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不久前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使我们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同加快改革开放、把经济搞上去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第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生产搞上去,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相似文献   

2.
张闻天经济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张闻天的经济思想,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经济工作,赢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一、关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根据“八大”提出的政治路线.张闻天明确指出:“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首要任务。”①他还强调,当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变化之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②只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为过渡到…  相似文献   

3.
今年三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根据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思想,一再强调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勇于创新,敢于试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我们不仅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而且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判断是非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有这些,突出地反映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题,这就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抓住时机,  相似文献   

5.
姜淑平 《党的文献》2006,1(2):49-55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如一地强调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他提出,发展个体经济、引进外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九五”和2010年的指导方针根据17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为了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新内容。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开放,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所谓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它包括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两个方面的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是必由之路。”这就是说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扭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他还说:“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邓小平同志如此强调要抓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对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9.
在今后15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即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够把握大局、总揽全局。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实践已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已被我们党确定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真正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深刻总结吸取以往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教训,坚定不移地转移全党全国工作重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即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正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不论怎么改革开放,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改的只是不适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各种体制机制,目的在于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国家生命线和人民幸福线,是由人类社会基  相似文献   

12.
做工作,“看准了的就办”,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什么是“看准了”?按什么标准去看?学习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明白了一个最高尺度:“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标准,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十几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坚持改革开放。所以这一点我们看准了,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不能动摇。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就是坚持彻底唯物主义的观点,就有了防“左”反右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对这些新事物如何评判,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某些被扭曲了的、脱离实际的、抽象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就没有希望。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实质,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我们要大力宣传小平同志关于“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的战略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今天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毫无疑问,党的宣传工作也应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是什么其他中心。在坚持不坚持以…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内容非常丰富.党的建设理论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党的建设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布业中占据关键的地位。1965年邓小平在谈到我们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曾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  相似文献   

15.
1、通过改革开放解放为发展生产力,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重要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个论断是对我国十四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概括和总结,也是党的十四大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对于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十四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农村,废除了人民…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1994,(1)
《邓小平文选》(1982-1992年)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奉献给全国人民的又一部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1982年以未,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进行伟大理论创造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作为党史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坚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  相似文献   

17.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论述得比较完整的一个观点,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一观点的基本内涵及意义,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卓有成效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两件大事,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之所以要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因为这两种体制中的某些因素不适应县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和提高.不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中建立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经济特区不仅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在特区中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笔者认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把握邓小平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为指导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在改革刚起步就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呢?第一,邓小平同志是从全国范围改革的高度提出建立特区的。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改革…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结合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充分体现了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这个思想的出发点和中心点,就是要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否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能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20.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深化改革,求真务实,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发展体育事业也是如此,必须走改革之路。改革出动力,务实出效益,我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