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煜是一位勤快执着而求实的青年画家,他的油画显示出才气与不凡。特别是在现实主义的写实绘画道路上,他明知此路有艰险、却不畏艰险,这在与他同龄的同行中是难能可贵而又不可多得的。先前,我看了他的人物写生甚是欣喜。  相似文献   

2.
白伯骅绘画     
人物画大师范曾先生从不轻易褒许同行,他曾自称“几根衣纹,足以睥睨古人”。然而其一次题同为人物画家白伯骅的画作,却对其作甚为称誉,日:“伯骅一代传神妙手……世人宝之非徒然也。”足见伯骅所绘人物功力也可以“睥睨古人”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起于魏晋而成于宋,可说是最为成熟的画种之一。而惟其成熟,才更难以为后人突破。今天,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兼收古今中外之长,同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在市场经济动作环境下避免世俗化,反映出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值得欣慰的是,通过多年探索,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何家英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曹忆南山水     
古人云:“白发如新,倾盖如故。”算来与忆南相识不过数载,相交日深。忆南喜爱艺术,青年时代进入首都刻字厂,耳濡目染,对于篆刻、书画浸淫其中。著名篆刻家刘铁宝是他入门的师傅,而于绘画却是无师自通。忆南多年从事宣传工作,无暇他顾,而对于绘画却是一往情深,闲暇之余,总要铺纸挥毫。兴之所致,往往满纸烟岚。  相似文献   

5.
由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和中国对外展览文化演出公司共同主办、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承办的2007年中国美术馆《马永强绘画作品展》,于5月2日在中国美术馆  相似文献   

6.
余秋雨在《笔墨祭》中论道:“只有把书法与生命合而为一的人,才会把生命对自然的渴求转化为笔底的风光”。读后使我联想到我的艺友——杨世勇。身材精瘦的他与那一幅幅翰墨淋漓、气象万千的山水画卷,好像是余秋雨这段话的最形象的注脚。杨世勇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湖南湘江之子,血液中自有灵动之气;杨世勇是得天独厚的在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身边数载、耳濡目染、心摹手追、得到“真传”的娇子。可以说在绘画艺术道路上,一起步就得到良好的哺育与搀扶,自然苗正根深。杨世勇还是勤奋好学之辈,他对绘画的酷爱,确实做到了把绘画与生命合而为…  相似文献   

7.
《国际交流》2009,(2):40-41
值此中国汶川“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日本社会教育团体碧波会和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在日本福冈举办灾后重建儿童绘画摄影展。这次画展的作品主要是灾区儿童及中国其他地区儿童制作的.主要反映了灾区人民抗震救灾,以及灾区儿童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表达了灾区人民不怕困难。重建家园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苏联小说主要特征是充满动荡,出现了一个传统派别,他们在困惑与追求中,含有变革性的思考。其中有文学上的沿续因素,更有当代作家富有个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刘人岛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除了在工艺美术、绘画、雕塑创作和做研究生、博士生导师,美术评论方面取得卓  相似文献   

10.
指画,又称指头画或指墨。即以手指代笔,蘸墨、着色,在各种纸张或丝绢等载体上作画。它源于中国画和民间美术。并形成独特画风和技艺。指画作品兼具中国画和民间美术的双重特质,指画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艺术技法,在作画时有一定的表演性和观赏性。指画是直接用手的各个部位。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形式。指甲、指肚、指肉、指背、指关节、掌、拳等都可作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美术馆以南不远处的东厂胡同,一个简朴的两居室单元房内,笔者拜访了面人汤二代传承人,年近耄耋的汤夙国先生。面人汤面塑技艺创始人汤子博(1882—1971),是汤夙国的父亲。汤子博之父汤禄林,京东通州人,以砖瓦雕刻为业,育有五男二女,皆为手艺人。汤子博行三,自幼心灵手巧,尤在绘画方面显现天赋,十五六岁时即可临摹各类戏曲人物。一日,他被街头一位来自山东曹县捏面人的表演所吸引,决意试一试,于是买了捏面人所用面团,用竹子削成刀片试着捏出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评论傅继英的画是非常不易的,以至于我感到言不能及。这种艰难并不是因为她的画如何复杂难解,相反倒是由于她的单纯和激情以及执着。傅继英似乎数年如一天的在重复画一幅画,不停地表达一种属于自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推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热潮中,海外华人同样踊跃,新近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黑白体系论》,就是旅英中国画家、文艺理论家胡东放为弘扬中国画而精心打磨了20余年的一部理论力作。胡东放是一位出自黑龙江省的文艺理论家,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早在1985年,他就曾在《美术》杂志上发表过《后期印象派析疑》、《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哲学观》等文章。1991年,他第一版25万字的《中国画黑白体系论》由北京的人民美术出  相似文献   

14.
3月2日至8日,倪萍半年来创作的百余画作将首次亮相北京琉璃厂荣宝斋大厦。这也是继去年10月在深圳美术馆首开个展之后,她的第二次美术作品展。倪萍画展开幕式前,笔者浏览了她的画作,倪萍对笔者笑言,自己去年底在深圳美术馆显摆后,今又回到荣宝斋显摆一番。正式拿起画笔尚不足两年的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有幸驻足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中南海紫光阁、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外宾厅、国防部外事大厅……面对悬挂在那里的气韵恢弘、笔墨酣畅、辽远壮丽的中华万里神州,雄峙群巅的巍巍长城,熏风祥瑞的傣乡风情……  相似文献   

16.
从文本分析角度看, 痖弦诗歌的表现手法与电影而非戏剧更为接近。其诗具有电影 时空转换自如的特点, 词与词的组合类似于镜头间的衔接, 使画面真正流动起来, 并使抒情、描摹融 为一体, 因而为五四以来新诗“绘画美”的追求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日方导演与中方导演的电影制作这样两个角度,勾勒了东北沦陷时期的“满洲映画协会”拍摄、放映的“娱民电影”的整体轮廓;意在通过影片的具象特征揭示日本殖民者对东北人民的思想和文化方面殖民统治的实质,阐明“娱民电影”的主旨并不在于娱乐,而是奴化东北人民的典型的殖民化影片。  相似文献   

18.
本篇将日方新史料《在满日系共产主义运动》引入《满洲评论》的文献解读,通过关东军宪兵队对《满洲评论》的记述,看待关东军眼中该刊的同人体制与编辑委员会,对照关东军宪兵队指认的“共产主义嫌疑”与该刊登载的文章内容。在合理解析《在满日系共产主义运动》的性质与史学价值的基础上,考量《满洲评论》在伪满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也谈三国热     
这些年,从电视百家讲坛连播《易中天品三国》,到新版电视连续剧《三国》与相当成功的《三国演义》同时热播,不忌重复,不信观众会厌烦,硬是要比上一比,而且比得众说纷纭,热火朝天,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掀起了一波三国热。影视界的重拍热,一是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如《我这一辈子》;二是已经拍过电视连续剧,现在有了电脑绘画和新的特技手段,予以重拍的,如《西游记》;三是电视连续剧获得成功,一再拍摄续集,如《铁齿铜  相似文献   

20.
关于满洲青年联盟(简称"满青联")是否是"协和会"前身的问题,学术界尚未有明确定论。从时期上而言,有倾向于"协和会"前身为自治指导部的说法。本文从《满洲评论》对"满青联"与"协和会"两机构的报道为线索,追踪两者之间的潜在联系。认为从组织形式与殖民教化功能上而言,基本上可以认定"满青联"与"协和会"的先行后续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