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泽波 《政法学刊》2011,28(4):125-128
同一认定理论的流行让人认为它是有用的,但它实际上是无用的。运用现代逻辑方法分析同一认定命题,在特定案件中,被寻找客体是限定摹状词,受审查客体是专名,单称的同一认定命题是一个含有限定摹状词的句子,它赋予个体一个性质。同一认定涉及的是个体识别问题,全称的同一认定命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全称的同一认定命题是在语言形式上对全称理论命题的模仿,在逻辑上制造了混乱,对同一认定命题意义的澄清可以消除这种混乱,在刑事技术中恢复清晰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论有供述案件的同一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被告人供述的案件和没有被告人供述的案件,在进行同一认定时,其证据的质和量应有所区别。有被告人供述案件,它的小同一认定之和达到一定量时,就可推导出大同一认定,即人、事同一认定结论;而没有被告人供述案件,只有当它的小同一认定之和等于大同一认定时,才能作同一认定结论。  相似文献   

3.
论司法鉴定结论之同一认定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法鉴定结论在诉讼中运用广泛,它和其他事物一样存在自身的理论基础。同一认定理论经过发展,逐步奠定其作为鉴定结论理论基础的地位。在同一认定的鉴定中由于鉴定客体本身具有同一性,同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区别于它物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对鉴定客体进行同一认定,最终得出鉴定结论。在诉讼中要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同一认定并非要得出“完全同一”的结论,同一认定也不是种类认定,同一认定的客体必须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出现两次以上,不能作偏向理解。  相似文献   

4.
利用放射影像资料进行法医临床学鉴定案例越来越多。同一认定常使用的标志包括牙齿、头颅、脊柱等相关特征结构。头颅放射影像资料,包括X片及CT片中的额窦、乳突、蝶鞍、颅缝及其他结构均可作为同一认定的标志。目前,我国法医放射学尚属起步阶段,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痕迹鉴定是一种司法活动,经鉴定后得出的结论尤其是同一认定结论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很大的价值,某些时候成为定案的主要或唯一证据。但在实践中,却曾发现本来只能给出种类认定等其它结论,却得出了同一认定结论;或者能够得出同一结论却只给出种类认定等其它结论。前者有可能误导法官,被法庭采信成为定案的证据之一,导致冤、假、错案:后者则淹没了同一认定结论在司法实践中应有的价值。只有掌握痕迹鉴定的规律,充分挖掘痕迹本身的信息,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同一认定结论的司法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同一认定理论中存在的误区和鉴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理论上每个物体之间的特征总和都是不同的,这是同一认定的基础,但实际的认定过程中,我们不可能运用物体的所有特征,只要有发现的特征同时出现且来自于不同物体的概率小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得出同一的结论了。本文试着从同一认定的特征体系出发,以其为同一认定的逻辑起点,并由此对同一认定的概念,分类,认定标准进行了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7.
张彬 《法制与社会》2010,(10):294-294
种类认定是侦查实践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认识活动,它和同一认定一样,能为侦查实践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在侦查破案过程中,种类认定的结论虽然不像同一认定的结论那样具有确定性,但它的适用范围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头颅CT片同一认定的方法。方法分别计算同一被检查者不同次头颅CT片指标差值和不同被检查者头颅CT片指标差值,再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同被检查者和不同被检查者指标差值,建立头颅CT片同一认定回归方程。结果建立头颅CT片同一认定方程46个。结论通过头颅CT片测量可以进行有效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9.
