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下经历了 50年的不懈奋斗。比较研究三代领导集体的现代化思想 ,对正确总结和客观评价建国以来各不同时期党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揭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 ,展示其发展前景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有着重要的意义。比较研究三代领导集体的现代化思想是个庞大而复杂的课题 ,本文仅对三代领导集体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条件差异及特点作粗线条的勾画 ,以亟引起对这一课题全方位的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现代化思想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  相似文献   

2.
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各个历史时期对这一思想路线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实事求是”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概念,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确立起这条思想路线,并加进“解放思想”,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内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并丰富了这条思想路线,加进“与时俱进”,使党的思想路线更具有时代性,更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奠定了党的先进性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了党的先进性作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党的先进性内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与时俱进求发展的构想,保持了党的先进性本色。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性和社会的发展性,延续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轨迹,并不断在实践中赢得了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理论.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始终是社会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纵观中共三代领导人解决民族问题,是一个不断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框架;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理论与政策的基础上,着眼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实践,贯彻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和政策思想,体现了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的连续性,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回顾中共三代领导人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进一步正确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创新发展,《江泽民文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执政党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其关于理论创新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这主要表现在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体系、内容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民族工作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上 ,在此对有关著作和论文进行理论梳理和述评 ,可以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曾就民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高度概括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成就;科学总结了党的民族工作的经验和基本政策;深刻阐明了我国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正确理论和方针、政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民族问题的学说。认真学习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努力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  相似文献   

9.
民族问题始终是社会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纵观中共三代领导人解决民族问题,是一个不断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框架;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郭晓明 《理论前沿》2001,(17):25-26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分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强调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 ,注重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根本进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丰富和发展了党的自身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从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到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再到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认识在根本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是不断随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伴随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都审时度势,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继承、发展和创新,形成了毛泽东的“法律观”、邓小平的“法制观”、江泽民的“法治观”,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法律思想对于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丽荣 《工会论坛》2001,7(4):57-59
发展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是核心和第一要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但运用邓小平发展理论来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而且还以积极的开拓创新精神 ,深入研究和总结国际国内形势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特点、新经验 ,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充分显示了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上的成熟。一、有坚定的理论信仰 ,始终如一地坚持邓小平的发展理论1989年 6月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三代领导集体上任后敏锐地把握政治方向 ,坚定不移地高举…  相似文献   

14.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科学发展思想作了初步探索,第二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了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思想,第三代领导集体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之升华。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思想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文选》全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江泽民文选》全方位展现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军队和国防现代化, 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军队和国防现代化的道路,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军队和国防现代化的根本问题,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规划了我军建设的宏图, 全面实施了科技强军战略。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 经过50 年的艰苦奋斗, 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与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定了我军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战略转变,重新确立了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提出了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推动了新时期我军的全面建设.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提出了我军建设的总要求;推动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统战干部教育寄予重望,在制定党的一系列文件和讲话中,反复强调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也历来重视统战干部的素质培养,2000年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统战干部的素质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其科技战略思想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科技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科技战略思想对于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思想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内容 ,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中心环节。我党历来注重党的思想建设。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面对新世纪给党的思想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把党的思想建设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