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安全体系转型是指随着科技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安全体系的结构性特征、行为体间关系及其互动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并由冷战时代的两极体系过渡到后冷战时代的全球政治体系的过程。在体系转型期,非国家行为体的兴起挑战了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范式,并推动国际安全体系的权力结构、制度结构和观念结构发生转型。非国家行为体已成为安全研究的新兴增长点,并为安全研究提供了范式转换和理论创新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进程中国际体系与秩序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正在从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世界各国立足于不同的国情,秉持迥异的发展理念与施政方略,在国际舞台上共同演奏了民族国家竞争角逐、合作互惠、兴衰失衡并存的交响曲,共同造就了当代国际战略格局与世界秩序的全新态势.美国作为信息化浪潮的发源地与最为积极踊跃的推动者,赢得了信息化时代全球博弈的最大红利,依托厚重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短期内难以逾越的单极霸权;而其他从两极格局中分离出来的诸强国以及为信息化、全球化浪潮所催生的多种国际行为体在把握机遇、发展实力、蓄势待发的同时,也于不同的领域与层次上对美国霸权形成一定的平衡与制约.单极主导、多元并存无疑成为步入信息化时代之初国际政治体系最显著的标志,但随着信息化浪潮在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拓展,在飞跃与调整的交替中不断前行,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社会行为体多元化、从传统的"国家间政治"向世界政治乃至"全球政治"转变等趋势初现端倪,作为未来世界的可能性蓝图正逐渐呈现于世人眼前.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周期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近30年持续的攻势态势,已经呈现出疲惫的征兆,在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很可能要进入一个战略休整期,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相似文献   

3.
自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国际社会领域里的地位得到,了空前加强,其价值观和对当前国际问题的基本判断、要求正以强势的姿态主导了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和方向。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是摆在我们学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将试图就此问题作一个探索。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体系正面临三大历史性挑战:大国之间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关系发展态势转向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轨道,国际体系是继续走向融合还是逐渐走向分裂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大问题;国际反恐联盟的失败与“伊斯兰国”等极端主义势力的崛起使中东秩序全面崩溃,西方在中东的主导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并由此衍生出全球16亿穆斯林与所在国及国际社会日益分化的世界性挑战;全球治理体系因严重脱离全球化现实而近乎失灵,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动荡背景下维护霸权的决心及大国战略竞争,又使全球治理改革失去合力,不断扩大的全球治理赤字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带给我们一个危险而又失败的世界.面对这些历史性挑战,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新型国际关系战略,消解敌对关系的塑造,注重普遍伙伴关系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纵横两方面论述了十月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纵的方面看,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抓住和利用了战争与革命的机遇,采取了社会主义崛起方式.十月革命避免了俄国领土、经济、政治甚至文化的分裂,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有潜力的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为以后的苏联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从横的方面论,十月革命在当时的国际格局和世界体系中起到了非常独特的巨大的作用.俄国脱离资本主义集团,在西方无产阶级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之间架起了桥梁,但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不得不与主要资本主义世界打交道.苏俄表面处境孤立、困难,似乎离开了国际舞台的核心而走向了边缘,实际上,苏俄的存在和发展是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和否定.离开了苏俄的凡尔赛体系根基不牢、国际秩序长期不稳,欧洲格局在酝酿着重大变化.国际政治的重心出现了偏离传统西欧、向新兴苏俄和北美转移的迹象.列宁是国际关系理想主义学派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和平共处和国际主义是他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近代欧洲经历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东亚地区有着相对独立的国际体系.由于中国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它悠久灿烂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巨大,使古代东亚地区这一相对独立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成了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和秩序.  相似文献   

7.
以目的论为方法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者亚历山大· 温特认为未来世界国家必然会出 现。微观层次上, 世界国家的形成由个体和群体为争取其主体性获得承认的斗争所驱动。宏观层 次上, 这种斗争被无政府逻辑导向世界国家, 因为无政府逻辑会使军事技术和战争的破坏性日益增 强。受建构主义的启示, 中国学者完全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与概念重构世界国家形成的逻辑  相似文献   

8.
“失败国家”作为一种切实存在的国际现象,不仅对其本国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地区和全球稳定与安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失败国家”特有的前现代、无政府、轻人权、强依附四个方面的本质属性。冷战后,特别是“9·11事件”后,“失败国家”问题不再仅仅是人权问题,甚至也不仅仅是安全问题。实际上,“失败国家”问题还涉及国际政治中的主权与人权、秩序与正义、大国与小国关系这类永恒主题,因而具有重大的国际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9.
国家间道义是国际交往中大多数国家所认同的以平等、正义、和平、民主为价值追求, 对国家行为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依据道义规范国际行为的国家,则会占据道义制高点,增强 国家软实力,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和支持。在战乱频繁的中国春秋末期,先贤孔子提出了“礼”、“和 而不同”、“义以为上”、“德不孤,必有邻”等一系列调节人与人、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关系的国家间 道义思想。深入挖掘并梳理孔子博大精深的国家间道义思想,不仅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范式的建构 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当前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即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 的国际秩序,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与机制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间交往的公信力等。当然,孔子的 国家间道义思想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成分,对调节当前国际社会的纷争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应, 然而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思想和文化总是以其无与伦比的厚重底蕴与前瞻性走在了前面。故此, 人类社会一步步地走向文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全球性国际体系存在的同时,还有多个其他国际体系存在.我们不能因为来自某个国际体系的压力和批评就导致自己产生沮丧情绪和挫折感.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和开放.在制订对外战略时,要考虑到国际体系多重性和复杂性这一客观事实,确立多重国际体系的视野与战略.  相似文献   

