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锦屏之行,我被满眼的绿色充斥着;没人提起、自己竟也忘了打听县名的由来。回到家里满眼之绿早已变成满脑子的“胸中之绿”了,于是便不情愿再去考证。我害怕“屏”字会被演绎成“屏障”,战事频仍的古代料定会有此一说。满满的绿色和“屏”字前面的那个“锦”字促使我想到了“屏风”。是的,绿色的屏风,花团锦簇的屏风。跟王昌龄同时代的杜甫、钱起等诗人不是吟咏过“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锦屏云起易成霞,玉阴花明不知夕”的诗句吗?这可都是描写旖旎风光和美好事物的诗句呀!“屏风”跟诗画的联系最为密切,锦屏之行定能在诗人的手中转换成绿色的诗句,在画家的手中转换成一幅幅翡翠般葱茏的艺术画面,转换成一幅幅古色古香的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所构织而成的画屏。  相似文献   

2.
董倩:欢迎收看《新闻1+1》。有一个贪官,他曾经在法庭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戴的这副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的确,当我们观察一些官员的贪腐过程时,他的妻子、孩子还有亲属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今天对刘铁男案庭审的过程中,他也提到了他的儿子。董倩:欢迎收看《新闻1+1》。有一个贪官,他曾经在法庭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戴的这副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的确,当我们观察一些官员的贪腐过程时,他的妻子、孩子还有亲属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今天对刘铁男案庭审的过程中,他也提到了他的儿子。刘铁男(庭审画面):“是我这个做父亲的不负责任,导致他(指儿子)走上了这条路。现在悔之已晚,唉!他已经30岁了还没有小孩。我真诚地跟大家讲,我每天都生活在这种忏悔中。”  相似文献   

3.
<正>盛夏六月,第三十二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哈洽会”)如约在龙江大地盛大启幕。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哈尔滨,我格外激动——作为参与过首届“哈洽会”会务工作的一分子,我早已和“哈洽会”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追忆往昔,当年投身首届“哈洽会”会务工作的经历,虽已过三十三年,至今仍记忆犹新,点点滴滴如同电影画面,时常在我脑中浮现。  相似文献   

4.
魏敏生 《廉政瞭望》2011,(11):45-46
人们有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我从小就相信,因为父母给我讲过,老师也给我讲过。作为自小就是一个乖娃娃和好学生的我,自然是深信不疑。现在我是一个老师了,也为人父了,要讲给我的子女听,也要讲给我的学生听。如果像我的老师和父母那样讲,又有一点不甘心。哪一点不甘心呢?可能是认为照样讲太简单了吧。难道这道理有变化?想来想去,现实中有许多现象不是一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说得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讲过一个三个石匠的故事:一个过路人问三个正在凿石的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回答说:“我在挣钱过日子。”第二个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凿石工作。”第三个石匠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光芒,说:“我在建筑一座大教堂。”对第一个石匠来说,工作只是为了挣钱。第二个石匠则有更高目标,他要做到最好。而第三个石匠却有梦想,他要建筑一座精神家园。在这个故事中,梦想可以让人眼中放光。  相似文献   

6.
责在心中     
当我们从母体中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责任便注定与我们形影不离。责任如阳光,能激发潜能;责任如甘霖,能净化心灵;责任如烛光,能照亮人生。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李原 《党史纵横》2009,(10):61-62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这是歌曲《我是一个兵》的歌词,词作者陆原、岳仑。曲作者岳仑。这首响彻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歌曲在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过巨大作用。西方媒体称:“中国在朝鲜有‘两颗重磅炸弹’,一颗是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颗是陆原、岳仑的歌曲《我是一个兵》。”  相似文献   

8.
我离开大山已好几年了,可大山上的事却如刚刚发生过,令我难以忘怀……大山顶端,云海深处,有一间看守铁路隧洞的小屋。几年前的一天,我顶替接班后被派往大山上当一名隧洞看守员。我的师傅是一个人称“傻子”的老头,听说这老头在大山顶端看洞子已四十多年了,虽已退休几年,却因为一直没有人来顶替他,他仍继续工作着。我当然清楚,替换下去“老傻子”,大山上自然就剩下我这个“小傻子”了。我作为一名新工人,按规定老傻头将带我熟悉一个月工作。我当班时常坐在小屋前,望着大山发呆,一天不说一句话。那老头一次次转来转去似乎想说什…  相似文献   

