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论坛》2021,(1):47-52
基于经验事实和理论研究,建构出"不要建在我的辖区"的新概念。与已有"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官员邻避冲突的主要指向在于责任规避,民众邻避冲突的核心焦点则是利益博弈。在冲突主体上,官员邻避冲突集中在科层组织内部,而非官民二元之间;在冲突时间上,官员邻避冲突发生在决策之前,而非公示之后;在冲突形式上,官员邻避冲突相对温和拖延,而非激进短暂;在冲突治理上,官员邻避冲突依赖于权力运作,而非利益协商。"不要建在我的辖区"是邻避概念在科层组织的新应用和新发展,既拓展了邻避研究的知识边界,也为理解复杂府际关系的动态演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官民之间究竟该是何种关系? 调查显示:53.3%的群众认为官民之间应当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官员选择此项的比例仅为28.9%;而有65%的官员认为官民之间的关系应是"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二者兼而有之",民众此选项的比例则为40%。  相似文献   

3.
<正>官员通常集职业身份和公民身份于一身。我们以往对官员身份的认识更多的是看重他的职业身份,强调对官员的道德制约,这与中国传统的"好人当官"的意识相关,也与官民双方对官员身份的认知相关。在加强对官员进行监督的今天,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官员的身份。官员的公民身份表明了他的理性经济人的一面,而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4)
群际冲突指人们把自己看作不同社会群体的成员而非单独个体而发生的内隐或外显的对抗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官民博弈也被渐渐置于群际冲突的背景之下,良性的官民生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时局变化一定层面上又为新的官民博弈关系的确立奠定基础。文章拟从群际行为的角度讨论官民冲突,以心理学视角分析相应的策略,为达到合作性的博弈结果提供理论基础,以期推进协同共治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形成,实现社会治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官员规模问题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但是,通过国际间的比较即可发现,中国在政府官员规模方面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绝对规模过大,而是比例、结构不合理和“运行性过剩”。要打破“数量屏障”,避免人云亦云,理性地分析政府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官民比、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农业人口和政府职能,是制约政府规模的五个基本因素。在21世纪初,以中国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为基础,政府官员的合理规模,应该是控制在全国总人口的1%左右:“官民比”在纵向政府间应当逐层次降低;要分阶段调整政府官员规模。目前对政府官员规模的控制要“适度从紧”,将来有条件时再逐步到位;要重视调整官员结构,包括文化、年龄和专业结构,也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的配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政府机构与官员开设微博俨然成为一种风潮与趋势.这些微博在发布政情信息、宣传政策法规、汇聚民智民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微博正悄然改变着千百年来中国官民之间难以逾越的某种距离.但同时,“空壳微博”现象、微博功利化、微博公信力不足等问题也阻碍了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积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冗官之患     
近些年来,精简机构已翻来覆去进行多次,结果呢?每次精简后都发生反弹,集中表现在干部队伍数量和行政开支年年见增。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的官民之比已高达1:30。这个比例不仅远远高于日本(日本的官民之比为1:236),而且也高过香港(香港600万人口,官员17万人,官民之比为1:35.5)。《隋书·杨尚希传》中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十羊九牧”,牧羊人多了总得给他们发一份工资,还要有必需的“放牧设施”,如办公大楼、汽车、电话、秘书等等,这就是每年数千亿元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则与部分官员的公款吃喝玩乐、贪污受贿、决策“学费”一起构成了对社会财富的极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3,(1):62
中国阶层冲突的新趋势毕伟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突出社会影响是阶层结构的显著变化,阶层冲突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雇佣工人与私营企业主等资产者之间的矛盾凸显,其往往体现为劳资矛盾;失地农民与腐败官员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当征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内部存在利益关联,从而促使一些腐败官员强行推动征地时,冲突的实  相似文献   

9.
正微博正悄然改变着千百年来中国官民之间难以逾越的某种距离。但同时,"空壳微博"现象、微博功利化、微博公信力不足等问题也阻碍了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积极作用的发挥。2010年被誉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的异军突起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络问政新宠。曾经帮助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的微博,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风生水起。对"网络问政"日益重视的政府机构和官员此番亦毫不落伍,许多党政机  相似文献   

10.
韩海琼 《学理论》2014,(7):60-6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而官员作为人大代表、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其特殊身份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民众希望通过微博了解政情,对官员进行监督,实现参政议政的愿望;官员希望通过微博了解民意,为民众解决问题同时展示自身形象。由此而产生的官员微博不仅使官民之间存在的多级隔阂墙得以拆除,还为实现了虚拟的面对面的沟通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