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东林先后结业于北京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画创作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院特聘画师。2007年作品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并获金奖2007年作品入选纪念黄道周全国中国画提名展2007年作品入选全国中国画大展2006年作品入选黄河壶口赞中国画提名展获最高奖作品入选全国青年画展,并获二等奖2006年作品入选黎昌杯第四届青年中国画年展并获二等奖作品入选全国工笔画大展2005年作品入选黎昌杯第三届青年中国画年展并获铜奖作品入选中国画精品大展作品入选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画大展作品入选中国美协第十六届国际造型美术特展2001年作品入选21世纪全国首届书画篆刻展并获银奖2000年作品入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入选新世纪中国画精品大展作品入选全国书画大展并获铜奖1999年作品入选首届国画家水墨精品展1996年作品被新加坡艺术博物馆收藏作品《房山人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相似文献   

2.
卢大力 《法制博览》2013,(10):55-56
动漫同人作品属于原作品的二次创作,是一种创造性智慧成果,但其著作权的保护以及相关问题一直很不清晰,其与原作品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权利冲突。本文重点分析了同人作品的本质和其作品价值的确认,以及对其受保护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
韩文 《法制博览》2023,(14):145-147
随着智能设备的迅猛发展,拍摄照片成为现今普及率最高的一种创作表达方式。摄影作品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一类重要客体,得益于其复制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利用途径广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2020年第三次修正的《著作权法》已实施一年有余,由于立法上有关摄影作品著作权的条款仍有待完善、实务中出现了摄影作品独创性认定标准的模糊等问题,凸显了新时代完善对摄影作品独创性认定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笔者通过理论和实务两方面的深入探讨认定摄影作品的独创性,从而为构建在独创性判断上更具有操作性的认定标准提供可行性思路,减少摄影作品著作权的滥诉发生率,推进网络时代摄影作品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4.
<正>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海淀区总工会在区政府第一办公区中心花园隆重举办了"中国梦·劳动美"海淀职工书画展。本次书画展得到了各基层工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共征集作品200余幅。经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作品5幅,二等奖作品11幅,三等奖作品20幅,优秀奖作品34幅,并从所有作品中遴选出100余幅优秀作品进行展出,供广大书画爱好者鉴赏。展出作品不仅表达了海淀职工爱我中  相似文献   

5.
宋彦军,1976年生于河南,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画院画家,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2002年作品《回音》获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2003年作品《花样年华》获全国第二届金彩奖优秀奖2004年作品《新装》参加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 2005年作品《暗香》参加第二届菜乡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2005年作品《心曲》获第十六届国际造型展美术特展优秀奖、作品《第二课堂》参加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2006年作品《都市丽影》获第六届中国工笔画大展金奖2007年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2008年参加全国政协主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河南十人作品展  相似文献   

