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跃坤 《世纪桥》2012,(7):12-13,33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我党的历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代领导集体。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研究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必要性,并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特点、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研究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为巩固和发展陕甘宁边区政权,中国共产党针对边区军民温饱、卫生防疫、社会保障、文化生活方面的突出矛盾,总揽全局、多方举措,初步解决军民的基本生存、生命健康、生活保障、文化需求的问题。其间,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形成党的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必须确立一个领导核心,还要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刘少奇坚决支持拥护和贯彻执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和巩固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精辟论述和积极宣传,也为用毛泽东思想统一全党的认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前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尽管始终把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体制相联系,但是在探索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通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前期成果.这些成果虽然在当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但在后来为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搭建起了一个思维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任弼时是这个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从客观上讲,任弼时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广纳贤才的科学机制的结晶;从主观上讲,是对任弼时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肯定,是对其人格和品行的认同。总之,任弼时能够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当时历史条件与他的主观条件的高度统一,具有历史必然性。任弼时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成熟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任弼时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之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观点,建党以来的奋斗历程充分证实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成效。文章重点分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主要历史经验,包括:增强全党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理论自觉性,找准贯彻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作风建设带动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构建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观点,建党以来的奋斗历程充分证实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成效。文章重点分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主要历史经验,包括:增强全党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理论自觉性,找准贯彻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作风建设带动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构建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所做的诸多探索以及所取得的正确理论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萌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起点;而这一时期的种种失误,也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借鉴加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孕育。  相似文献   

9.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八大前后对提高执政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八大前后对提高执政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较成功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对当时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的判断,发展社会经济的能力有所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对法制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总揽全局的能力表现突出,这些为今天我们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云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中,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就进入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并成为其重要成员,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和奠基作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本文对陈云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借以深化对此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钦双 《世纪桥》2008,(19):60-64
陈云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中,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就进入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并成为其重要成员,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和奠基作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本文对陈云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借以深化对此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遵义会议前 ,中共中央有过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王明、博古几任领导人 (总负责人 ) ,然而都没有形成能够团结全党同志进行胜利斗争的领导集体。真正形成中共领导集体 ,是在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 ,初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 ,尔后在红军长征取得胜利中逐步确立并得以巩固。作为参与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张闻天 ,在此过程中与毛泽东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反对“左”倾路线 ,积极支持毛泽东。1931年 1月 ,张闻天从苏联学习回国 ,由于他对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缺乏全面了解 ,刚进入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对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倾注了极大热忱,进行了艰辛探索,长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和建设新疆,对新疆各项事业进行了大量的援建和支持,使新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实现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实践表明,确保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国家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关系到全国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江泰然 《求实》2006,(10):4-8
1993年以来,学术界对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问题进行了研究,发表文章逾百篇,出版论著数部,这些成果主要涉及到: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核心与成员、作用与特点以及总体评价等方面。深入研究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问题,今后还应当注意到:科学界定第一代领导集体及其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在人物诞辰或事件纪念期间形成第一代领导集体研究的高潮,研究第一代领导集体及其形成必须借助有价值的资料,引用资料评价第一代领导集体时宜慎重并做到前后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有关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提法,始见于1989年5月31日邓小平同两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在提到要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的谈话中,他指出:从毛刘周朱开始,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也很不成熟的。从陈独秀起,一直到遵义会议,没有一届是真正成熟的。①6月16日,他再次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 ,用地位显赫、影响深远来概括是毫不过分的。它的特点鲜明——作风优良、民主团结、独立自主、素质超凡、旗帜鲜明 ;它的功过鲜明——最大的功绩是创建了新中国 ,指引中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 ;最大的过失是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 ,未能及时有效地克服“左”的倾向 ,最终愈演愈烈 ,以致陷入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迷雾之中  相似文献   

17.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其行宪能力就更值得关注。要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行宪能力,必须充分考察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遵守和执行宪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新中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开创者,其历史贡献主要体现为:深刻批判党内"左"倾关门主义,阐明革命胜利后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继续保持政治联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新中国的多党合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支持帮助各民主党派整顿发展组织,将人民政协确立为党派合作的机关,为多党合作提供了组织形式上的保障;制定并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党派关系基本方针,实际上建构了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维护保存了多党合作的根基,为新时期党派关系的新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保障农民的利益等一系列思想和措施,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些科学论述和实践,对于我们解决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三农问题有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玉玲 《世纪桥》2001,(6):25-28
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思想,是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外交与国际战略总体框架,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和全部部署。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就三代领导集体的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党的国际战略思想的特点,以及党的国际战略思想对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