系起来,这构成了当代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生态问题是当前民生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把生态与民生相结合成为研究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热点问题。生态民生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了崭新视角,它不仅规定了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方向,而且赋予了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内容,更为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制度批判、现代价值观批判以及政治批判上,有着相同的政治哲学立场,这种旨趣使得两种生态政治理论具有一种先在的同源共约性.然而,从产生的自然伦理价值、地理空间和工业化发展程度上看,两者也都带有一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对我们的启示在于生态社会正义不能仅限定在资本主义革命的政治解放意义上,更重要的应该是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保:“以人为本”抑或“生态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生态为本",这已经成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建构生态话语需要明确的一个现实问题。"以人为本"并不等于"人类中心主义",它坚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生态为本"的主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但它的某些理论主张对于弥补"以人为本"的局限也有借鉴意义。以"生态为本"为内核的"人本"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为旨归,"生态为本"为内核,是探讨和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的直接来源就是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理论,并在其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他们着重分析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作用,强调技术所承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性质是研究技术及其运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考茨基在一战前夕幻想"超帝国主义"和平,列宁从理论方面和现实政治方面对其进行批评。二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日益重要的活动主体,一些学者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修正,提出"跨国资产阶级"理论。冷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密切,一些学者提出超越民族国家的"帝国"幻想。本文通过评析国外学者对"超帝国主义"及其现代演变的认识,来揭露西方所谓跨国集团联合的本质,以期进一步加深对帝国主义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于英美地区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运用"分析的"方法重构马克思主义的规范内容,由此延伸出两条对资本主义非正义的批判路径,并分别诉诸自由和平等这两种政治哲学范畴内最基本亦最具吸引力的价值。这不仅丰富了作为资本主义批判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政治哲学维度。  相似文献   

15.
伯恩斯坦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崩溃论截然相反的结论,对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了全面系统的修正和堪称有体系的批判。罗莎.卢森堡从信用、企业主组织的发展本身并不足以改变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更不足以消除一定社会的基本矛盾等方面驳斥了伯恩斯坦对崩溃理论、危机理论等的责难与怀疑,并从具体事实方面剖析和驳斥了伯恩斯坦的资本主义适应论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内部已经生长起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的改良理论。  相似文献   

16.
石灵慧 《学理论》2014,(15):26-27
在马克思早期《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著作中,他以世界历史的宏伟视角深入去思考德国现实问题的出路,通过阐述"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了"物质武器"与"精神武器"它们之间的统一关系以及实现德国人的解放的理论批判的最终价值诉求,同时马克思还着重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以及它的历史使命,即揭示出了它才是带领人民进行彻底革命解放事业的领导阶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以来,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当代适用性一直是学术争论的焦点之一。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帝国主义论”的理论“硬核”,这也是评判该理论当代解释力的重要标准。帝国主义发展历史与现实显示,垄断形式变化并未改变帝国主义的垄断本质,垄断程度随着帝国主义的发展不断加深。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列宁所指出的帝国主义的垂死性与帝国主义的调整能力并不冲突,两者无法相互否定;由于帝国主义自身所具有的寄生性、腐朽性及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必然向更高级社会形态过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帝国主义国家糟糕的防疫表现与社会主义国家成功的战“疫”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将很可能是大势所趋,列宁“帝国主义论”并非“明日黄花”,反而会“历久弥新”,成为解释和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8.
马利军 《求知》2015,(2):59-60
20世纪80年代,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荷兰开始了新一轮的环境治理转型。目前,荷兰和德国一样,都是世界上环境标准、环境管理和环境法制最严格、最完备的国家之一,荷兰的《环境管理法》与法国的《环境法典》和瑞典的《环境法典》一样,是世界上综合性最强的环境法之一。同时,荷兰和瑞典、丹麦是最早实行生态税改革的国家。荷兰能够在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1)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问题的关联,主张重新检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构建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生态社会主义在其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为当代我国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理论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经济危机后,关于美欧资本主义模式命运及美国变革方向的大辩论在西方展开。现阶段,资本主义仍能自我调整和变革,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其在历史的短时期内不会终结。美国变革趋向于两方面:一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调控,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保持中产阶级的适度规模及普通大众的最低生活水准,以维持资本主义体系的运转和保持美国社会的适度公平;二是维护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则,加强金融监管和救助等政府责任,以保障资本利润率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