9.
去延安之前,我就决心要去看看南泥湾。不管昔日的南泥湾是怎样的情景,在我看来,它早已被热热辣辣风风火火甜甜蜜蜜的歌曲唱神了、唱醉了!正是有了这样的“神”和“醉”,埋在我心里的南泥湾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的依托和期冀……真是难以尽述如愿以偿后荡漾的心怀。当我乘坐的汽车向南泥湾飞驰时,心中的歌与鼓点同时响起来,同时敲起来。路两旁的沟沟岭岭,按不规则的序列,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在视野里变幻,又在视野里消遁,高高低低的草木和庄稼,在那画面上涂着绿、抹着黄。色彩的点缀,心潮的激越,我敢说,…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19):70-70
谁有钱 有3个富人在比谁有钱,一个说:“我家每人一辆宝马!”另一个说:“我家佣人都开宝马!”最后一个说:“我天天扶老奶奶过马路。”其他两个人异口同声:“大哥,还是您有钱呐!”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军事家,在中国革命战争的舞台上,凭借其超出常人的导演技巧和能力,导演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其早期的军事生涯中,毛泽东还具体指挥过许多战役战斗,这引起战役点战斗几乎都成了旷世难导的佳作。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也经历过一些挫折和失败。毛泽东本人也说过,10年内战期间,他指挥过的作战中就有败仗。他在1956年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犯过错误的。此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毛泽东这里所说的4次败仗,其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徐怀谦 《廉政瞭望》2004,(12):15-15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首先认为这位“辛酸父亲”确实很值得同情,不过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做“子不教父之过”.虽然有其片面之处,但我还是要说.这位父亲着实有过。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是一条有灵魂的红线 2007年建军节前夕,我被邀请参观在东莞举办的百位将军书画展。站在一幅“实事求是”的长轴面前,我很久不能移动脚步。不是字写得特别出众,是落款“许世友”三个字让我吃惊,震动。因为我采访过许世友的许多下级,都说许世友很少写字,看完文件、批件,往往只用粗大的红铅笔龙飞凤舞地写上一个“许”字。  相似文献   

14.
本人写过大人物,如费孝通、周有光等等;写过小人物,有逃学的学生、讨工资的打工仔等等。但我不写娱乐明星——不是说我多“脱俗”,而是跟那圈子,没啥交集。电视主持人不算艺人,但沾点边儿。我跟北京卫视《养生堂》主持人悦悦,除了看她节目,没一分钱关系。一把年纪,我也不会成为她的“粉丝”。为什么写她?因她不同于大多数主持人,甚至有点儿可爱。  相似文献   

15.
在我十二三岁时,也就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一二年,我开始知道“张闻天”这个名字。那时,我哥哥和他的少数进步同学们似乎有一个非正式的读书会,出钱买书的是他的一个家中很有钱但思想很进步的同学。书刊全是革命进步的,文学作品也有,全都放在我们家中。这些书中也有一些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出版的,后者中有张闻天择的书,我似乎翻看过,但我的文学气质太弱,连书名也忘记了。但从此我知道张闻天是个文学家。大概是在1936年冬,我从同一个途径读到了范长江同志的通讯报告集──《塞上行》、《中国的西北角》,不知是其中的哪一本…  相似文献   

16.
在加拿大,我曾经收到过许多陌生人的“情书”。 信箱的钥匙有一点问题,所以信箱常常锁不牢。下班回家,看见邮递员给我写的“情书”:“请一定要记得把邮箱上锁。作为一个邮递员,我不能给没有锁牢的邮箱送信。”最后一句让我微笑。因为他不但有善意的提醒还有小小的职业自尊心。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期,晋国的文子为躲避当朝追捕逃出都城,经过一个他以前曾任过职的县邑时,已是人困马乏。随从中有一人说:“这里的头儿是啬夫,是你的好友,为何不在这里住一夜歇歇脚再走?也好等候后面的车子。”文子摇头说:“不行!不能在这里住,这个啬夫靠不住。”跟随的人问:“何以见得?”文子道:“我爱好音乐,啬夫便送我好琴;我喜欢各种佩戴之物,啬夫便送我玉环。  相似文献   

18.
周建波 《廉政瞭望》2011,(13):52-53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被某人“空降”到一座孤岛上,随身携带了一袋谷种和一些菜种,还有一只小鸡。某人对你说,“现在,你的食物得靠你自力更生了。我知道你以前没种过庄稼,也没养过鸡,但是我绝对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然后他坐船走了,剩下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孤岛上谋生存。  相似文献   

19.
白嘎丽 《实践》2011,(10):37-37
走进美丽的扎鲁特,随处可见一幅幅百姓安居乐业的画面。近年来,这里的人们创造了一个个神奇与辉煌——从跨入“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城镇”到“全国科普示范旗”,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旗”到摘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鲁北镇哈日朝鲁嘎查”殊荣……“扎鲁特的社会和谐,治安稳定,一年好过一年,在这里生活,我们觉得很幸福!”这不仅是每一位扎鲁特人的共识,也是广大外来客商的真切感受。如今的扎鲁特,“平安和谐”已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籍里科法 《党课》2008,(7):F0002-F0002
面对灾难,艺术从来没有缺席过,法国画家籍里科的油画《梅杜萨之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幅作品取材于法国远航舰“梅杜萨”号触礁沉没的真实事件。画面上,一群瘦弱、苍白的人挤在狭小的竹筏上,有人痛苦绝望,有人已经长眠不醒。右下方还有一个人一脚勾在竹筏上,躯体已经浸泡在水中。竹筏的小帆灌满了风,后方有一个大浪即将拍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