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教养的性质历来是学界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目前,学界对此存在强制性行政措施说、行政处罚说、预防性司法处分说三种主要学说.劳动教养的性质问题是劳动教养制度的根本性问题,它不仅体现了现阶段人们对劳动教养制度的认识水平,而且决定了劳动教养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从现阶段劳动教养制度的内容及社会需要的角度看,劳动教养是最严厉的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措施.  相似文献   

2.
至今为止,工会理论研究书刊或工会工作教材对工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两个文明建设关系的论述,已有丰富的积累,且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然而,遗憾的是关于工会建设与制度文明的关系,提及极少,探索更是空白。工会建设首先是一种制度文明的建设;讨论和探索工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相互关系,更具有重要的本质意义。一、制度文明及其建设的内涵与工会关联  相似文献   

3.
刘咏梅  习洁 《理论探索》2005,(5):146-148
法治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践行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方式和显著标志,也是政治文明的基石和根本保障。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应首先从切实遵从宪政、实现党的领导法治化、培育理性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现代法治文明是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对其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借鉴资本主义法治文明成果,必须从“内核”、“中心”、“重心”、“基础”四方面着眼,舍此,社会主义不能实现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法治建设。而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保障。法治文明涉及立法文明、执法文明和司法文明等诸多方面。建设法治文明 ,重在发扬民主 ,健全法制 ,推进司法改革 ,创建高效、公正的法治环境 ,提高全民法治素质 ,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各种文明在一个更大的全球的平台上冲突与交流,之间互相借鉴与学习已是一种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法治文明的高度发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文明相对发达,中国的法治文明建设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文明,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文明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劳动教养制度受到的批判越来越强烈,问题日益凸显。基于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对于劳动教养制度的态度,国内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废除说;另一种是改造说。重构劳动教养制度需要考虑国外类似制度的借鉴、相关法律的衔接问题,新的立法重点在于明确劳动教养的名称、性质、适用机关、对象、程序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8.
已经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劳动教养制度,为我国社会与政治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发展和变革,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立法、司法及价值观念三维缺陷更加突显,亟需对其理性重塑,以期最大化地发挥其制度理性。  相似文献   

9.
林怡 《学理论》2010,(24):196-197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制度,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不能否认它在一定时期对维护社会稳定、治安秩序和教化违法人员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产生劳动教养制度的特殊社会背景不复存在,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目前的法治目标以及对人权的保护相矛盾,且违背了“过罚相当”的原则,所以改革劳动教养制度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现状,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程序上司法化改革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制度作用既可以是积极性的,也可以是消极性的,关键取决于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与正义性,即制度的德性或制度的正义。制度的德性不仅不为个体或群体的偏好所左右,而且对个体或群体的偏好、价值起着矫治的作用。制度正义和权力文明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制度正义是权力通向文明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均富、正义、法治--简论和谐社会的三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它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是社会均富和中产阶层的崛起,伦理和价值基础是尊重人权、追求正义和公平,政治和制度基础是建设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2.
王涛 《学理论》2009,(8):46-47
本文从对历史进行反思的角度,重新对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及各个重要时期的演变做了研究,指出劳动教养作为我国一个在特殊时期采用的特殊管理处罚方式,无疑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它的存在产生了不具有合法性、程序不公正、实体不合理和造成警察权滥用等问题。劳动教养制度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如果不尽快对其废止或改革,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2)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律制度其存废问题一直广受争议。2013年12月28日,劳动教养制度正式被废止。从上层法律冲突性、法治原则的相悖性、对象上的宽泛性、程序上无制约性四方面论述劳动教养制度存续的弊端,并进一步分析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在人权司法保障、公安机关权力限制和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方面的优点以及劳教废止后安置问题和缺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教改革的立法之所以举步维艰,主要涉及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这一敏感问题。中央停止劳教既是法律决策也是政治抉择,是社会管理领域的创新,反映了政治家的法治思维及其对公民社会的回应。劳教改革未来可望形成推进我国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增加司法机关工作量,推动司法改革进程,有利于建立统一和规范的有关社会管理处罚、制裁的法律体系等值得期待的"蝴蝶效应",但要警惕换汤不换药的权宜之计做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确,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衡量社会发展健康与否的基本尺度,更意味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法治的框架内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改革,寻求法治之下的最大社会共识,这无疑是中国改革持续向前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必须借鉴包括制度文明在内的一切资本主义优秀文明成果。资本主义法治文明是资本主义创造的先进制度文明,它是由“内核”、“中心”、“重心”、“基础”———即:“崇尚法律的社会意识和民族心理”、“依法治理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方式”、“动态的法制”和“静态的法律”四个层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社会主义要借鉴资本主义法治文明,就必须从“基础”、“重心”、“中心”、“内核”四个方面着眼,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制度建设、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培养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法治文明一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以及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就将克服资本主义法治的种种阶级和历史局限性,获得新的生命,实现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17.
张效琴 《学理论》2012,(31):114-115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实施至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它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功不可没。然而它也一直伴随着人们的质疑,特别是在法制日益完善的今天,社会上对它的批评之声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弊端,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负面影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找寻更好的方式使之更为完善,更符合法治社会的目标要求,是目前社会管理创新之必须,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一直是西方民主的核心与基础,而其追求的逻辑起点就在于人权与自由。因此,以阐释西方人权的历史演进为切入点,指出了天赋人权是西方法治的前提条件,自由是西方法治的内在价值,并对西方的人权、自由思想阐发了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9.
吕涛 《学理论》2012,(18):20
文章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展开了论述,讨论了人权中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指出在人口庞大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国情,解决了13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即是对人权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权和法治的关系,指出在新形势,如何能使二者相得益彰,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法治的隐喻     
法治是人类社会治国文明的结晶 ,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智慧所能创造的最少缺点的治国形式。法治思想寓意深刻 ,法治是理性之治、善恶之治、法律之治、规则和制度之治、正义之治、权力与权利之治、程序之治及法律人之治。我国的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