谭秋丰  黄飞骏 《证据科学》2008,16(2):250-256
目的探寻头颅CT片同一认定的方法。方法分别计算同一被检查者不同次头颅CT片指标差值和不同被检查者头颅CT片指标差值,再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同被检查者和不同被检查者指标差值,建立头颅CT片同一认定回归方程。结果建立头颅CT片同一认定方程46个。结论通过头颅CT片测量可以进行有效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腭皱法医学同一认定数字化系统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在标准条件下获取腭皱的数字图像,对腭皱信息都进行采集、降噪、增强、分割、特征提取、边缘检测、信息匹配等处理,运用Matlab软件研制腭皱法医学同一认定系统,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腭皱法医学同一认定数字化系统,从匹配结果来看,正确率达到100%。结论腭皱法医学同一认定数字化系统的建立,为同一认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司法证明同一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同一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范畴,同一认定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也是司法证明活动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方法.传统的同一认定理论把同一认定局限在物证技术鉴定的范畴.实际上,同一认定是刑事诉讼证明的最终目标,同一认定理论对整个案件的司法证明活动都有指导意义.在刑事诉讼中,整个案件的同一认定就是"人事同一认定".同一认定的依据是客体特征.同一认定的条件包括特征组合的特定性、稳定性和反映性.同一认定的基本方法是特征排除法,包括直接排除法和间接排除法.同一认定的基本步骤包括对客体特征或诉讼证据的分别审查、比较审查和综合审查.同一认定理论是刑事诉讼证明的基本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翠玲  王勇 《证据科学》2023,(3):359-371
2005年《科学》杂志刊登的《正在到来的物证鉴定科学范式转变》指出,传统的法庭科学正走向一种新的科学范式。同一认定理论作为传统范式的理论基础在国内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构成和适用领域。本文对比了国内外的同一认定理论,指出该理论在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中的不足,以及新鉴定范式转变的可行性。在同一认定理论的再检视中,提出同一认定理论宜限定在物证鉴定领域,刑事印证证明模式可以涵盖侦查学领域和司法证明领域的同一认定理论,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物证鉴定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作为盗窃罪的基本罪状予以规定,"入户盗窃"的"着手"的认定也随之改变,行为人只要实施入户行为即可认定为"入户盗窃"的"着手"。与此相关联,"入户盗窃"具有两种未遂形态,基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入户盗窃"的两种未遂形态应区别对待。此外,"入户盗窃"中,"入户"与"盗窃"的关系对于"入户盗窃"的司法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入户"与"盗窃"不仅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还应发生在同一空间内。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放射影像学进行同一认定是法医放射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通过阐述放射影像学在法医学同一认定中的应用范围、历史性回顾、可用于同一认定标志的类型、注意事项和今后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完善放射影像学在法医学同一认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择颈椎CT片上的特征指标,建立逐步回归方程,探讨其在法医学同一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0名被检查者颈椎CT片各1张,70名被检查者不同次颈椎CT影像片各2张。选择并测量颈椎CT片上的13项指标值,分别计算被检查者随机分组后相同测量指标的组间差值,以及同一人不同次测量指标间的差值,运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各项指标的一元回归方程和多项指标的多元回归方程,并对方程进行盲测检验。结果建立的13个一元方程中同一认定的准确率在69.0%~90.4%之间;建立的4个多元回归方程的准确率在90.4%~96.7%之间,盲测准确率为100%。结论本文在CT片上选择的13项特征指标可以用于同一认定,使用时应尽可能选用多元指标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多次盗窃是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三次以上的盗窃行为的犯罪活动。多次盗窃的认定应注意多次盗窃应最少实施三次或三次以上的连续盗窃行为,数额较小的小偷小摸行为不应认定为多次盗窃。数额较小一般以低于本地区立案标准数的二分之一掌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羊角锤起钉槽撬压形成擦划痕迹的检验方法。方法痕迹整体分析及特征接合。结果具备同一认定条件。结论通过了解羊角锤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综合分析撬压时形成痕迹的作用关系,按照现场环境条件制作样本,可以进行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8.
纵观法庭科学和其相关学科分支,学术研究人员和司法鉴定实践者对“同一认定”概念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其主张为“可以从潜在的一组来源中确定唯一的来源”。特别是近年来,在“同一认定”作为一种鉴定意见的实践发展进程中,关于“同一认定”的理解和认识仍停留在原有阶段,实践中基本没有实质性的改变[1]。更重要的是,专业协会和司法鉴定实践者舍弃了正式的意见决策论的概念来界定“同一认定”的本质,主要的难题是我们难以把握鉴定意见结果可取还是不可取的衡量尺度(如,利用效用函数)。在该领域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本论文引入并介绍了效用函数及损失函数的基本概念,同时特别提及他们在司法鉴定同一认定领域中的应用。本文强调,正确地理解同一认定意见决策工具,不仅可以减少“个人的”主观影响,而且还展示了如何将该理论与现实中的意见判断问题的构成特点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皮肤咬痕实际案例检验,对皮肤咬痕特征及同一认定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皮肤咬痕检验鉴定应具备的条件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司法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一种。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至关重要。行政诉讼中。对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有其特有规则。对于行政主体据以认定事实的司法鉴定结论.去院对其审查应适用不同于民事诉讼的规则.侧重于审查行政主体的事实认定行为。而非司法鉴定结论本身。因而,是对“行政审查行为”的再审查。现结合审判实践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分析行诉中对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