6.
任翠萍 《工会博览》2013,(35):43-43
走进公交保修六厂职工之家,墙壁上、圆柱上、楼梯间。处处都能够看到精美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它们既不是哪位书法大师的作品.也不是工艺美术馆购买的装饰品。这些作品都来自于六厂的“职工书画室”.是六厂职工自己创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作品独创性是著作权法中的重要概念,它的评定标准问题是各国著作法中的永恒问题。由于作品必须具备独创性才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因此作品的独创性标准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独创性标准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活动的具体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法中规定作者具有署名权,作者有权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来标明作者的身份,那么非作者名字出现在作品上,甚至是以第一作者出现在作品上,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但是这种署名行为否符合法律规定,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9.
百花吐彩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随着文化大繁荣的政策导向的明确,今天的中国画坛,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为配合百年奥运激发起来的热情,本刊再次延续以往的做法,暂停专人专刊的排式,给更多的画家得以展示自己的舞台和机会,同时也让多种风格的作品供读者选择。本期刊登的作品可谓传统国画中的三大科,一齐登场了。花鸟画,由老中青三代画家组成,有当代逸品画家之称的霍春阳教授的近期作品,同时也选登了他的学生王冠惠、孙飞和霍岩的部分作品;著名画家朱法鹏,他的作品多属于大写意、大画幅;吴冰的工笔画,意境优美,属学者型画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加强,因擅自将他人作品标题用于商业领域而引发的版权纠纷在各地诉讼案件中已屡见不鲜,然而由于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此未明文规定,致使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于作品名称能否成为其保护的客体、如何对作品标题进行有效保护等问题争论不休,但却始终未能达成共识。本文介绍外国法律规定与判例,指出作品标题不宜成为著作权客体,并对如何保护作品标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向洋,生于1974年,1994年毕业于四川省自贡师专美术系1995年结业于中央工艺美院装饰艺术系2000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年进修于北京飞地艺术坊2005年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高研班2006年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于文江工作室现为成都画院画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警察书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参展获奖经历:1999年作品《彝寨情》参加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暨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展获优秀奖并被收藏2000年参加四川省女画家第二镜像画展2001年作品《孔雀舞》入选建党八十周年书画展2006年作品《消夏图》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并被收藏2006年作品《春》、《荷塘清韵》入选第十九次全国新人新作展2007年作品《憩》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大展2007年作品《闲居图》、《午后》等参加《东方墨·第二回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家邀请展》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在人机深度交互下产生的,生成过程中使用了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生成文字、图片等不同的形式。在判断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构成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三点:第一,不能仅以生成过程中没有人参与就将人工智能生成物排除在作品之外;第二,如果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对客观事实、数据等要素的直接反馈,此种情况下不能构成《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如果人工智能生成的结果能够体现独创性就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第三,在人工智能生成结果构成作品的情况下,将其归属于人工智能所有者更能减少争议,增加法律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汤纯华 《工会博览》2008,(19):48-48
北京环卫集团第二届职工艺术节书画摄影比赛于日前落下帷幕。此次比赛得到了环卫集团广大职工的热情参与,各基层单位经过预赛后选送了286件作品,显示出了广大环卫职工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作品征集,环卫集团书画摄影评审领导小组成员和外聘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作品进行评比,最终分别评出了摄影作品、绘画作品、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的一、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14.
尹丽 《法制博览》2009,(19):75-75
顾闳中是五代南唐的画家。我们不知道他的生平,只知道他是南庸后主画院的画家。不知道他有什么作品。我们能够知道的仅仅有一幅作品,那就是《韩熙载夜宴图》,可谓“以孤幅压五代”。顾闳中为什么要画这幅作品呢?这幅作品表现了什么?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张桔 《法制博览》2024,(10):18-21
数字化作品以虚拟、数字形式存在,虽然具有传播范围广等优势,但相应地网络盗版侵权、不正当竞争问题层出不穷。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法起步较晚,多数法律条例普遍适用于传统实质性作品。因此本文拟结合文献资料,针对现行知识产权法下数字化作品权益保护存在的难题展开论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日前,西城区代办处参加北京办事处“互助保险情”征文、摄影作品比赛,参赛的四幅作品全部获奖。华兴新业公司工会的摄影作品《杨广宏主席亲自把赔付金送到患病女工手中》获二等奖;二建公司工  相似文献   

17.
申阳涛 《法制博览》2023,(13):118-120
2020年第三次修正的《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将作品合理使用在“具体规定性”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抽象规定性”立法模式的情形,但依然未能解决网络环境中关于作品合理使用的最大问题。网络环境中作品的创作呈现大众化的倾向,即作品创作不仅是少数专业创作者的行为,广大互联网用户利用网络资源创作生成了海量内容,而这也正是互联网促进文化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由于广大互联网用户欠缺专业创作者的创作技巧,在创作生成内容时普遍存在借鉴原有作品的现象,该行为因存在商业目的而很难被认定为合理使用。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转换性使用的判断标准,以界定网络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二次创作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日前,北京网通工会承办了第一届中国网通集团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在面向全国网通职工进行作品征集展览中,北京网通公司有9人10幅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二  相似文献   

19.
黄兰 《法制博览》2024,(10):52-54
著作权归属问题是完善著作权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合理的权利分配为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实现了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的转变。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创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本文与职务作品著作权相关理论相结合,对职务作品的概念和标准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出职务作品著作权主要存在“工作任务”界定的不清晰、单位的“优先使用权”权利过大、职务作品与委托作品存在交叉和人身权归属有待明晰的问题。从而认为应该通过明确“工作任务”的概念、调整单位优先使用权、确定职务作品与委托作品权利归属和明晰单位和创作人的人身权归属这四个方面来完善我国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  相似文献   

20.
近一段时间,北京许多公共汽车站的灯箱广告都换成了一幅幅以山水、花鸟为主题的国画作品,引得路人啧啧称赞。其实,这些画作都是出自著名书画家、中国书画艺术人才研究会会长吴东魁先生的手笔。与一些名人买广告牌宣传自己及作品不同,车站灯箱上展出的作品,都是吴先生以赞助的形式捐献给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基金,用以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