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2003,(44)
该地区涉及东盟的半数国家,合作不仅可使中国与东盟双双获益,也 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
马尼拉专电 6月6日至7日,东盟6国和中国、美国、苏联、日本、南朝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名代表在马尼拉举行“东盟以及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前景”研讨会,探讨世界形势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谋求在本地区90年代安全合作前景问题上取得共识。会上,美国、中国、日本和苏联等四国代表分別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表明了各国的立场,东盟国家的代表也发表了各自关于安全合作的意见。东盟:交叉、双边安全合作模式东盟6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代表认为,东盟目前奉行的交叉、双边安全合作模式是确保东盟这个非军事联盟、乃至整个地区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印尼外,目前其他5个成员国都在东盟内部或同其他大国拥有双边安全合作协议。由于6国在“最大外来威胁”上没有共识,因此,东盟无意于建立一个“联合安全盾”,也无意于推进三边以至多边安全合作。东盟认为,成员国内部各自的不稳定因素是东盟目前最大的威胁。东盟应该扩大成员国双边国防安全合作,扩大同亚太其他大国的合作。亚太地区依然充满着冲突的隐患,如边界领土争  相似文献   

3.
4月27日至5月6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对马来西亚、文莱、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进行了访问。海部这次东盟5国之行的突出特点是,公开表明日本在建立“亚洲新秩序”中不仅要发挥“经济作用”,并且要发挥与之相一致的“政治作用”。这是日本在亚洲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发展的又一努力。 海部于去年访问印尼后,原定于今年1月中旬开始访问东盟其他5国。由于海湾战争爆发,这次访问推迟了3个多月。据日本舆论界披露,海部在原来的访问中准奋发表将被作为日本对亚太地区外交的基本理论的“海部主义”,其基本内容是:促进亚洲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走向双赢的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次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于2002年5月16日在北京闭幕,会议讨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时间框架等具体问题,并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次谈判。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引起了世界很多国家的关注。本组报道拟就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双方的利益所在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进行分析,使读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经济合作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进程的推进,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的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但目前泛珠三角与东盟的合作面临许多障碍,在竞争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背景下,泛珠三角区域要积极调整对东盟的经济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首脑11月28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了第三次非正式会议,认真讨论了东盟当前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和地区安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紧迫问题。这次会议虽然简短,但议题十分重要,因此对东盟在21世纪的崛起和应付新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组织,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政治和经济影响不断增强,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力量。特别是今年4月柬埔寨加入东盟后,10国大东盟的最终实现将使东盟今后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1997年7月爆发的…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6,(50)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地区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因其英文缩写为APEC,也简称为亚佩克。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事件。此前,亚太地区已有了若干民间或半官方性质的组织,其发起者和领导成员多为学术界、企业界知名人士。前政府官员等,虽然他们也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毕竟难于就地区经济合作的重大问题开展实质性工作。1989年1月,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提出召开亚太地区国家部长级会议,以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的倡议,获得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盟的积极响应。同年11月,澳、美、加、日、韩、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堪培拉举行首届部长级会议,宣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翌年7月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二届部长级会议。  相似文献   

8.
李佳锚 《学理论》2015,(4):104-105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对深化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阐述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建设的进展及其经济效应,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了进一步完善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命运共同体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战略、"2+7"战略等。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首先是生存、安全共同体,其次是发展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侧重于以海洋航路为骨干和线索,辐射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战略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和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高度重视印尼在东盟的地位和影响,愿同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和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此,我们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坚持讲信修睦。中国愿同东盟国家真诚相待、友好相处,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呈多极格局。从目前的情况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对世纪初,亚太地区可能会呈现六极格局,即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东盟和印度六极。美国凭借其在亚太地区的强大经济影响和军事存在,在亚太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原苏联为首的华约解体后,美国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似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克林顿政府给了亚太地区与欧洲一样重要的地位,美国将在欧亚两个地区各部置1()万美军。IJ本向来视亚洲为实现其做“政治大国”、做未来世界战略格局的“一极”战略目标的第一台阶。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新形势下,中央提出云南建设面向西南通向东南亚和南亚桥头堡的战略任务.但是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之间在经济、产业和制度、政策层面存在很大差异,在产业结构中存在优势互补和竞争现状;东南亚外部环境一直不稳定,中国与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关系一直变幻莫测.中国要从宏观政策上推动国内合作机制,提升对东南亚经贸合作水平,在东南亚和南亚外交事务上争取主动权,推动云南桥头堡建设和西南地区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2)
东盟是提升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国际影响力的前哨,但在提升中国在东盟意识形态影响力的进程中,存在着"左"和右的思潮干扰,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干扰,东盟共同体建成所提出的挑战等问题。做到坚守一种战略:中国价值观念"走出去"战略,牢记一个使命: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做好一篇文章: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这应是提升中国意识形态在东盟的美誉度和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亚太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它聚集世界上最多的“热点”,也取得了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高速度,但各国发展极不平衡,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冲突也最多。这一地区的事态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安全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10月20日在北京闭幕的由普格瓦什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和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共同举办的亚太地区和平和安全讨论会,就影响本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13个国家的50位  相似文献   

15.
正一、广西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新经验新经验一:中央战略地方化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广西连续成功举办了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把中国—东盟博览会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政治、经贸、外交、文化等各领域各层次交流合作的重要机制和重要平台,形成了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的"南宁渠道",积极服务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把中央的  相似文献   

16.
东盟的“大国平衡”作用●唐天日今年是东盟成立30周年。这对东盟来说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东盟正式接纳缅甸、老挝为东盟成员,向实现东盟创始人建立东南亚10国联盟的目标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作为一支新兴力量,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特别是在平衡地区大国关系中,发...  相似文献   

17.
亚太地区是大国集中的地区,又是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安全形势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亚太地区的战略关系依然相对稳定但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世界许多地区出现了动荡,亚太地区冲突在1999年虽有所增加。但总的安全形势继续保持稳定,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亚太地区的战略关系相对稳定,各国间尤其是各大国间仍然存在战略合作的基础,协调与合作仍是主流。各国从各自的国家利益考虑希望保持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不希望出现动荡和冲突。 中美关系可以说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由于中美两国在…  相似文献   

18.
支点国家崛起与中国多支点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际体系中的关键角色,支点国家不仅是参与塑造地区安全形态的地缘政治要角,也是全球治理的一大主力,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对大国谋划全球布局、实现战略目标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支点国家战略地位的确立,是其自身实力壮大与大国战略目标相结合的产物。当前各大国都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支点。中国要成为全球性大国,更好地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需不断地开展创造性外交实践,争得更多战略支点伙伴支持,从而助力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宏伟事业。  相似文献   

19.
崛起的东盟     
7月底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在雅加达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标志着东盟在亚太地区战略影响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印度、中国、俄罗斯成为东盟的正式“对话伙伴”,更使得这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次区域组织倍受瞩目。 东盟的不断发展是亚太战略环境变化及其自身实力增长之必然。冷战结束,为东盟这个长期夹缝求生的地区组织扩展活动空间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冷战后综合症”的影响使亚太地区丧失了过去那种黑白分明的对垒阵营,许多问题如,军备控制、贸易自由化、区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副所长韩锋研究员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面临与世界经济融合以及自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东盟的一体化建设和中国内部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双方在时间上是平行的。这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