11.
国际社会与国际体系概念的辨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这个概念现在用得非常普遍 ,但是 ,国际体系这个概念并没有消失。国际社会是英国学派创立的 ,其中又分成强调规则和规范与共享文化价值两派。他们认为 ,国际体系是条件 ,是源泉 ,是最先存在的一种概念 ;国际社会则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一种结果。中国学者在划分国际社会和国际体系界限时具有模糊性 ,实际上两者的发展关键是内涵指标不一样。学者布赞提出的国际社会是由异质性和同质性社会互动后产生的理论突破了西方文化统一全球的囿见。但是 ,国际社会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有其先天性的弱点 ,过分相信和依赖规范、理性的大国间均势和统一的价值观的力量 ,无法重点性地构建和反映现实的力量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生性不稳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内生性的不稳定特点 ,这种不稳定性缘于“特里芬难题”、制度性缺陷、价格信号紊乱和国际游资的冲击等因素。本文还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内生性不稳定程度进行了界定 ,并考察了相关的实证性研究。最后对提升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稳定性的对策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13.
国际体系与印度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国的兴衰是国际体系内涵的固有不稳定因素之一,因国际体系并不具有自动给予与新兴大国已获之能力相应地位的机制,导致产生所谓“不相称性”,而这种不相称性是印度谋求世界大国地位的主要根据,它涉及印度的自身认知和国际社会的认同两个方面。在印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两者的趋同是可能的,但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包含着不稳定因素,既有印度必须与外部世界合作的主流,也有为谋求话语权而不得不抗衡的因素,特别是印度极为注重的防务能力建设,可能成为它获得世界大国地位的首要标志,而这对国际体系的稳定而言却是负面的冲击因素。  相似文献   

14.
When are individuals more likely to support immigration? We suggest here that region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Os; for example, the European Union) publicly release reports about the scale and benefits of immigration to member states in the region in which these IOs operate. We argue that unlike individuals who are uninformed about immigration, informed individuals who have more knowledge of the main regional IO in which their country participates will be more likely to employ immigration reports released by their regional IO to construct their immigration attitudes. They will also perceive that these reports are credible. The credibility of these reports helps individuals with more knowledge about their region’s main IO to view immigrants favorably, which translates to support for immigration. We test our prediction by developing a finite mixture model that statistically accounts for the econometric challenges that emerge when uninformed individuals “save face” by disproportionately opting for the middle “status quo” category in ordinal survey response variables of immigration support. Results from the finite mixture model corroborate our prediction and are more reliable than estimates from a standard ordered probit model.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任何一国所希望创建的国际关系体系,其形成都有赖于现实三重国际新秩序的发展.在和平、发展、合作基础上建立民主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中国国际战略的目标追求.体现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上,中国要从全球、地区、国家三个利益层面构建自身的国际关系体系.在全球利益层面,突出并适应安全与合作这一主题,寻求国际格局中有利于合作的共同战略利益基础,倡导建立多元文明平等、共处、合作、发展的全球秩序;在区域利益层面,着眼于地区利益关系的协调,达成地区内多个大国共同崛起的相互认同,尝试构建由地区潜力型大国或地区组织自愿推动的区域合作体系和相互依赖机制;在国家主权关系层面,重点警惕"新帝国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各方面对民族性的侵蚀,重视维护国际利益的民族性和多元性,丰富和创新以国家主权利益为支点的爱国主义,确立维护和平、保障安全、有利发展的崛起战略.  相似文献   

16.
What impact does a shift in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power have on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ccording to the views of traditional realists,power transi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major wars,the best example being the two world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China’s peaceful rise is conducive to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Asia and Pacific regions.The steady rise of China’s position and its role in dealing with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problems have proved China’s success in...  相似文献   

17.
Using the revelations Edward Snowden passed over to the press regarding the actions of the U.S.’s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and the UK’s 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 and their use of the Prism proje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law surrounding intelligence gathering in the U.S. and UK. Underpinning the analysis is the legal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as applied to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dividual liberties. After examining intelligence exchange procedures, which for the UK is through negotiated agreements between national security agencies and through the European Union’s policing agency, Europol, the main part of the article discusses legal challenges that have been made regarding surveillance and the use of anti-terror laws on citizens and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judicial decisions made in both the U.S. and UK jurisdictions. The argument forwarded is that there is a requirement for wide preventative powers being granted to counter-terrorism agencies and that the interests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dividual liberty are inclusive and, as shown by the cases covered in this article, we should rely on the judiciary to perform their function in applying proportionality to each case on its own merits.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冷战后国际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国际体系基本是美国主导的一超独霸体系,同时也呈现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多强与之并存的格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高,受到世人关注。面对冷战后国际体系的调整,中国如何定位,在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上应做出哪些调整与选择,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