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的历史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法律受人文精神之影响,重视人的生命及价值尊严,否定神学权威及酷吏暴君的滥杀行为,折射出中国传统法文化缓和社会压力、追求和谐及“以人为本”的理性之光。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文精神对中国法文化的影响及其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再造“革命话语”本身也是一种革命。中共创建时期,早期革命群体在接触了新式革命话语后,尤其是看到了“俄式革命”话语带来的社会冲击力和影响力后,开始走出传统革命话语的表达模式,转而用一种新型话语结构来传递革命讯息、表达革命诉求和构建革命意识。中共早期革命话语的构建,以解释革命、争夺革命话语权为起点;通过重释“反帝”等概念再造革命主题;通过引入“觉醒”“暴力革命”“组织化”等带有鲜明阶级属性的话语,来实现底层社会的群体动员和价值共情;通过强调“主义”等概念来明确组织属性和革命导向。中共创建时期关于革命话语的自我构建,不仅为其初创阶段的政治革命开辟了话语空间,也为日后大规模构建政党文化奠定了话语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有三种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倾向:一是由“以俄为师”心理定式导致的教条主义倾向;二是由“文化决定论”和“文化对立论”引发的否定一切、简单对立的思维倾向;三是由于“现实的需要”而把“需要的理论”片面化、绝对化的倾向。指出和分析这些不利倾向,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刻的警醒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酷刑与文明的理念和法治的精神格格不入,中国已签署<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公约,明确了反酷刑的严正立场.刑讯逼供,超期羁押、体罚犯人等行为均属于"酷刑"的范畴,为便于统一执行,从法律上形成遏制酷刑和严惩酷吏的合力,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反酷刑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德治”传统的国家 ,同时也是一个有着灿烂历史文化的国家。纵观历史 ,会发现“德治”的实践 ,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文化发展 ,为其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考察历史上文化发展对“德治”实践的支持 ,探索文化发展与“德治”实践的内在规律 ,对我们今天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和教育科学文化这几个与“德治”更为密切的方面 ,选择了西周、西汉、唐代和清代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德治”时期 ,来研究文化对“德治”的支持问题。从对“德治”文化支持的历史考…  相似文献   

6.
于咏华 《理论前沿》2006,(13):36-3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对目前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克服“服务异化”、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具有重大意义,是党的领导干部自觉落实以人为本、克服服务异化的内在动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中的“人”应该包含三层内涵:一是总体层次上的人,即人类;二是群体层次上的人,即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不同阶级、阶层、社会集团、民族、人民等;三是个体层次上的人,即具体的个人。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以人为本”,是普遍关注中国各阶层利益,关怀弱势、注重公…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西方思想史,集体主义教育几乎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并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受不同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影响,其发展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下面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西方集体主义教育作简要概述与比较。一、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教育。(一)剥削社会的整体主义教育。中国剥削社会的集体主义教育是以儒家整体主义思想为基础,围绕对集体与个人关系问题的认识展开的,故可称之为整体主义教育。早期的思想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论述,他们大都主张整体利益至上论。儒家伦理思想集中体现于“孝”、“忠”、“节”三个德目之中,这“三…  相似文献   

8.
一 传统义利观的根本特征是“贵义贱利”,以“义”为最高的价值目标,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的价值观。“义”,指思想行为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即道德,“利”,指利益、功利,即物质利益。孔子最早把义、利对立起来,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战国时孟子认为君王只讲“仁义”就够了,不应该谈“利”。西汉董仲舒发展了孔孟的义利观,提出  相似文献   

9.
大运河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一环。当前沧州大运河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单一、传播内容匮乏、传播媒介利用不充分,传播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大运河文化传播应整合大运河文化教育资源,打造特色思政课程;拓宽大运河文化传播渠道,实现新媒体互动传播;依托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设计“IP+文旅”青少年研学活动,以此来推动大运河文化高质量传播,引导青少年实现新时代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分析阐述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三个问题。一是对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偏差思想 ,“否定论”、“不成熟论”、“不实用论”、“重复论”、“灵丹妙药论”进行了分析 ,并说明消除这些偏差思想最好办法就是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二是论述了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把握的载体———人、企业物质和企业活动 ,阐述了为何、如何突出企业文化的自我特色的问题。三是就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抓好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阐明企业文化建设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领导者 ;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