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传寨 《学习月刊》2009,(22):73-73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谷城县委、县政府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了社会长期和谐。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这些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固邦宁,民安国泰,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3.
民政战线和民政工作领域最能接近和体现民生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常年直接与弱势群体打交道,最能够了解困难群众的疾苦和呼声.因为,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求助部门就是民政!因为,民政工作职能众多,涉及千家万户,社会的方方面面,涵盖了人的一生,与群众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点多、面广、线长和群众性、社会性、基层性、政策性、广泛性较强的特点.显然,民政在百姓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无小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影响着党的执政基础。只有把民生问题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  相似文献   

5.
西宁市各级党组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把破解民生问题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基本标准.推进全市科学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通过长期规划、近期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杜润楠 《世纪桥》2016,(10):32-33
从广义的角度上可以说,民生问题是关系到每一个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也正是囊括了老百姓生活领域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人类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的确需要着眼于民生,关注民生问题,改善民生。在哲学范畴内研究民生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不仅仅是哲学理论领域上的需要,更是每一个人民群众的迫切心声。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内,民生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而民生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刘德君 《实践》2009,(1):45-46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党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2008年,包头市昆都仑区围绕包头市委"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这一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为突破口,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纵深开展,激发了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刘艺新 《学习月刊》2010,(2):149-149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天门市竟陵办事处紧紧围绕“推进思想解放.践行科学发展.奋力争当全省同类乡镇发展排头兵”这一主题.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对照差距.边学边改,促进了竟陵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解决民生问题的关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虹 《当代党员》2007,(5):16-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广大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整个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7,(6):6-7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担负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到自身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1.
海心国 《党的建设》2008,(10):14-15
高山的阻隔,河水的阻挡,使临夏州积石山县张家村一直没有通汽车。群众出门难,生产生活面貌也因此改变不大。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的开展,给张家村的农民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2.
李军  袁周 《当代贵州》2007,(19):82-85
贵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的文化,有丰富的资源,有淳朴的人民.让这座城市里的市民能够生活得幸福、安全、舒适,是我们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重解决民生,充分尊重民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尽职尽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十七大精神,从解决重点民生问题入手,加快构建和谐辽宁。使老工业基地的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的安全感、安居感和正义感普遍增强。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7,(4):8-8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我们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更加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通过办好事实事更好地改进作风,在改进作风中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  相似文献   

15.
保障民生是执政之基,兴国之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若离开科学发展,民生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我们要把推动科学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激发广大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柳青 《新长征》2008,(1):16-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专门用一个章节来阐述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解决和改善社会民生问题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这说明党和国家已经将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民生问题,成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我们要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民生问题,从群众对民生的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和安全需求方面出发,着力解决好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08,(12)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我们要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民生问题,从群众对民生的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和安全需求方面出发,着力解决好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而解决当前突出的民生问题,同样要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王祁远 《世纪桥》2008,(8):61-62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我们要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民生问题,从群众对民生的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和安全需求方面出发,着力解决好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