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交通事故处理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就交通事故责任加以确定。本文从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历史发展考察其应然含义,也从因果关系理论分析其应然含义,最后对当事人责任与交通事故责任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2.
张静 《法律适用》2012,(3):113-114
【案情】*2009年9月19日7时10分,被告陈志华驾驶鄂AJS993号轿车沿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由南向北行驶至未来城工地路段一凹陷处,轿车底盘磕碰到车行道中的井盖,导致机油泄露。被告陈志华随后将车移至路边。泄漏的机油  相似文献   

3.
论权利冲突--以利益冲突为线索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利冲突问题近几年来成为我国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利益及其冲突为分析线索从宏观上对权利冲突问题予以解析并提出生产、文化(观念)和制度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主体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盗抢车辆、转借、租赁、分期付款、车辆买卖未过户以及车辆送交修理或质押、保管期间发生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特殊责任主体的认定,应通过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两项标准加以把握,由于原机动车所有人不再是车辆运行的支配者,也无从取得运行利益,因此一般情况下其不再是侵权责任主体,但以买卖等方式转让拼装或已达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除外,此时机动车所有人要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5.
宁乐然 《法学杂志》2007,28(4):47-49
由于旧的法规的影响,目前人们常常把对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等同起来,认为这两种责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给正确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从法律性质、归责原则和责任主体三个方面对这两种责任加以分析,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正确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负有交通管理职能的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的原因后,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在引发交通事故以及产生损害后果中的相互关系,依法做出对当事人责任大小的认定。因它涉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当事人不服是否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是否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受理和审查,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可诉性的理论依据对认定行为的复议问题,审查问题及法院能否判令公安交通部门重新做出责任认定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交通责任认定属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有权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只对通行者之间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了规定,而没有规定通行者与非通行者之间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导致实践中交通警察在处理通行者与非通行者之间的交通事故纠纷时,受害者大量不服,提起诉讼.为此,笔者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试做简要梳理,以利于对交通事故责任的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进程加快,汽车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然而与之相伴的是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逐年递增以及因此导致的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大幅上升。为妥善解决此类纷争,给受害人以公正、合理的救济,世界各国都先后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但各国对受害人的保护力度因其所采用的责任归责原则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我国法律法规也作了相应的规定,本文简述各国的归责原则以及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进一步思考其蕴涵的法理精神.  相似文献   

9.
试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量化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 《政法学刊》2001,18(3):62-63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是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依据。鉴于目前交通事故责任在认定和划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对其进行近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及认定的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交通事故责任及认定的性质一直聚讼不止 ,主要有法律责任说、因果关系说、具体行政行为说和鉴定行为说等。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交通事故责任中“责任”一词的误解和现行责任认定程序的不合理。交通事故责任及认定的性质有实然和应然之分。在实然方面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具有行政可诉性 ;在应然方面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一种鉴定行为 ,不具有行政可诉性 ,但必须重构现行的责任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11.
陈春生  崔涛 《行政与法》2007,(5):125-126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事故屡屡发生,学校赔偿责任纠纷不断。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一种法定的教育、管理、保护和被教育、管理、保护的关系,校园事故中学校责任承担应适用一般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背景下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的责任认定标准才是医疗损害案件裁决中的妥当标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争执不休。《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消除这种分歧和争执带来了新的曙光。法院作为"主宰"案件胜负的关键主体,应如何把握好医疗损害案件中责任认定的标准,才能真正为和谐医患关系保驾护航。本文拟从《侵权责任法》将带来的三项重大调整、附条件的"推定过错"能否将患方引向法院和法院审理医疗损害案件责任认定应注意把握好三个结合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Fan LH  Xia WT  Shen JJ  Chen X  Zhao ZQ  Hou XY 《法医学杂志》2008,24(5):344-348
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伤残的特征,为制定和修改伤残鉴定标准和相关法规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2005年经法医评定构成伤残的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残部位以肢体最多(53.3%),其次为头部(23.3%),脊柱(9.7%),胸部(5.8%)和腹部(4.4%)。2005年上海市交通事故年累积致残率为414.8/10万,男性(505.7/10万)高于女性(318.7/10万),以35~59岁的致残率最高(538.2/10万),60岁以上致残率呈现下降趋势(30.2/10万)。伤残者中交通方式以非机动车最多,其次为行人。结论2005年上海市道路交通伤致残率青壮年(35~59岁)最高,对社会经济和劳动力损失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开车使用移动电话的人越来越多,与移动电话相关的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本文总结了移动电话对驾驶者的影响和与移动电话相关的交通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阐述了目前降低与移动电话相关的交通事故发生采取的措施并提出预防相关交通事故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Liu NG  Yang SM  Zhao HL  Xu JR  Zou DH  Zheng J  Chen YJ 《法医学杂志》2010,26(6):401-5, 4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交通事故损伤生物力学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真实案例为基础,通过MSCT扫描获得尸体断层影像,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结合尸体解剖、车辆勘验等结果综合分析交通事故撞击、碾压和挤压等行为方式中的生物力学过程,并与尸体解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SCT和三维重建获得了不同受力部位骨折的位置、骨折线走向以及骨内碎裂状况等原位特征,其对于骨折的精细还原优于尸体解剖。结论 MS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原位特征的再现、图像的易操作性以及证据的保全等方面凸显优势,可对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生物力学分析起补充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私法责任制度设定的直接原因是违反了法定或约定的义务 ,直接目的是要归结出一种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 ,私法责任制度是为了维护在先的制度权威而产生的后续制度保障。这种后续制度在理性表现和价值体现方面依赖于在先制度 ,但又不完全依托在先制度 ,也表现出本身的制度理性。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considers how liability questions will be resolved under current Australian laws for automated vehicle (‘AV’) accidents. In terms of the parties that are likely to be held responsible, I argue that whether the human driver remains liable depends on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relevant AV is automated, and the degree of control the human driver had over the events leading up to the particular accident. Assuming therefore that human drivers would not be held liable for the majority of highly and fully automated vehicle accidents, plaintiffs will have to establish liability on part of those who manufacture, maintain or contribute to the operation of AVs, under the claims available in Australia's product liability regime.This article then turns to the problems of proof that plaintiffs are likely to face in establishing AV manufacturer liability in negligence, or in a defective goods claim under Part 3–5 of the Australian Consumer Law (‘ACL’). Firstly, it may b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AV accident, due to the technical complexity of AVs and due to ongoing concerns as to the explainability of AI-decision making. Secondly, plaintiffs may struggle to prove fault in a negligence claim, or that the vehicle was defective for the purposes of Part 3–5 of the ACL. Essentially, under both actions, manufacturers will be held to a duty to undertake reasonable testing of their AVs. Given that it is currently impracticable to completely test for, and eliminate all AV errors, and due to the broader social utility the technology is likely to offer, plaintiffs may face evidentiary challenges in proving that the manufacturer's testing was unreasonable.  相似文献   

18.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抗辩权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属性是当前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从传统民法理论入手,结合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特殊性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传统的抗辩权说不应被否定。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中国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普遍接受和遵循《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船舶所有人责任专属制度,将船舶油污民事责任主体限定为船舶所有人。然而,船舶油污民事责任主体是否具有扩张性,即是否可以及于船舶所有人以外的当事方却鲜有讨论。针对船舶油污民事责任主体的扩张性,通过对国外立法、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例及理论基础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中国目前船舶油污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可以认为扩张船舶油污民事责任主体在中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