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性作用。武汉作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地,拥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包括大量的历史遗址遗迹、众多的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丰富的历史档案及音像资料。采用穿插式、情景式、讨论式、研究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应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这一专题的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8·19"讲话中重申,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虚无主义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着尖锐对立。"纲要"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历史虚无主义得以乘虚而入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深刻认识其危害,深化教学改革,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侵蚀。  相似文献   

3.
将地方历史资源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践教学,是由"纲要"的学科性质决定的,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和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增强"纲要"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武汉地区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为"纲要"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将武汉历史资源引入"纲要"实践教学,按照"总—分—总"的原则,结合学生知识状况、所学专业及武汉地方历史资源的实际而有所侧重,坚持少而精、精而有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将地方历史资源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践教学,是由"纲要"的学科性质决定的,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和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增强"纲要"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武汉地区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为"纲要"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将武汉历史资源引入"纲要"实践教学,按照"总—分—总"的原则,结合学生知识状况、所学专业及武汉地方历史资源的实际而有所侧重,坚持少而精、精而有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王雅馨 《世纪桥》2011,(7):20-21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高校分布十分广泛,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地方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成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开展《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也是十分必要且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启示我们,近现代史教学须重视全球地方化向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尤需以地方化的教学行为培育学生的全球化思维,从全球和地方的双重视角审视国史、国情,方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正确的历史人物讲评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在坚持正确的历史人物评价基本原则基础上的教学讲评,对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实现育人的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这是因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民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体验式教学现状情况如何?未来应该如何构建其理论并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在对某民族高校文化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大一学生抽样调查发现,他们对正在进行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体验式教学实践表示满意,认为教学效果明显。同时,也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影响民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体验式教学的其他因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此,改变其体验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消除负面因素就显得尤为紧迫,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用唯物史观解读历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但在传统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学针对性不足、价值引领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削弱了学生对"纲要"课教学的获得感。新时代在推进"纲要"课教学改革中应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解答大学生最关心、最需要回答的问题;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注重思想引导;强化需求导向,激发学习兴趣;注重目标导向,发挥好课程以史育人功能。不断从知识、价值、能力以及素质等层面提升大学生对"纲要"课教学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张佩佩 《世纪桥》2014,(3):24-25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可以用情景建构的方法来缩短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缩短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历史活起来,立体起来,提升历史的亲近感,打破历史等于距离的印象,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一门从历史维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总结的"三次伟大飞跃"的科学性、历史性上,有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优势。探究"三次伟大飞跃"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融入路径,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弄懂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是要整合教材内容,抓住民族复兴主线,凸显"三次飞跃"的历史逻辑、强化"三个必须"、突出"三大任务",凸显互证互融。二是采用专题教学模式阐释中国梦。三是采用"以论带史式""互动参与式"等多维教学方法聚焦"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梳理、了解和牢牢把握了课程的线索,才能将中国近现代史主流、本质和课程教学目的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需坚持课程的历史性、凸显课程的思想性和把握课程的连贯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主线式专题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程珂 《世纪桥》2015,(3):78-80
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树立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观念。做好这一实践教学工作,必须有针对性地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做好教学实施和评价工作。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作到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在实践教学地点方面,作到点面两种形式的结合;在实践教学效果方面,作到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孙念超 《世纪桥》2011,(1):101-102
有些高校在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式方法过程中,实施了专题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足之处非常明显:与大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不相吻合,不利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目的的实现,限制了老师的自由发挥,弱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高校不应盲目实行专题教学模式,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授课对象的历史知识水平,合理地选择授课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中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直接体现在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互渗透的过程之中,体现在以情感为媒介实现由知识向价值的转化过程之中。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能够丰富"纲要"课的知识性,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提升"纲要"课教学的价值性。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还存在众多薄弱环节。通过"纲要"课程课堂专题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和课程网络平台等路径将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改革创新中,能够有效实现"纲要"课教学中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具有深刻的内涵,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是中共党史发展的重要红线,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纲要课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历史素材,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特质,将伟大建党精神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胶东地区拥有丰厚的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底蕴,将胶东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地应用到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建议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内设立与"中国近现代吏纲要"课对应的二级学科,名称定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其学科性质是历史,兼带理论色彩.不同于"社会发展史"或"社会史",接近于中国近现代史,有利于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一、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定位和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纲要课在教学目的和任务上的定位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管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即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