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西民族团结的民俗表现,一是大杂居小聚居,二是双族或三族家庭的出现,三是历史上形成了一些共有的节日.湘西民族团结的伦理基础,表现为有着一些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人文精神.由于湘西土家、苗、侗、汉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互渗,出现一定程度的伦理要素的趋同,从而协调各民族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是有其产生的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9)
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为同源民族,在婚姻文化方面存在许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及各自所受不同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两个民族的婚姻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从婚姻观和婚礼组织形式的角度阐述壮、岱族婚姻文化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对两个民族文化的了解,推动两国边境的和平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应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和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的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于2月27日至3月1日对越南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友好访问。 江泽民总书记这次访越的目的是增进互信、面向未来。这次访问越南是江泽民总书记今年的第一次出访,体现了中国党和政府对不断巩固中越传统友谊、发展中越长期睦邻友好关系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河南偃师东蔡庄高抬故事属于民族民间舞蹈这一古老的艺术门类,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现代文明发展的冲击,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抬故事越来越走向人们生活的边缘,这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对高抬故事进行透视和分析正是深入解读这一民间艺术的有效手段,也是更好地补充和发展这一濒危的民间艺术奇葩的有效方式。高抬故事以其自身独有的神韵与风貌,展现着多种文化心理:以祭祀祈愿为主题的文化心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心理;迎合大众审美的文化心理;以传承文化为目的的文化心理等。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8,(7)
正【提案背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文化机构、相关专家、民间团体以及广大民众,都开始并且越来越重视中国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发展,这使得全国许许多多祠堂得以修缮重建,祠堂文化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开始被世人所重视。特别是农村家族祠堂修缮重建,更是盛行不衰。历史上,祠堂除了供奉和祭祀祖先外还有多种用途,如: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8,(6)
正【国名】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面积】5.12万平方公里。【人口】382万,官方语言为波什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首都】萨拉热窝,人口29万人。【国家元首】主席团行使国家元首职责,由波什尼亚克、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族各一名代表组成,任期4年。主席团主席为轮值制,由三族代表每8个月轮换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将迎来新千年的1999年12月30日 ,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在越南首都河内与越南副总理兼外长阮孟琴分别代表两国签署了《中国和越南陆地边界条约》。经过20多年的谈判 ,中越120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存在的问题终于全部解决。这是中越两国关系自1991年恢复正常以来取得的又一个重大进展。唐家璇表示 ,中越两国是近邻 ,把一条和平、友好、合作、稳定的陆地边界带入21世纪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同时也是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一大贡献。国际观察家也指出 ,这是中越关系改善的一个非常积极的标志 ,显示中国…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4)
2014年《秦时明月》《小时代》《绣春刀》等影片纷纷开辟弹幕专场,以及国内几大主流视频网站相继推出弹幕功能,印证了弹幕这一新兴媒介技术的生产力和商业价值,也使得弹幕成为传媒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观照了弹幕的技术属性背后的青年亚文化质素,并从语言、组织机制和文化特点等方面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中古时期,伴随丝绸之路的经商贸易活动,中亚粟特人入华定居。生活于华夏情景中的来华粟特移民,虽在葬俗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汉化倾向,但通过其墓葬中的石刻画像,却可以发现他们对原先居住于中亚本土时所信仰的祆教文化之坚守。粟特移民墓葬空间中的祆教文化主要表现为祆教祭祀图像。这些祆教祭祀图像具有形式和内容的高度一致性,即以火坛和祭司为核心的拜火祭祀仪式的图像志特征。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6)
契丹族的婚姻主要有两姓世婚、劫掠婚、姐妹婚,异辈婚和收继婚等形式。婚姻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中,契丹族的婚姻观念有一些改变,但婚姻形式更多地保留了民族特色,对于汉化程度较高的契丹民族而言,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亚山——这座众神之山,是古代希腊人的祭祀圣地。在距今4500年前,这里就有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其中,  相似文献   

12.
今日友谊关     
中越边境的友谊关,扼中越边境要塞,历来是中越两国交通的要道。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边关,是中国9大名关之一。它雄踞南疆,与其它已经失去守疆作用而仅仅成为历史名胜的边关不同,在历史的烽火狼烟中,从未间断过履行它的边关要隘的职贡。 如今,友谊关正越来越成为旅游者关注的目标。尽管这里至今尚未对外开放,但国内的参观者络绎  相似文献   

13.
一个多世纪以前,马氏黎族的祖先从祖国大陆迁徙到海南岛古崖州,又几经迁徙,最后在陵水县竹葵村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创造了自己的信仰文化.祭祀与祖先崇拜在他们的信仰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祭祀和对祖先的崇拜,形式多种多样,反映在丧葬、生产、节日、婚姻和取名等方面.笔者还链接祖先灵魂的善恶问题与研究者商榷.  相似文献   

14.
李林  张晓宾 《学理论》2013,(23):361-362
传统节日是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又造就了色彩纷呈的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优秀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是极为宝贵的德育资源。从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高校德育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方法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如果把中越边境商品贸易10年的曲折历程形象地比喻为一部规模宏大、旋律高亢的交响乐,则1996年凭祥中越边境贸易商品交易会,便可算得上是这部交响乐中最具高潮的华彩乐章。 1996年凭祥中越边贸商品交易会,是一项在精心策划和周密准备上下足了功夫的系统工程。 1996年6月28日,陈中乐市长在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6)
通过对重庆某高校课堂"低头族"现象进行调查,发现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率极高,近1/3的学生是名副其实的"低头族",这对大学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挑战。师生对"低头族"的态度却较为消极。我们需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实效性、充实文化活动和改善校园环境等方面着手对课堂"低头族"进行理性评析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7.
惜云 《民主》2010,(3):47-48
<正>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其起源、发展、传承与演变有着千百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它是一种基于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农业祭祀、祖先崇拜、驱邪禳灾、求神祈福等民间礼俗文化仪式,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美术、手工艺于一体,是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2)
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直观而丰富,深刻地展示了纳西先民的智慧,反映了纳西先民的宇宙崇拜、宗教祭祀活动,体现出纳西文化中独特的宗教观。保护与发展纳西文化是当前的紧要任务,应采取多元化的措施,科学保护与传承其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陈宇菲 《学理论》2010,(12):142-143
流传在甘肃岷县的湫神崇拜是一多层面的民俗文化现象,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其进行研究,从社会功能、进化和象征性的角度阐释其中崇拜对象的神化过程、神灵意念、祭祀形式等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北海外沙岛上龙母庙供奉的是龙母、观音、北帝、关帝四位主神,以及千里眼、顺风耳、关平、周仓、桃花姑、周公、庙祖等辅神,并设有四海龙王的神位。在目前祭祀活动的基础上分析其传承现状,对其提出建议如下:政府要加强引导;文化工作者应该继续加强对海神祭祀过程中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加强各方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